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史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史林
史林

熊月之

双月刊

1007-1873

shilin33@sass.org.cn

021-64862266-28261

200235

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826室

史林/Journal Historical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史、世界史及上海学研究等最新研究成果为主,并开设城市史、口述史、海外史学名著评介、书评、读史札记等专栏。立意新颖,资料翔实,信息量大,已成为史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藏佛传叙事的源流与分判——兼论多罗那他的佛传叙事

    闫雪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传佛教觉囊派祖师多罗那他于17世纪初编撰的《佛陀大行简说》,是一部遵循小乘佛传叙事传统而撰的佛传著作.多罗那他突破了以往西藏学者以佛陀"十二事业"为主体的叙事框架,批判并纠正了西藏佛传著作中因混用大小乘经典而造成的混乱,撰造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具有编年史性质的佛传著作,并将之付诸创作佛传壁画的艺术实践.作为多罗那他佛传叙事的背景文本,前多罗那他时代的西藏佛传叙事传统,亦亟需进行细致梳理,加以总体把握.本文期冀通过梳理和对比西藏佛传叙事的源流与分判,客观地说明和呈现《佛陀大行简说》的创作理念与历史价值.

    多罗那他佛传文本甘丹彭措林寺

    清廷与罗布泊关系形成考

    齐光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布泊,清代称"罗布淖尔"(Lob noor),来自蒙古语"Lob naγur"一词,有"洪水过后的乱草滩、涝地"等义.其附近居民罗布泊人,在清代称"罗布淖尔回子"(Lob noor i hoise),与其他地方的"回子"有些区别.清廷将其头目设为五、六品伯克,以管理内部事务,两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以纳贡为形式的比较稳定的统治关系.本文利用清代满文档案,阐明清廷与罗布泊人建立统治关系的经纬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同时揭示清代罗布泊地区的一些地理信息.

    清廷罗布泊关系

    "刘歆作伪说"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演进

    赵四方
    13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学术史上的"刘歆作伪说"有着复杂的演进历程.该说源自宋明儒者对《周礼》的怀疑,在清初扩展至三礼学领域.此说在清初不乏反对者,至乾嘉更引来惠栋、戴震等汉学家的批驳,因而一度被彻底否定.汉学家从文字、历法等角度重新展开考辨,认为刘歆在《尚书》文字和年月上存在误读.这种取径被庄述祖在《尚书》学研究中汲取并转化,催生了今文经学意义上的"刘歆作伪说".刘逢禄把对刘歆作伪的指控扩展至《左传》,此后迭经宋翔凤、龚自珍、魏源、邵懿辰、廖平扬其波,逐渐向多种经典蔓延.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实集诸家之大成,其学术源泉遍布整个清代学术史.厘清"刘歆作伪说"的起承转合之迹,不仅有助于衡估康说的理论价值,亦有助于重审清代今古文之争中关键议题的渊源与流变.

    刘歆作伪乾嘉汉学今文经学

    清末广东新军编练与庚戌革命的基层动员

    李欣荣
    1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广东新军革命,呈现中、高级军官少,而基层士兵多的特征,与编练制度密切相关.按制士兵招募须为"良家子弟",其渴望阶层上升,而晋升军官则要求军事学堂出身,中、高等军事学堂名额尤其稀缺,希望渺茫.虽有学兵营作为补救措施,以培养基层弁目,吸引力究属有限.加以广东频繁爆发起义,清廷防备綦严,人为阻扰粤籍下级军官的上升空间,导致革命种子萌生于军队底层.同盟会南方支部因应形势,利用江南运动新军的经验,仅半年便策反过半士兵和许多下级军官.不过由于缺乏中、高级的革命军官,军事人才欠缺,无法实施有效的组织掌控.己酉除夕的兵警冲突扩大化表面上是意外,实际从基层革命军官的应变看,他们仍难以控制这支五千多人的新军队伍.此役集中反映广东新军革命的大势已成,走向胜利则仍需解决人才、组织等具体问题.

