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化工
山东化工

于泉德 张福田

月刊

1008-021X

sdhg@sdchem.net sdhgtg@163.com

0531-82663156,86399930,85885237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山东化工/Journal 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依托化工大省 发行量大 受众广泛 广告效果好 《山东化工》月刊 *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山东省优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欢迎投放广告 邮发代号24-109 ISSN:1008-021X  CN:37-1212/TQ 《山东化工》是全面反映山东省化工行业科技、生产、经济、管理等综合性的权威期刊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客户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的化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机关团体、从事化工及相关行业的机构和个人,读者涉及决策人员、各级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科研设计院所的专业人员以及高校师生。40年的出版发行中,《山东化工》在国内外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山东化工》已走进了化工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反映山东化学工业蓬勃发展,捕捉国内领先化工技术信息,追踪国内外化工经济热点,《山东化工》已成为企业树立形象、宣传产品的强势媒体。 《山东化工》月刊 240元/年,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4-109,也可向编辑部直接订阅, 邮编:250014,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客服0531-86399990 13606405237。 树立企业形象、创立名牌产品的理想选择 ——《山东化工》月刊广告刊登规格及价目表 广告经营许可证:3700004000029 做广告 赠网络店铺 欢迎垂询《山东化工》 山东化工理事会电话:0531- 82663156 86399930 传真:0531-86399930 作者投稿电话:0531-86399196 863997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氟共掺杂蜂窝状多孔炭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倪翔丁文圣王萍杨森...
    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棉浆为碳前驱体和KOH为活化剂,在没有添加任何含氮和含氟试剂情况下,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制备出氮氟共掺杂蜂窝状多孔炭,其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高的微孔比表面积、高孔容、较小的平均孔径以及较高的氮和氟掺杂量。在二电极体系中,氮氟共掺杂蜂窝状多孔炭在离子液体中表现出非常高的质量比电容(199 F·g-1)、较高的倍率性能(保持率为44。8%)、超高的能量密度(84。6 Wh·kg-1)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保持率为95。1%),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氮氟共掺杂棉浆蜂窝状多孔炭超级电容器高能量密度

    纳米材料提高油基钻井液乳化剂耐温性能研究

    李照庭王旭东张高峰宋新旺...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油基钻井液乳化剂主要以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为主,高温下分子链易断裂,长周期的稳定性不足。通过引入纳米材料,研制了耐高温的SSE-200型乳化剂。通过破乳电压法和高温老化法评价了乳化剂的性能,并建立了耐高温油基钻井液体系。研究表明:SSE-200型乳化剂耐温能力强,200℃老化48 h乳状液的破乳电压值仍然在300 V以上。以SSE-200型乳化剂为核心处理剂构建了一套油基钻井液体系,密度在0。9-2。3 g/cm3之间可调,200℃老化48 h后体系的塑性黏度、动切力和滤失量基本不变,破乳电压值在750 V以上。

    油基钻井液乳化剂纳米材料耐高温长周期

    基于碳点的红色荧光探针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Fe3+

    段建方郭丽霞
    9-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多巴胺盐酸盐、柠檬酸和甲酰胺制备出红色荧光碳量子点(Red Fluorescence Carbon Quantum Dots,RCDs),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说明结构中含有羧基和亚氨基团。进而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测试其光学性能,结果显示CDs的吸收峰位于550 nm,发射波长位于593 nm,是一个红色荧光的碳量子点。RCDs的稳定性在离子溶液和不同pH值的溶液中显示出高的稳定性,并且对Fe3+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此外,RCDs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表明CDs对Fe3+有较强的灵敏性。最后,在细胞成像中也可以看到RCDs在加入Fe3+后细胞中荧光被淬灭,说明该探针可用于生物体内Fe3+的检测。

    碳量子点红色荧光荧光探针Fe3+检测

    一种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对人体冠状病毒的灭活作用研究

    李智斌周伟平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一种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对人体冠状病毒229E(HCoV-229E)的灭活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及链状球菌进行消毒效果的测定,以验证一款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剂的消毒能力,并进一步针对人类冠状病毒229E执行灭活测试。结果: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1:200溶液作用15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链球菌的杀灭率均高于99。97%,其对人体冠状病毒229E的杀灭率高达99。99%。结论: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对人体冠状病毒灭活效果优异,有望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环境消毒剂。

