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海军

半月刊

1003-0069

010-65815864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下斜街29号

设计/Journal SHEJI
查看更多>>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界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合作出版,是中国唯一一本中国工业设计界全国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茶余料设计研究

    蔡声韩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尝试对茶余料进行材料实验,探索其在茶包装领域的设计可能性。首先,论述过度包装现象的问题根源,其次,通过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引入对其进行分析,并以优秀可持续案例提供设计思路,最后在多学科视域下进行茶余料的材料实验与设计实践。茶余料的包装设计实践从材料自身就与市面常见的茶包装形式有本质的不同,以一种更具人文内涵和绿色环保的设计语言向人们提供一种消费的新理念和对茶文化的新认识。

    茶余料可持续设计包装消费主义人文内涵

    基于赣傩面具的服装CMF色彩设计研究

    段波凌雯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CMF设计要素的创新驱动策略出发,以赣傩面具色彩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融合的技术思路为载体,探索CMF理论与服装设计结合的设计模式,驱动服装设计创新。在CMF设计理念下,探析CMF设计要素在赣傩面具表征感知与意象体验中的设计表现。将赣傩面具色彩作为研究主要素,通过Apriori算法,挖掘其设色关联规则,得到配置色彩新方案的思路。以CMF设计与服装设计要素的应用融合为基础,提出基于CMF设计理论的服装设计创新路径,驱动赣傩面具色彩方案在服装中的设计创新与应用。得到传统赣傩文化语境下的色彩关联规则,并在服装设计中对色彩方案进行设计应用实践,验证服装CMF色彩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以服装为媒介,为赣傩文化的传承保护与设计应用提供更多样化的路径。以CMF设计理论为指导,能有效地从技术路线上驱动对赣傩面具艺术元素的分析、提取和设计转化,从而为服装设计构建有效的创新策略与应用路径。

    赣傩面具CMF理论关联规则服装色彩设计创新

    辽代人首摩羯壶的审美探析与设计实践

    董畅杜冰冰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史料记载,辽代的器物曾经在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的影响下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摩羯"相关描述源于古印度,是印度神话中的水中神兽。摩羯纹自传入中国后,其形象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独立创新的演绎过程,在辽代还出现了拟人化审美特征的应用。辽代人首摩羯器物造型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二重证据法以及实践研究法,全面剖析辽代人首摩羯壶的审美特征,分析其在民族交融下的拟人化造型,提取元素进行服饰创新融合设计。通过在现代设计中的实践,诠释辽代人首摩羯壶的应用价值,探索在艺术设计中的更多创造空间。

    辽代人首摩羯壶艺术审美拟人化设计实践

    符号学视域下唐代铜镜凤鸟纹文创产品设计与IP开发研究

    康亦斐司峥鸣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符号学理论出发,对时代语境下唐代铜镜凤鸟纹文创产品进行全新诠释,梳理出唐代铜镜凤鸟纹文创产品设计与IP开发的新方法,使文创产品设计既富含唐代铜镜优秀特质又适宜现代审美需求,提升了唐代铜镜文创产品文化的影响力。借助文献调研、实际走访、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唐代铜镜凤鸟纹调研并进行数据库构建,依托莫里斯符号学从语义、语构、语用等层面对唐代铜镜凤鸟纹进行文化内涵解析,并建构唐代铜镜凤鸟纹文创产品设计与IP开发模式。针对于唐代铜镜凤鸟纹的语义、语构、语用进行时代语境下的剖析,系统性地提出符号学视域下唐代铜镜凤鸟纹的文创产品设计与IP研发路径,为唐代铜镜凤鸟纹在时代发展创新中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符号学理论唐代铜镜凤鸟纹文创产品IP开发

    基于文化转译法的山西闻喜花馍旅游文创设计

    罗馨茹邓莉丽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闻喜花馍"进行旅游文创产品设计,针对当下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传播发展与时代审美需求,拓宽闻喜花馍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促进花馍艺术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文化转译法"对山西闻喜花馍进行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中的典型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将转译出的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文化内涵与审美需求的旅游文创产品。围绕转译文化元素进行地域文旅创新产品设计,打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通过转译元素与地域文旅结合的设计手法,能够深入挖掘山西闻喜花馍的文化内涵,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文旅创新结合的新思路,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

