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伤残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刘长荣

月刊

1673-6567

zgscyxzz@126.com

0451-85552550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23号

中国伤残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物是以刊登伤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临床、康复、推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黄彬彬任斌郑涛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短期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月—2023年 8月新疆四七四医院收治的 150例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 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n=33)和预后良好组(n=117)。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短期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分析模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p-PLA 2)、血浆正五聚体蛋白-3(PTX 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体显示,Lp-PLA 2、PTX 3、Hcy升高是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将 15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 7:3 比例拆分为训练集(n=105)和验证集(n=45),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2和 0。99;校准曲线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与实际预测价值具有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验证该模型概率阈值在25。00%~100。00%,具有一定实用性。结论:Lp-PLA 2、Hcy、PTX 3升高是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佳,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短期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模型建立

    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杨学章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LDCC)联合射频热凝术(RF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并将其结果与臭氧消融术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年 1月—2024年 7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 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51例。对照组采用OA治疗,研究组采用LDCC联合RFT治疗。两组均于术后随访4周。对比两组时间指标、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及腰椎功能障碍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及腰痛、下肢疼痛、麻木与感觉异常、肌力减弱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4周,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 2、4周,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后 1周,术后 4 周,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后 2周,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CC联合RFT治疗LDH患者,可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症状消失时间,有效缓解其腰椎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低剂量胶原酶射频热凝术治疗效果

    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的效果

    孙军弟于慧金陈丹何涛...
    52-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2024年 3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收治的193例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3)及研究组(n=120)。对照组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研究组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均持续 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 3个月后,研究组的 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24 h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个月后,研究组的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充盈末期逼尿肌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个月后,研究组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可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理想。

    脊髓损伤尿失禁低频电刺激膀胱功能训练疗效生活质量

    艾司氯胺酮在脊柱损伤患者术后镇痛及预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韦余琴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脊柱损伤术后镇痛及预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3年 1月—2024年1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采用艾司氯胺酮进行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镇痛药物追加需求、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评估。结果:术后 24、48和 72 h,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 72 h内镇痛药物追加需求次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 66。00%,高于对照组的 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36。00%、14。00%、24。00%,均低于对照组的70。00%、40。00%、5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试验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在脊柱损伤术后镇痛中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安全性,可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功能恢复,对预防伤残具有重要意义。

    脊柱损伤艾司氯胺酮术后镇痛预防伤残

    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

    陈浩明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麻醉中应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2月—2023年 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实施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命体征、临床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 98。00%,高于对照组的 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0%,低于对照组的 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 1 h、2 h静息时、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麻醉中采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可缩短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降低其疼痛程度,具有应用价值。

    锁骨骨折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生命体征疼痛程度

    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哮喘患者的影响

    张延国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8月—2024年 3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研究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略高于对照组的1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且相对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哮喘孟鲁司特钠沙美特罗替卡松炎性因子肺功能

    改良Delorme术治疗直肠脱垂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对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田龙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改良Delorme术治疗直肠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1月—2023年 10月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50例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悬吊固定术,研究组采用改良Delorme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肛门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24。36±12。46)mL,低于对照组的(150。48±18。77)mL,手术时间为(121。79±13。21)min,住院时间为(13。41±2。20)d,短于对照组的(150。83±17。59)min、(18。77±2。6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研究组直肠感觉容量为(30。22±2。80)mL,低于对照组的(39。86±3。21)mL,最大静息压为(64。28±7。35)mmHg、最大收缩压为(95。87±6。33)mmHg,高于对照组的(55。48±5。21)mmHg、(87。83±5。6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中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9。95±4。88)分、(79。85±5。20)分、(80。44±5。36)分、(81。69±4。54)分,高于对照组的(68。94±4。16)分、(71。25±4。18)分、(70。58±4。21)分、(72。48±3。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00%,低于对照组的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Delorme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能改善直肠脱垂患者的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直肠脱垂改良Delorme术肛门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直肠感觉容量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

    司垒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疗法在冠心病(CHD)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2年 2月—2024年 2月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6例CHD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3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两组均连续给药治疗 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周后,研究组左室收缩末容积(47。39±3。56)mL、左室射血分数(53。09±5。06)%、左室舒张末容积(87。78±7。43)mL均高于对照组的(43。77±3。02)mL、(48。76±4。89)%、(80。46±6。78)mL,研究组心率(63。88±6。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70。61±7。10)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HD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联合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与胺碘酮的方案疗效显著且确切,能够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并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安全可靠。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窦性心律心功能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于倩倩韩锐
    77-7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2月—2023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79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开展头孢哌酮舒巴坦为主的抗感染方案治疗,依据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合并肝脏病变、白蛋白水平、联合用药种类等多方面基础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79例患者中共有 16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 8。94%。并发血小板减少症与未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年龄、用药时间、合并慢性肾脏病情况、合并肝脏病变情况、联合用药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5。150)、用药时间≥10 d(OR=9。793)、合并慢性肾脏病(OR=6。095)、合并肝脏病变(OR=6。765)、联合用药种类≥5种(OR=1。025)为影响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与年龄≥80岁、用药时间≥10 d、合并慢性肾脏病、合并肝脏病变、联合用药种类≥5种有关,还需高度重视,做好治疗方案的优化,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发生。

    重症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

    胡成用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11月—2024年 5月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0例HBV相关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PE治疗,研究组采用DPMAS序贯PE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12周。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好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1。42±10。12)μmol/L、(55。59±10。14)μmol/L、(24。16±2。05)g/L、(88。86±21。24)μmol/L、(62。63±10。74)μmol/L,均 低 于 对 照 组 的(100。02±26。25)μmol/L、(120。26±12。24)μmol/L、(27。11±2。15)g/L、(162。65±36。37)μmol/L、(121。24±12。3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6水 平 分 别 为(13。14±2。63)mg/L、(0。56±0。12)ng/L、(14。02±2。06)ng/L,均 低 于 对 照 组 的(19。41±3。05)mg/L、(0。77±0。15)ng/L、(19。94±3。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好转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 50。00%,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低于对照组的 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ACLF患者采用DPMAS序贯PE治疗,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疾病好转率。

    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浆置换肝功能好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