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与药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与药品
食品与药品

凌沛学

月刊

1672-979X

food_drug@sina.com

0531-88779125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989号

食品与药品/Journal Food and DrugCSTPCD
查看更多>>是由山东肉类协会主办,科技部屠宰技术鉴定中心、山东生物药物研究院、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的,全国发行的实用科技类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何际婵董志超陈振夏谢小丽...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出粉率、含水量及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发酵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等对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 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为:发酵浓缩液的相对密度1.0,进风口温度190℃,进料量20 ml/min,空气流量600 L/h.结论 所得产品颗粒均匀细腻,流动性较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出粉率,提高了DNJ含量,为更好地利用桑叶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优化

    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苑艳飞刘广文张德奎王海燕...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从严确定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的限值,用凝胶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两个厂家的4批供试品在0.2 mg/ml浓度下对两个厂家的鲎试剂不存在干扰,细菌内毒素的限值设定为2.5 EU/mg,4批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用于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满足对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的质量控制要求.

    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细菌内毒素凝胶法干扰试验

    离子色谱法测定玫瑰花配方颗粒和月季花配方颗粒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李学红巩长芹李志娇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玫瑰花配方颗粒和月季花配方颗粒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方法 以DIONEX IonPac AS II-HC(4 mm×250 mm)为色谱柱,DIONEX IonPac AS II-HC(4 mm×50 mm)为保护柱;以2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淋洗,流速为1.0 ml/min;采用ASRS 300 4-mm型连续自动再生阴离子抑制器,抑制模式为外加水自动再生抑制模式,抑制电流为50 mA;检测器为电导池检测器;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0 μl.结果 硫酸根离子与其他成分的分离度良好,在0.0005~1.0 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为1.57%.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玫瑰花、月季花配方颗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

    离子色谱法玫瑰花配方颗粒月季花配方颗粒二氧化硫残留量

    几种壳聚糖类产品的致敏试验研究

    侯丽王国伟李非非王鸾鸾...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豚鼠最大剂量试验(GPMT)、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人细胞系激发试验(h-CLAT)探究几种壳聚糖类产品的致敏性.方法 将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止血粉、羧甲基壳聚糖愈创膏、羧甲基壳聚糖止血纱作为试验样品,按GB/T 16886.12规定的比例浸提制备受试液,按GB/T 16886.10-2017进行GPMT、LLNA试验,按OECD442(E)进行h-CLAT 试验,对样品进行致敏性检测.结果 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止血粉、羧甲基壳聚糖愈创膏、羧甲基壳聚糖止血纱的GPMT、LLNA试验结果均为阴性.h-CLAT试验中,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愈创膏、羧甲基壳聚糖止血纱的综合判定结果为阴性;壳聚糖止血粉100%、50%、25%浓度受试液CD54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均高于2.00,CD86的RFI均高于1.50,综合判定结果为阳性.结论 采用作为皮肤致敏评价体外替代方法之一的h-CLAT评估壳聚糖止血粉的致敏反应风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壳聚糖致敏试验豚鼠最大剂量试验(GPMT)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人细胞系激发试验(h-CLAT)

    两种方法制备的蛹虫草小分子肽分子量分布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对比研究

    王千慧刘颖孙思琪齐贺...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复合酶解法与酶-高压蒸煮耦合水解法制备蛹虫草小分子肽的分子量分布情况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 采用凝胶色谱法检测两组肽分子量分布情况,并分别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综合评价两组多肽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两种方法制备的肽样品分子量分布情况相近,分子量<10×103 Da的组分占比近60%,分子量<5×103 Da的组分占比约31%.两种方法制得的分子量<10×103 Da、分子量<5×103 Da的蛹虫草活性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均优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其中复合酶解法所得分子量<5×103活性多肽的T-AOC活性明显高于GSH.结论 两种方法制备的多肽分子量分布无明显差异,且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蛹虫草活性肽抗氧化复合酶解法酶-高压蒸煮耦合水解法