    闻喜花馍文化转译地域文化IP设计旅游文创

    融合与创新:场景理论在地域文化再生中的文创设计

    鲍圆洋王夕卉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地方性文化正遭遇着被边缘化及同质化的趋势。从场景理论角度审视,探讨地域文化再生与文创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区域建筑文化元素解码为核心,图像化视角探索文化符号再生的创新路径。在于丰富建筑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价值属性,设计出融合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创。结合场景理论梳理地域建筑历史文脉资源,采用实践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符号提炼具象图形与抽象融合、审美与实用性的统一、文化精神在多元场景中的拓展,提取文化元素构成视觉形态形成图像化创新。场景理论为地域文化再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通过营造独特的建筑文创,激发文化基因活力,提升地域文化魅力,实现文化与社会经济长效互动。

    地域建筑场景理论文化再生视觉创意文创设计

    面向鄂西南民居文化遗产学习的严肃游戏设计讨论

    李一霏严昕雨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文化遗产类严肃游戏中不同游戏机制对于学习效率和玩家体验的影响,为相关严肃游戏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戈登·卡列哈(G。Calleja)的参与模型、米哈里(Mihaly)的心流理论,对游戏参与过程进行分析,以基于鄂西南传统民居营建技艺学习所开发的《舍米湖建造之旅》严肃游戏为例,进一步讨论文化遗产学习和游戏机制的协同设计要点。获得文化遗产类严肃游戏设计框架。明确了在文化遗产类严肃游戏的设计中,首先需要确立学习目的,选择主要游戏机制;其次依据目标用户确立次要参与机制和视觉效果;最后以用户反馈和心流理论为基础,调整学习资料放置层级,达到持续高效的参与状态。

    严肃游戏文化遗产参与理论心流理论传统民居

    双人合作游戏背景下的玩家幸福感设计策略探究

    曹凯怡吴明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双人合作游戏中玩家幸福感的增强策略,重点关注情感体验、交互叙事和审美体验如何共同作用以提升玩家的幸福感。文章采用扎根理论,将《It takes two》游戏的玩家在线评论作为主要数据源,使用Nvivo 12进行质性分析,以构建理论模型。研究揭示了3个主要影响玩家幸福感的因素:交互叙事、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进了玩家情绪的积极变化和幸福感的提升,进而建立了玩家幸福感模型(IAE模型)。研究结果为游戏设计提供了以玩家为中心的幸福感增强策略,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扎根理论幸福感双人合作游戏设计策略用户体验

    融合EEI模型的非遗擀毡技艺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

    陈紫寒刘桢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产业转型进程中,侧重体验导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面临着文化失真加剧、用户参与度偏低、实践案例稀少等现实难题。文章采用实地深访和案例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EEI模型指导下剖析了实体技艺体验向虚拟互动体验转变过程的特征事件,构建起包含"在场感引入、多元交互流程、媒体互动转化"的三层次非遗技艺沉浸式体验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彝族擀毡技艺实践,为非遗技艺在数字化领域中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EEI模型沉浸式体验设计非遗擀毡技艺数字技术数字化再现

    老字号品牌的空间符号与文化价值再定位——以邓老凉茶为例

    李明蔚李娟娟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经过品牌升级的老字号"邓老凉茶"为案例,旨在探讨品牌传播价值要素中的空间视觉元素如何与品牌价值及其传播的文化价值相契合。采用空间符号元素分析理论,通过文献和案例深入分析邓老凉茶门店的空间设计、视觉要素、布局及非视觉感官要素,以探究如何以空间符号设计为切入点,向消费者传达与品牌文化价值一致的视觉效果,做到品牌文化价值的重塑。邓老凉茶品牌升级后,采用"新中式松石绿"为主色调,有效传达健康使命,推动中国凉茶文化年轻化、时尚化,与本草养生、绿色健康、潮味养生品牌价值主张高度一致,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合。通过设计空间视觉元素,邓老凉茶在门店中成功传达品牌文化价值,增强视觉感召力和消费者认同感,提升审美价值,为老字号品牌升级传播提供参考。

    老字号品牌邓老凉茶空间符号文化价值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