    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消毒人体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

    由Zn-MOF制备ZnO*及可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周媛媛甘舒燕杨雪燕谭银羽...
    15-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3,5-三(3-羧基-三氮唑-亚甲基)-2,4,6-三甲苯(H3L)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含锌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n-MOF),并通过高温煅烧方法制备了 ZnO*(*代表ZnO有氧空位)。分别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试分析方法对Zn-MOF及ZnO*的结构、形貌及粒径大小、氧空位和带隙宽度(Eg)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地,选择四环素(TC)为目标污染物,利用Zn-MOF及ZnO*为催化剂开展可见光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驱动下,ZnO*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Zn-MOF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锌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氧化锌*可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PA6对LDPE/LLDPE薄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均立宋波李健良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PA6(聚酰胺6)对LDPE(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熔融曲线、DSC结晶曲线和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分析了 PA6含量对复合膜光学性能、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6含量的增加,LDPE/LLDPE/PA6膜的紫外吸收能力增强、透光率下降;复合材料硬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升高,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

    PA6LDPELLDPE薄膜

    聚丙烯/氧化石墨烯抗菌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郭军辉黄元盛林婕顺周治铖...
    21-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添加量的氧化石墨烯(Graphite oxide,GO)为抗菌剂,利用熔融共混法简易制备了聚丙烯(Polypropylene,PP)/GO复合材料,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熔融/结晶温度进行了研究,并重点考察了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O对复合材料的增强增刚作用不明显;相较于纯PP材料,当GO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4。62 kJ/m2,提高了 1。62倍,负荷热变形温度提高了近23。9 ℃,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50%以上,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为后续该PP/GO抗菌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制品、农业、医用医疗制品的开发及工业化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聚丙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抗菌性能

    不同方法制备MnO2及其在锌基电池正极材料中的研究

    张绍丽吴文茹陆凤莲龙云...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锰酸钾和硫酸锰为原料,分别使用了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MnO2,采用了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组装了以MnO2为正极、1 mol/L硫酸锌水溶液为电解液、锌片为负极的电池体系,测定不同方法制备的MnO2在水系锌基电池正极材料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水热法制备的MnO2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00 mA的充放电电流下,最高放电比容量达到333。2 mAh/g,充电比容量达到330。6 mAh/g,首次循环效率为96。1%,在进行100个循环后,效率达到 99。8%。

    水系锌基电池正极材料水热法MnO2

    银杏中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比较及含量测定研究

    陈叶廷刘丹朱建国卢国俭...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溶剂回流提取法提取银杏中的总黄酮,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总黄酮得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并对银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总黄酮得率高于溶剂回流提取法。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法,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为1∶40(g∶mL),粉末粒度为0。25 mm(60目),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70℃。采用最佳提取工艺对银杏叶和银杏果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中黄酮含量为2。55%,银杏果中黄酮含量为1。15%,银杏果中总黄酮含量低于银杏叶。本研究为探索提高银杏总黄酮含量的提取方法和银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银杏总黄酮提取工艺不同部位含量测定

    聚偏二氟乙烯(PVDF)树脂的微波干燥特性研究

    张禹李双喜张秋翔蔡纪宁...
    32-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用119,462,595 W的微波功率,对微波干燥聚偏二氟乙烯(PVDF)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样品的温度、质量以及相关的实验数据,探索了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微波干燥规律。随着微波干燥功率的提高,物料干燥速度加快,实验证明,微波干燥聚偏二氟乙烯(PVDF)在干燥速度上较传统的烘燥法更为快速,效率更高。拟合聚偏二氟乙烯(PVDF)薄层微波干燥数学模型的结果表明,Page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此外,还对微波干燥聚偏二氟乙烯(PVDF)进行了经济核算,并讨论了之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微波干燥聚偏二氟乙烯(PV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