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

双月刊

1007-659X

xuebao@sdutcm.edu.cn

0531-89628059

250355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创刊较早、学术性较强、在中医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期刊,80年代曾因开辟“名老中医之路”而广受欢迎,90年代又因开展中医理论重要问题讨论而被关注,连续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为优秀期刊二等奖。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海岸单叶蔓荆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刘芳瑞胡晶红刘谦刘茜...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叶蔓荆是蔓荆子药材的来源,也是重要的野生海岸保护植被,是聚社会、生态、药用价值于一体的重要资源.鉴于目前单叶蔓荆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实情,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对山东省单叶蔓荆资源分布情况和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单叶蔓荆资源栖息地受损严重、种质资源单一、市场效益欠佳等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保护基地、选育新品种、多用途开发等多条针对性对策建议,旨在为沿海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种源的保护和发展利用提供客观依据.

    '海洋中药单叶蔓荆资源清查种质资源市场效益建立保护基地选育新品种

    从中医脉学的发展谈"系统辨证脉学"

    滕晶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归类,形成系统辨证脉学的整体架构.手指感觉系统开发和诊查区域是其特色技术要点.从脉象要素到层次到系统形成明晰的思维过程,进而构建出脉治相应的辨证诊疗模式.系统辨证脉学丰富了中医脉学的体系内涵,为实现多学科汇通及中医药现代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脉学系统辨证脉学理论溯源系统性辨证性脉体脉壁脉搏波血流脉治相应

    象性合参论远志效用特色与优势

    秦林彭欣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药性与法象理论合参方法,融合现代药理与临床认识,阐释远志双调心神的作用机制,为远志治疗难治性病证提供药学与临床依据.研究发现,远志的特殊药象是其宁心安神功效的药材学基础,结合其"辛烈开窍"的性能特点,采用象性合参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远志双调心神的特殊功效及其"安神不闭窍,开窍不动神"的药效特点,而且对认识用其治心神疾患、睡眠紊乱以及惊风、中风、癫痫等病证的作用优势,也提供了"象思维"的路径.象性合参还可揭示远志交通心肾的作用机制,并与其双调心神作用结合,拓展治疗心神失常之应用范围.因此,运用象性合参阐释远志的多重药理效用,是探析其治疗疑难杂病机制的重要方法.

    远志法象药理象性合参安神开窍双调心神交通心肾

    刘持年治疗胃痛常用经典名方中的药物辨析

    王欣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从药物基源、用药部位、炮制规格、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辨析刘持年治疗胃痛常用经典名方四逆散、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中的中药,主要包括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附子、白术等,明确处方的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提出准确进行中药辨析,既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也是中医药有效传承的重要内容.处方中药辨析,既要结合主治病证进行分析判断,也要尊古纳今,充分考虑当前的临床和生产实际,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辨析,才能更加贴近和符合临床需求,真正促进中医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胃痛刘持年四逆散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中药辨析

    从"营卫失调,毒损脉络"探讨类风湿血管炎的病机与辨治

    夏聪敏姜泉常甜张富渊...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血管炎病位在脉络.营卫失调,卫不偕营,卫气壅遏,宣通不畅,湿热瘀化毒,毒损脉络是类风湿血管炎的核心病机.发病初期,以调和营卫为主,同时运用苦寒清热解毒药,荡涤毒邪,既病防传;急性期注重清热解毒通络,使营卫调和,降低疾病危重程度,防止对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慢性期治宜调补营卫,益气养血通络,清解余毒,使受损脉络得以修复.调和营卫、清热解毒通络宜贯穿疾病的始终.

    类风湿血管炎营卫失调毒损脉络调和营卫清热解毒益气养血通络

    从风邪论治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王怡然刘学张伟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为娇脏,易受风邪侵袭,而风邪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发病与进展密切相关.风邪贯穿ABPA的全程,主要为风袭肺卫、风伏肺脏、风毒损络等病机表现.辨治ABPA要重视风邪,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酌情配伍风药,通过益气疏风、祛风宣肺、搜风通络等治法,使表邪解、伏风去、肺络通.在ABPA外邪袭肺阶段运用益气固表疏风之品,以充盛肺气,祛风外出,固护腠理,防止内入;风伏肺脏为防治该病的关键一环,治疗上采用祛风宣肺,理气化痰,令风无所遁伏;风毒损络阶段祛风解毒,破除癥瘕,搜风通络并举,使风毒除、癥瘕破、络脉通.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风邪风邪袭卫风伏肺脏风毒损络益气疏风祛风宣肺搜风通络

    基于《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探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研究模式

    吴春丽李可建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黄帝内经》辨病论治病证结合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方测证验证病机

    黄元御疫病诊疗思想解析

    亓兴亮王振国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黄元御对疫病、痘病、疹病的认识,总结黄元御关于疫病的诊疗思想.梳理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的病因病机、传变预后、临床证治,以寒疫为例,详细列举了其证候、主治、用方、药物.黄元御疫病诊疗思想的特点主要为遵仲景而行六经辨证、依临床而简疫病分类、重中气而统病机演变、明营卫而善透发治疗.

    黄元御疫病六经辨证扶阳培土中气发卫气透营郁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黄芩篇

    张可颐王坤宁尤旭颖袁红霞...
    177-18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以《神农本草经》中黄芩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经方中黄芩的应用.黄芩主治诸热黄疸时,多配伍柴胡、半夏等,以小柴胡汤类方为代表方;治疗肠澼泄痢时,常配伍黄连、芍药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泻心汤类方等;下血闭时,多配伍芍药、桃仁及虫类药等,如大黄廑虫丸、鳖甲煎丸;治疗恶疮、疽蚀、火疡时,多与王不留行、花椒、芍药、桑白皮等配伍,代表方为王不留行散.张仲景临证又拓展了黄芩主治作用,将黄芩与不同药物配伍发挥不同作用,如黄芩配伍半夏、黄连、干姜等治疗心下痞;配伍阿胶、黄连等治疗心中烦;配伍白术、附子等治疗出血;配伍当归、白术等治疗内热扰胎.

    《神农本草经》经方黄芩诸热黄疸肠澼泄痢中焦痞满心中烦出血

    《备急千金要方》关于特殊人群的经方化裁探析

    杨兴亮杨东方吴依航周宁轶...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备急千金要方》保存了很多经方内容,这些经方一部分以原文形式抄录,另一部分则是孙思邈根据临床实际加减化裁而成.总结孙思邈对妇人、小儿、老人三类特殊人群经方化裁的规律,发现孙思邈根据妇人经带胎产、小儿脏腑柔弱、老人体质衰弱的生理现象和小儿病理容易转化、老人发病重笃的病理特点,调整治疗方法,具体的做法可以分为未孕妇人用药注重气血、妊娠妇人用药遵循禁忌、小儿用药平和无毒、老人用药平衡补泻.

    《备急千金要方》经方化裁妇科儿科老年病重气血药用药平和平衡补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