    3种萃取方式柚子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及对比研究

    宋宇曹馨慈高元吉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柚子花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种类及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柚子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顶空(SHS)、固相微萃取(SPME)和吹扫捕集(PT)3种不同萃取方式对样品进行富集,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柚子花中的VOC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采用3种不同萃取方式结合GC-MS共鉴别柚子花中萜烯类、醇类、酯类、胺类、烷烃类共5类、70种化合物;其中,SPME法检测到的化合物总数最多,共检测到5类共44种化合物;SHS法和PT法分别检测到4类9种和5类30种化合物.主成分分析显示α-月桂烯、γ-松油烯、水芹烯、柠檬烯等是柚子花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结论 不同萃取方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出的柚子花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异性,可为柚子花资源的药用研究和开发提供支持.

    静态顶空(SHS)固相微萃取(SPME)吹扫捕集(PT)气质联用(GC-MS)柚子花挥发性有机物

    银杏叶胶囊辅助降血脂功能人体试食研究

    周丹英章越姜慧洁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叶胶囊在推荐剂量下辅助降血脂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110人,随机分为试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试食组每天2次,每次1粒,服用银杏叶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结果 试食前后各项安全检测指标,如血压、血象、心率、排泄物、血糖浓度、肝脏和肾脏功能等平均数值均处于正常范围,试食过程中未出现过敏情况及不良反应.试食组服用银杏叶胶囊60 d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的水平明显降低,自身试食前后及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食组临床观察的总有效率(84.9%)明显高于对照组(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胶囊对受试者健康无明显损害,且在试验剂量下具有辅助降血脂功效.

    银杏叶胶囊人体试食试验安全性降血脂

    大黄口腔滴剂的抗炎效果评价

    杨素珍苏乐苏淮侯凌欣...
    190-192,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大黄口腔滴剂对慢性牙周炎的作用.方法 通过酶解和沸水浸提制备大黄提取液,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大黄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特异性脂多糖(LPS)诱导的牙周炎细胞模型,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在口腔滴剂基础配方中添加10%的大黄提取液时,细胞上清中TNF-α因子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大黄口腔滴剂对牙周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黄提取液慢性牙周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黄口腔滴剂

    玉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刘学铭王思远黄建伟黄志伟...
    后插11-后插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竹不仅富含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还含较高的多糖、甾体皂苷、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增强免疫、抗肿瘤、抗微生物、抗疲劳、抗衰老、护肝、调节胃肠道菌群、减肥等药理作用,已广泛用于普通食品和健康食品的开发利用.本文对其营养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以为其深入开发提供参考和支持.

    玉竹生物活性成分多糖皂苷免疫调节

    普通彩妆类化妆品中化学防晒剂的使用现状及风险分析

    张良雨李启艳林钰镓冉金凤...
    后插6-后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化学防晒剂在BB霜、CC霜、粉底液等宣称具有隔离效果的普通彩妆类化妆品中的添加使用情况及标签标识的真实性,找出此类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方法 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新增的防晒剂检测方法,对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的1008批BB霜、CC霜、粉底液等宣称具有隔离效果的普通彩妆类化妆品中22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检测,并将检验结果与产品标签标识进行比对,统计分析防晒剂的使用频率、种类、添加量及实测值与配方的相符情况.结果 1008批普通彩妆类化妆品中共检出8种防晒剂,其中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使用频率最高,达15.4%;近两成产品添加了1种或2~3种化学防晒剂;检出量值均在标准规定限值范围内;18批样品检出标签未标识的防晒剂,占比1.79%,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结论 部分彩妆类化妆品中存在防晒剂与标签标识不符的安全隐患,建议监管部门持续关注此类产品中防晒剂的使用情况,加强对企业正确使用标签标识的宣传和管理力度,保证消费者的用妆安全.

    普通彩妆类化妆品化学防晒剂标签标识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