    新军革命征兵制底层运动组织控制

    全面抗战前期中英出口信贷交涉

    王钊
    16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对英国提出信贷请求,英国因担忧风险较大而未同意.日本宣布东亚新秩序及美国提供信贷后,英国在1938年底决定对华提供出口信贷,希望以此提高对华出口.但因购料清单与担保问题,1939年8月第一笔信贷方才签字.英国政府提供担保,在伦敦为中国政府发行债券,是对华借款条件的突破.随即欧战爆发,英国仅提供信贷项下部分物资.日本加入轴心国与进攻印度支那后,在中方的再度请求下,英国决定以出口信贷作为援助中国的政治姿态.1941年6月中英签订第二笔信贷合约,对中方而言,借款条件优于第一笔信贷.国民政府通过中英信贷获得所需物资,赢得了更好的国际环境;英国通过借款维护了外交与经济方面的东亚利益.

    全面抗战出口信贷贸易担保中英交涉

    抗日战争期间平湖日伪情报组织及其活动

    董建波
    17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其侵占的平湖县设立的情报组织有宣抚班、警备队情报组、宪兵队情报组、中央特工总部情报组、警察局侦缉组、警察局特高班、清乡事务局情报组等,形成互不统属但又相互补充的情报网络.这些机构的情报人员身份复杂,既有日本特务,也有原国民党地方军政人员,还有当地帮会组织成员,另有一些则是通过招抚、策反方式吸纳的渝方情报人员.除收集日常社会经济情报外,他们重点打探游击区域抗日武装活动的消息,配合日伪的"清乡"军事活动.同时,其成员普遍利用日伪情报机构赋予的侦搜权力,大肆攫取经济利益,不仅给沦陷区的抗日军事带来威胁,也对普通民众造成危害.

    抗日战争平湖县日伪情报组织活动

    组织建设与社团发展——以中福会党总支的成立和运作为中心

    徐锋华
    18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前身是1938年创立于香港的保卫中国同盟,其后续机构是1950年改组而成的中国福利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团体.宋庆龄始终是该社团的领导人,作为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共产国际的秘密党员,她在政治上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战全面爆发后积极与中共展开合作.她主动要求中共派遣党员在自己身边工作,并任命中共党员负责社团的重要领导工作.随着社团的发展壮大,为其工作的中共党员也越来越多,第一个党小组的建立意味着中共在中福会党建工作的开端.由于具体工作需要,中福会的党员活动一直处于秘密状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风运动开始前党组织才公开.党小组在中福会下属各单位逐渐设立后,已具备升格条件,中福会党总支于1956年选举成立,并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复同意.党组织在事实上成为指引中福会工作的领导核心,对中福会各项事业的归口管理和有效推动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中国福利会宋庆龄

    图兰主义在近代日本的发展及其"日本化"——以今冈十一郎的思想理论为例

    刘峰
    199-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的图兰主义,原本作为一种反抗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的思想与运动,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匈牙利.它曾一度进入土耳其并与泛突厥主义发生结合,但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又转而向近代日本传播、扩散.在日本,率先传人并宣传图兰主义的人是今冈十一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接触到该思想后,于20世纪30年代开展积极的宣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外来思想的图兰主义与日本本土的主流意识形态融合并"日本化",进而畸变成为"日本图兰主义"思想.该思想富含浓厚的家族主义、天皇主义、日本中心主义等消极因素,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后成为了日本美化侵略、鼓吹战争的理论工具.

    图兰主义日本匈牙利中国今冈十一郎

    筚路蓝缕:徐蔚南的上海小刀会起义研究

    李志茗
    20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蔚南是一位被学界遗忘的民国时期文史大家,尤其他在上海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几乎无人论及.任职上海市通志馆后,他投入上海地方史研究,取得较丰硕成果,不仅发掘了大批上海史史料,而且撰写了系列高质量论文,特别是对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研究筚路蓝缕,颇有建树,使之摆脱太平天国附庸的地位,跻身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行列,为小刀会起义研究开创一片新天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即受益于徐蔚南.任何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推进的,百余年的上海小刀会起义研究已有较深厚的积累和基础,如果能够突破事件史研究窠臼,开拓视野,创新方法,则一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徐蔚南上海小刀会起义研究《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

    书讯

    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