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权福军

双月刊

1008-7605

sdsqgyxb@163.com

0531-85856462;585856327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199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时间社会学视角下不婚意愿青年与"婚姻错配"格局

    张舒婷李泽西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推进,青年婚恋以及生育决策从传统的"单一脚本"向"多维脚本"转变.在此背景下,探问不婚意愿青年的婚恋观、不婚缘由以及决策动因过程成为理解中国婚姻与家庭结构变革的重要视角.基于时间社会学理论,不婚意愿青年形成的过程印证了不婚意愿青年正在反思与反抗"恋爱-结婚-生育"的传统社会时钟规训,延迟或规避个人生命历程里婚姻这一重要事件成为青年主体性实践新现象.青年采取"主体性表达""重塑适婚时间""情感补偿"等多种行动策略重建个人时钟.同时,工作时间挤压、"内卷化"就业文化共因导致了青年群体不婚意愿.

    婚姻时间社会学社会时钟不婚意愿青年

    由"实"向"虚":当代青年婚恋空间转向透视

    张鑫宇邹文通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参与线下相亲呈现日益减少趋势,许多人转向网络虚拟空间寻求线上婚恋机会.青年选择线上婚恋有着多重动因:青年意欲人际破圈进行主动选择,情感资本涌入扩展了线上婚恋空间,交往的便捷性和选择的多样性迎合了青年需求,线上牵手成功案例引发青年期待.线上婚恋也产生一些新问题:虚拟性空间带来现实交往的距离感,资本化运作带来现实观念的拜金性,低成本选择带来现实投入的高追加,魅惑性吸引带来现实体验的落差感.对此,党和政府、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年婚恋空间转向,强化青年婚恋现实空间的筑渠与搭台,搭建两个空间的"鹊桥"纽带,营造文明与健康的婚恋空间体验.

    青年婚恋虚拟空间

    告子是禅?——宋明理学儒释之辨的一个议题

    牛磊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学兴起后,辨儒释、攻异端便成为理学家的重要课题.在重新审视儒学史上的孟、告之辨时,理学家发现告子所云诸多言论与禅宗"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作用是性"颇有相似处,因此提出"告子是禅"这一命题,直将告子视为禅宗祖师.不仅如此,理学家"告子是禅"也关联着他们对霸儒、异统的批判.朱子及其弟子屡次将告子之学与陆象山相联系,而李材、顾宪成、刁包、熊赐履等人则将告子之学与王阳明相联系.既然告子是禅,那么陆象山、王阳明无疑也是禅.批驳告子,即可收到清理儒学门户、攻驳陆王的效果.不过,"告子是禅"也引起佛门释子及好佛士人的不满,麦浪明怀、曾凤仪等人曾对此予以严正驳斥.告子是禅抑或非禅,成为宋明时期儒释辩论的一个热门议题.

    告子朱熹王阳明儒释之辨

    朱子与湖湘学派"心性"观的分歧与成因——基于乾道八年(1172)前后辩论的考察

    白义洋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道八年(1172)前后,朱子与湖湘学派进行了一场关于"心性关系"的辩论,双方主要围绕着"尽心知性"的工夫对象与次第展开,争论的焦点是如何诠释《中庸》"已发未发说"与《易传·系辞上》"寂感说".湖湘学者主要强调"寂感一如"的一贯性,朱子对"寂感"的具体使用情况则较为复杂:(1)"寂然不动"与"静"形容"未发"的状态,其对象既可指心,也可指性.(2)"寂然"表示"主敬"工夫中的心理状态.(3)以"寂然不动"状性,表示性无动静可言;或以"寂感"范畴说明心统贯性情的结构.(4)"寂然常感"表示本心的呈露时断时续、暂明暂灭.双方论争的根源在于两套观念模式的不同,胡宏强调"即体即用"的超越体证,朱子则引入程颢"易道神"的三元模式作为心性论结构的形上根据.两方争论具体表现为:"神之功用"与"心之神感妙用"之争,及"心以用尽情见义"与"性体心用形著义"之争.

