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教高考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贺桂祯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教高考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考试形式,有利于保障社会的稳定、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拓宽学生升学渠道、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当前,职教高考在考试内容、招生主体、考试组织、考试评价等方面尚存在短板,影响并制约"职教高考"改革的实践效果.为此,需要从建立健全职教高考制度、做好宣传教育、丰富招生高校类型层次、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等方面优化职教高考改革路径.

    职教高考价值意蕴优化路径

    逆向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罗兴玉刘颖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采用结论倒推、反转线索、让位课堂等不同于常规思维的逆向思维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逆向思维道德与法治实践探究

    张弛有度的家校沟通策略

    曾雪莹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家长、学生是教育工作中的"黄金三角",因为"爱",将三者紧紧相连.教师与家长合力,秉持一致信念,相互了解,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陪伴者.如何让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班级活动,支持学校、班级、老师,成为同事眼中你们班家长真给力的优秀班集体呢?本文从"5个度"结合自身在班主任工作当中的实例,分享与家长沟通时的一些策略.

    班主任家校沟通策略

    "小先生·学共体":赋能"精致教育"课堂转型

    李俊霞李杰伟刘永强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型,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基于学校"精致教育"办学理念,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与"学习共同体"理论相结合,解析了"小先生·学共体"课堂的内涵,提出了"人人皆为小先生"的核心价值追求,从"学习机制""学习环境""学习评价"等方面建构起了"小先生·学共体"课堂方式的操作策略,落实学生学习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协同发展、全面发展,生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师团队、家校育人共同体文化,让"小先生制"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

    小先生制学习共同体精致教育课堂转型

    让生活教育课程"活"起来——"校社共融"的生活教育课程实施路径

    陈绍光刘莉芦银杨明珏...
    106-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的任务实现要通过课程育人达成,在"校社共融"的大背景下,学校要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将多元的社会资源转化成育人的课程,实现课程育人、课程养人."校社共融"的生活教育课程以五育融合发展为基础为依归,以博物馆课程为支撑,以文体活动课、主题活动课、社团融合课、社会实践课等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协作能力、集体意识、乐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把学校转化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成长学园与精神家园.

    生活教育校社共融课程育人场馆课程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小学博物馆研学活动学习样态的构建

    徐猛曹苧文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呼唤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转化需要依托新的学习样态.核心素养的应运而生赋予博物馆研学新的机遇与挑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博物馆研学学习样态强调经验创生、知识创制、生命创造,为了让核心素养在中小学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实现落地转化,本文将问题探究与成果创制视为博物馆研学学习样态构建的两大技术表象,厘清了其背后的关键表征与运作机制,旨在为中小学博物馆研学学习样态的构建提供新视角.

    核心素养博物馆研学学习样态

    以"七个结合"开好家长学校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家长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毛道生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长学校是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成都石室中学传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关于家庭教育和家校协同育人的思想,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指导优势,逐步总结形成了大家与小家,外培与自修,育分与育人,集中与泛在,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定性与定量等"七个结合"的实践策略."七个结合"策略有效提升了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效.

    家长学校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小学品格教育的实践体系

    杨霖余奎周建军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成果是国内第一个开展小学生品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研究;2021 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本成果形成了小学生应该具备 24 个品格主题的道德共识,确立了品格成长的目标,并通过学生主体的价值建构形成价值观、价值引导形成品格行为、价值自觉形成品格习惯,形成了多元路径的品格教育典型范式,构建了"一品六翼"的操作体系,探索了"四维一体"的评价方式和"以品育品"的全员导师保障体系.本文为该成果简述书.

    品格习惯典型范式操作体系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