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韶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韶关学院学报
韶关学院学报

刘荣万

月刊

1007-5348

sgxyxbbjb@163.com

0751-8121440

512005

广东省韶关市大学路

韶关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韶关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3、6、9、12期为自然科学版,1、2、4、5、7、8、10、11期为社会科学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计算机导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韶关学院为例

    霍英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以计算机导论课程为例,分别从优化思政内容教学设计、将思政内容具体化、建设支撑思政教学过程的教学资源等 3 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导论中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建立知识点与思政案例库的对应关系、根据关系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建设等具体方法,希望能为其他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启示.

    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思政案例库计算机导论

    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水总硬度实验的课程思政设计

    黄冬兰焦琳娟丘秀珍罗建民...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分析化学实验"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水总硬度"为例,从案例导入、案例研讨、实验创新设计、实验的实施与实践、实验考核等 5 个方面进行实验课程思政创新设计.借助一定的课程思政教育载体,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演示、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让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分析化学实验EDTA配位滴定法课程思政水总硬度测定

    基于数字能力涵育导向的社会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耿言虎黄马丽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提升学生包括数字意识、数字操作、数字研究、数字沟通、数字宣传、数字安全在内的数字能力成为社会学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构建数字"技术—主体—情境"的分析框架,发现社会学数字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技术维度存在数字观念堕距与数字技术排斥难题,在主体维度表现为数字学习鸿沟与数字学习动力不足,在情境维度则呈现出教学实践的数字场景化程度低.基于此提出技术学习、主体增能、情境搭建的基于数字能力涵育导向的社会学新文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数字能力新文科数字意识社会学

    来华留学生在线学习互动、信息技术可及性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学习兴趣的中介效应

    张潇月张岳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在线学习场景中互动和信息技术可及性对学习投入的影响,采用问卷对 2 221 名以中文为专业教学语言的来华留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在线学习互动、信息技术可及性、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投入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互动正向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学习兴趣在互动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信息技术可及性不直接影响学习投入,而是通过学习兴趣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在线学习投入.

    在线学习互动信息技术可及性学习投入学习兴趣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以师范专业认证为背景

    范国富李怡晗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理念,该理念要求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以师范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为中心,合理地调整、安排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师范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文学类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要求教师在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在深入解读经典文本的同时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文学类课程教学,既可以培养师范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也可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文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研究性教学模式文学类课程师范专业认证协同创新能力

    企业模拟经营课程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路径研究——基于实验法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陈家淳王京安陈宇璇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模拟经营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创业意识,但当前在我国高校"双创"教育中的运用仍然不充分,且相关研究较少.采用实验法探讨企业模拟经营课程在"双创"教育中的效果,发现该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进一步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课程过程,发现自我效能提升的路径存在"重在体验型""享受成就型""重在参与型""榜样引领型"四种组态.研究结论表明企业模拟经营课程在"双创"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该课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企业模拟经营课程自我效能"双创"教育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六西格玛管理融入产教融合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以医疗器械专业顶岗实习为例

    王君杰徐世福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多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常因缺乏质量控制方法而导致育人成效不明显、顶岗实习效果不佳、学生留企率不高.六西格玛管理作为国内外企业广泛运用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战略,可有效帮助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找到不足并加以改进.将六西格玛管理中的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模型引入顶岗实习,利用六西格玛工具中的数据分析及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驱动,有针对性地找出影响企业和学生双方满意度的关键质量因素,提出改进策略并加以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毕业留企率,从而为六西格玛管理在产教融合质量发展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六西格玛管理QFD产教融合顶岗实习医疗器械

    论民法课程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着力点

    王蒙张鹏辉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使命,民法课程所承载的价值塑造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寻求的"铸魂育人"导向一致.民法课程因与社会生活贴近,能为高校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实践场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意义重大.审视融入的实践样态,可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课程仍存在不够系统与成效不足的问题.鉴于此,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课程中,以"摸清底数、吃透学情""创新形式,提质增效""联动反馈、提升意愿"为基本遵循,努力追求走"新"更入"心"的效果,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标.

    民法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人精神品格立德树人

    深度学习视角下外贸商品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邹文钟优慧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是课程实现"两性一度"的重要体现.以外贸商品学为例探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融入深度学习理念的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度学习理念能够促进混合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混合式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充分运用线上资源和工具,与线下活动有机融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浅层的知识记忆和理解,上升到深度学习领域的知识迁移和创造.

    深度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外贸商品学

    化学师范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探索

    徐先燕王小兵田长安叶芳...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能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该文对化学师范专业物理化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评价探索,重点探讨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与预期成果产出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组成的定量评价,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为学生指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评价物理化学化学师范专业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