    朱子胡宏心性寂感易道神

    留守经历与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基于高等教育分流的异质性分析

    张振宇王清华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等教育分流为研究视角,采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序次logistic模型和二分lo-gistic模型系统分析了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积累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留守起始阶段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存在"早-晚阶段效应";不同层次学校、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留守经历对其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存在差异.该结论启示:高校学生工作应当以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群体,做到精准施策,做好源头治理,实现标本兼治,以此推动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大学生留守经历留守起始阶段人力资本高等教育分流

    浅关系:青年社交新样态及其引导之策——基于对"糊弄学""搭子"现象的分析

    苏玉波薛姝浩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糊弄学"和"搭子"是青年社交领域的两个网络热词,折射出以浅关系为核心的青年社交新样态,包含被动与主动双重指向,功能性、脆弱性和网生性是这一新样态的鲜明特点.浅关系社交在青年中广受追捧主要是受到了生活方式改变、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既要看到青年对浅关系的客观需求,也要警惕其中潜藏的隐患,社交质量的下降、社交能力的退化及心理问题的涌现都不容忽视.为消除负面效应,要从增加闲暇时间、加强身边连接、树立健康交友观、合理使用社交媒体等多个角度引导青年健康社交,构建和谐人际生态.

    青年社交浅关系糊弄学搭子

    算法视域下青年"丧文化"传播的表征逻辑与引导理路

    高佳哲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隐性"技术权力的智能算法,已成为影响青年"丧文化"数字传播态势的技术要素之一,并由此催生出以"躺平""摆烂"为表征的时代流变样态.从表征逻辑来看,智能算法通过对青年个体的心理适配、认知重塑、信息投喂,扩展了"丧文化"的登场范域,实现了对青年"亚文化"网络传播的技术助推.因此,必须通过技术矫正、实践纠偏及教育引导等多元路径,真正驾驭算法的技术之"魔"、消退文化的表象之"魅"、解决青年的思想之"惑".

    智能算法青年"丧文化"价值引领

    信任视角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价值认同逻辑及进路——基于对Sora的思考

    赵灯峰袁娜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价值认同的信任内涵及维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 Sora 的出现,使价值认同在主体乐信、文本可信、时空能信三个维度上经历着从复制到定制、从抽象到具象、从在场到离场的叙事逻辑转换.但文生视频Sora也面临着算法推荐迟滞主体能动性发挥、言语偏见阉割图像传播效度、网络圈层阻隔社会公信力生成等问题,造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价值认同主体信任关系失序、文本信任关系失真、时空信任关系失衡等价值认同风险.为化解风险,通过价值注入与技术赋能、伦理审视与法律审查、破壁入圈与连圈接层等方法,扩大信任视角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价值认同的范围并提升其效度.

    信任视角生成式人工智能价值认同

    有限公司股权变动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苗旺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股权变动的目的始终在于获得完整股权,不受质疑地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为此,需要明确其他股东在股权变动中的参与路径.现行股权变动模式的理论专注于保障股权流转,忽视了取得股权后的行权问题.基于股权变动行为的组织性、公司的契约性、股权的不可分离性等理论,股东意思介入股权变动具有正当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股东认可生效主义.在制度构建上,应从其他股东、转让方、受让方等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以"许可权规则"作为股东意思介入的方式,主张契约生效仅产生债的效力,受让人经其余股东认可即可取得股东资格,并通过相应制度保障公司资合属性及受让人权益.

    股权变动模式股东认可行使股权

    可接受风险理念下未成年人数字发展权的平台保障研究

    王春晓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社会服务体系的底层架构,未成年人数字发展权逐渐得以确立,并以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为根本导向.针对未成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风险趋势演变,数字平台内的未成年人风险治理面临着向"复原力"和"异质性"转型的迫切需求.然而,平台若过度预防风险,极易对未成年人的数字发展构成阻碍.为避免陷入平台风险治理的"泛风险化陷阱",亟需在未成年人数字发展权的平台保障体系中引入可接受风险理念,将可接受风险水平作为平台风险治理的边界和限度.通过建立健全平台风险管理系统,确立和规范平台的自监管机制,构建多方主体协同的平台共治格局,形成未成年人发展权益的包容性平台保障路径.

    未成年人平台保障风险管理系统数字发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