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刘中正

双月刊

1001-3644

schj@scemc.cn

028-85511646、85530081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号

四川环境/Journal Sichuan Environ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主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种综合环境科学技术期刊。其内容可供从事环境科研、监测、治理、和管理等科技人员交流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系、科专业师生参阅及发表论文;亦可供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与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时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现状及对策建议

    龙泉华兴国熊亭亭苟雪梅...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全省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是"十四五"时期四川省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监测重点工作之一。介绍了四川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监控点位设计、监测井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科学构建和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立法下保护地役权的现状及规范构造

    盛余煌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地役权由国外经验引入,在国家公园试点中逐渐成为兼具本土化探索的新兴土地权属管理制度。但基于公私属性争论,保护地役权的规范路径存在众多争论,尚未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式确立。考虑到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及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保护地役权制度应尽快于法有据。基于此,通过分析保护地役权制度属性,对比民法与环境法两条入法路径,结合生态文明立法进程探讨保护地役权规范构造的更优选择。分析得出在环境法中另起炉灶路径较为适宜,建议在先行出台的《国家公园法》中设定具体规则,后考虑在《自然保护地法》与《生态环境法典》中予以原则性纳入,最后将细化规定空间留给专类保护地法。

    生态文明立法保护地役权规范构造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地体系

    基于多元价值导向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以成都市东部新区为例

    李波赵东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载体。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全域全要素的空间保护、修复和利用,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广度和深度上开始显现出局限性。通过优化提升蓝绿空间布局,多尺度多维度增绿,围绕绿色基础设施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身心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韧性和低碳持续发展的五大价值,形成兼容并蓄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制定针对性的建设和管控指引。构建5大类25项定量化、立体化、可实施、可操作的测度指标体系,并从空间管控、用地管控、建设管控3个方面创新对绿色基础设施的管控方式。

    绿色基础设施成都东部新区生境空间雨洪韧性碳汇能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法律问题与对策探析

    陈秀萍保宏烨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需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其着力点在于改善农村生活污水问题。针对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法律依据不足、政府监管不佳和多元主体参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制度,推动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法律规范有效执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通过各项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的问题,推动治理工作有效开展,从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生活污水治理法律问题对策

    久马高速隧道涌水对施工期废水生态风险的影响

    邓昌中周礼伍潘车玲...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无法忽视,其中,建设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处理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减少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污染,以久马高速建设为例,以建设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废水的特性及排放量对敏感区、敏感水体的影响,并评估在建设期间废水对生态影响的风险。结果表明,在久马高速生态风险评估中,风险源指标和风险受体指标同时决定总体评价结果,隧道涌水对久马高速施工期废水生态风险的影响较大。尽量避免经过风险区和敏感水体区域,控制废水产生量是减少高速公路施工期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涌水施工废水生态风险环境影响

    省级生态环境政务微信传播影响力分析

    陈海燕杨浩白登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发展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步入快车道。各地各部门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服务群众,"掌上看"和"指尖办"已成常态。为了解省级生态环境政务微信传播影响情况,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级生态环境政务微信一周内信息发布频数、发稿数和内容等情况,经过相关研究,浅析当下影响生态环境政务微信传播影响力的问题,特提出注重内容建设与质量提升、强化与受众互动交流和健全运营与管理机制等建议,进而为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政务微信传播影响力和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一定的参考。

    生态环境政务微信传播影响力信息发布

    基于DPSIR模型的水库生态安全评价——以2015、2019年福建东圳水库为例

    邱晓红赵志强蔡金傍谢蓉蓉...
    12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作为我国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供水、蓄电、灌溉、生态等综合功能。对水库生态安全程度和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评价研究,对于认识水库生态安全现状、推动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圳水库2015年、2019年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包含社会经济活动、水生态健康、生态服务功能和调控管理4大因素和62个指标的水库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4大因素层进行分别评估后采用加权求和得到水库的生态安全指数(ESI)。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2019年的社会经济活动、生态服务和调控管理功能均得到提高,尤其调控管理对水库生态安全水平贡献较大,但水生态健康情况不理想且较2015年有所下降。(2)2015、2019年ESI分别为65。55和70。72,为"较安全"状态,但距离安全仍有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服务功能和流域调控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条件下,水生态健康成为制约东圳水库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其数据可为水库生态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方向提供数据支持。

    水库生态安全DPSIR框架模型评估

    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17种全氟化合物

    毛淑娟竺美唐文雅林鑫...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同时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17种全氟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通过设计提取溶剂、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对全氟化合物提取效率的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前处理条件为:样品过80目筛,在30℃下用甲醇超声提取30min,分离上清液并浓缩至1~2mL,加纯水稀释至200mL后过PWAX固相萃取柱净化,再用0。05%氨水-甲醇溶液进行洗脱,洗脱液浓缩定容后用AcclaimTM VANQUISH C18柱以2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分离,高分辨质谱全扫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7种全氟化合物在1。0~20。O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7~0。9999范围内,方法检出限为0。1~0。3μg/kg,测定下限为0。4~1。2µ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8%~127%,相对标准偏差为0。8%~9。1%。该方法具有高效、灵敏、准确等优点,可同时监测土壤和沉积物中17种全氟化合物。

    全氟化合物土壤和沉积物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超声提取-固相萃取

    成都市锦江流域抗生素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唐文雅竺美毛淑娟黄冬梅...
    147-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成都市锦江流域主要河流中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抗生素污染组成,涉及6类共26种抗生素,并采用风险熵值法评估了锦江流域中20种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锦江流域河流中共检测出6类25种抗生素,其中β-内酰胺类污染浓度最高,浓度范围为314~716 ng/L。河流中抗生素浓度受季节影响,表现出枯水期污染浓度高于丰水期的趋势。锦江流域中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磺胺甲恶唑、沙拉沙星和脱水红霉素表现为高风险,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表现为中风险,其余抗生素为低风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成都市锦江风险评估抗生素

    典型灯具企业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杨梦凡李彦希程伟王笑岩...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大型灯具生产企业场地为研究对象,对砷、钼、钨三种土壤特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三种污染物在场地的整体污染水平均为清洁、尚清洁等级,但均存在超标样品。污染物在表层土壤中的分布极不均匀,浓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53、3。99、1。68,超标点位主要位于生产车间、仓库等区域,为企业历史工业生产活动所致,办公生活区存在局部污染超标,应为场地多次改扩建时地面平整,污染土壤及建筑垃圾的转移、堆填所致。污染物的垂向分布主要受土层性质影响,超标样品大多集中在0~1。5m深度内的杂填土层,在杂填土厚度较薄、污染浓度较高的区域,污染垂向迁移幅度较大,最大可达3。5~4。5m。在一类用地条件下,汞、钼、钨的非致癌风险分别为11。37、15。00、6。51,均超过了可接受水平,场地在重新开发利用前需开展修复管控。

    灯具企业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健康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