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郑强

双月刊

2095-4735

qlsfxyxb@sina.com

0531-86401225;86593012;86593055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36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以"人文":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之价值反思

    程升威刘隽颖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战略、社会需求推动成型的新文科建设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培养复合型文科人才的历史使命,并借助国家政策、高校共创等形式推动主题建设.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最有价值、最受社会关注、最具有开发潜力和科技影响力的现代技术,辐射人文领域并极大影响师生及相关工作者.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新文科建设的动态演化预设,覆盖二元耦合的动力机制、社会多元主体竞合的守正创新、人文素养核心要素价值分析三重向度,总结出基于现实基点的三重逻辑建构:基于本土民情激发知识生产的技术逻辑、新文科建设融合多元共创的制度逻辑、供需拉动创新发展良性循环的现实逻辑.

    人文素养人工智能新文科建设

    在求知与流动之间:新生代农村女大学生的考研动因研究

    谢妮宋裕飞朱亚辉
    9-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代农村女大学生是考研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以 46 份教育自传为样本,利用质性分析软件,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理论视角,遵循扎根理论方法进路,探究其考研决策的行为动因.研究发现求知与流动是该群体生命历程的核心事件,在空间流动中求知的生命体验塑造了个体化特征,孕育了"考研"这一为实现社会流动而继续求知的个体化抉择.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制度空间、知识可获得性的途径扩展、家庭提供的组织保障和不断强化的个体化倾向共同构成了该群体考研决策的巨大动力.

    求知流动新生代农村女大学生考研动因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创新素养:理论内涵、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向

    蔡云鲍亚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渠道,肩负着培育高素质创新型幼儿教师的重任,加快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创新素养已成为时代课题.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创新素养培育,要在厘清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创新素养理论内涵、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系统阐释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以人类发展生态学为理论视角,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着手,找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创新素养培育实践进路.

    创新素养学前教育人类发展生态学

    论习近平历史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程鹏宇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历史观是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其所蕴含的人民观、改革观、科技观、制度文明观、文明交往观、历史人物评价观等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实际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习近平历史观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历史教育

    脚本理论视域下读后续译的教学机制、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陈吉荣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读后续译中,脚本作为一种专门的知识结构,展现了在续译特定情况下对翻译标准、效果和产出的期望.目前围绕脚本理论展开读后续译教学的研究不足.据此可进一步展开理论探索,研究问题涉及为什么脚本能够应用于读后续译,如何应用,以及影响应用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研究表明,预期机制、线索机制、记忆机制、互动机制支持脚本应用于读后续译.脚本应用于读后续译的过程分为获取脚本、调试脚本、应用脚本三个主要阶段.脚本结构单位的灵活性,脚本组构部分的多面性,脚本参考对象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脚本在读后续译中的应用.

    脚本读后续译范畴机制影响因素

    "OBE+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数字化转型探索

    霍鑫红
    38-4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技术推动下,我国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正在转型.虽然数字化教育有优势,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数字转型中,忽视教学内容深度和目标明确性,可能削弱教学效果,加之学科多样性对数字化教学提出挑战.通过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该研究提出了"OBE+新文科"这种特殊组合视域下的数字化英语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缺乏目标的数字主义和学科融合问题,展示策略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数字化OBE新文科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口语焦虑追踪研究——以非通用语专业为例

    贾贻东于涵笑孙婕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动态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非通用语专业的口语学习焦虑开展了追踪研究.非通用语不同于英语,中国学生几乎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需要在 4 年内达到相关外语的人才培养要求,所以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历时两个学期来探讨山东某大学一年级日语专业和德语专业的口语焦虑动态变化模式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学习者会主动调节个人情感态度、教学模态带来的变化、教师组织的不同课堂活动等,体现出动态系统理论的非线性、自适应和自组织特征,最后提出了教学建议.

    非通用语口语焦虑动态系统理论追踪研究

    民国时期师范学校乡村教育教科书的编撰特点及启示

    许庆如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随着乡村教育课程在乡村师范学校逐步开设,乡村教育教科书相继编撰出版.这一时期出版的乡村教育教科书特色鲜明,在编撰理念上凸显出引领实践、丰富理论的特点,编撰内容上显现出立足乡土、全面探究的特征,编撰视角上体现出取法中外、跨越学科的特色.民国时期的乡村教科书编写对当今构建乡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编写相关教科书具有重要启示:明确乡村教师的公共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立足时代需求和乡村实际,构建多维度的乡村教育内容体系;探索理论研修与实践调查相融合的路径,改善新生代乡村教师候选人的学习方式.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教科书编撰特点

    感性学取向的语文教科书评价:内涵理解、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陆祖林
    60-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科书评价是国家实现语文教科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语文教科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路径.感性学取向的语文教科书评价从感性学的视角研究语文教科书产品的价值,借助感性学理论的价值论与方法论,对语文教科书产品进行价值判断,以完善语文教科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价值为:全面实现语文教科书的育人价值、提升语文教科书自身的质量建设、完善语文教科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感性学取向的语文教科书评价六个基本流程.

    语文教科书评价感性学评价活动

    主导者还是中间人:中国体育政策网络府际协同治理角色识别与演变

    江超胡茜茜赵慧中王鹏...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政策网络理论,深入研究政府部门在体育政策制定网络中的演变,揭示政府部门在体育政策制定中的演化和协同作用.研究对于理解我国体育治理体系的发展路径,提高体育政策制定效率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1954年至2021年的378份体育政策文本,发现政府部门在体育政策网络中不仅充当主导者,还在中间人角色方面发挥着作用,主导者和中间人角色在政策网络中的承担次数逐渐上升.体教综合型部门如国家体育总局一直担任顾问角色,教育部则经历了从顾问到代理人、顾问和联络人的角色转变.经济型部门如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角色由代理人和联络人向顾问、代理人和联络人多重角色转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政策网络的治理主体正朝着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在体育政策制定中的参与逐渐增多.政府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多样,综合型体育部门在不同类型政府间的合作逐渐增加.

    体育政策政策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核心边缘分析主导者中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