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双月刊

2095-3380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困囿·价值·理路: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

    刘婵王桂林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职业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简单、评价功能弱化等困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评价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形成多元评价的格局,契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评价的智慧场域,发挥评价的应然价值.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评价的合理可能,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转变评价思想,完善评价支撑基础,研制指标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保障.

    人工智能技术职业教育教育评价

    我国教育评价政策的注意力配置分析

    庞春敏胡中锋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评价政策注意力配置是影响政策的重要变量.运用文本分析法从"目标维度、任务维度、路径维度"三个维度对1987-2022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教育评价政策的注意力配置情况.研究发现,依据注意力配置情况和政策重点,我国教育评价政策注意力配置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体系建立为重点的恢复阶段、强调"公平"与"多元评价"的改进阶段、关注机制改革和系统优化的完善阶段;目标维度从规范管理、保障质量走向关注公平,任务维度较为关注学校、政府和学生评价,路径维度依赖制度建设.结合分析结果揭示教育评价政策注意力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评价评价改革政策注意力

    基于教育满意度监测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策略研究

    熊宗莉万瑜官艳萍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监测家长、教师、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关系,在某市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表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着城乡人口流动导致的学校布局感知失配、教师队伍建设失衡导致的政府保障感知不高、学校物力资源不足导致的学校支持感知失衡的挑战.构建"城乡互融,补充发展"的学校布局思路、"软硬结合,以需定支"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精准调配,动态管理"的教师补充机制、"公平导向,持续高效"的资源配置绩效评价制度是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策略.

    义务教育满意度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基于学生评教结果的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研究

    田蕴祥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学生为教育评价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对待学生评价,尤其是差评,是校方要把握的重要内容.为此对台湾地区23所高校出台的教师教学评价实施与追踪辅导相关办法进行了文本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各校要求评教结果能充分反映出教师教学情况、顾及评教结果不佳教师的感受并且充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从多方面寻找教师评教结果的问题与解决途径,以及柔性的辅导与刚性的惩戒机制并行兼施.台湾地区高校的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高校评教教学质量台湾地区

    教育评价改革如何应对AI快速发展的挑战?

    熊丙奇
    25-2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ChatGPT之后,文生视频Sora横空出世.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学校教育正在加快推进AI+教育,但是AI+教育受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存在知识化、应试化倾向,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主要服务于应试,这既不符合教育改革方向,也难以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挑战,关键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要坚定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顽瘴痼疾,要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评价的效率与公信力.

    文生视频创新人才教育评价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中需厘清的八个关键问题

    樊秀娣
    28-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初衷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为了让这一举措有效落地,需要解决其基本内涵、主要对象、考核体系、执行主体等问题.同时,还要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角度,关注教师的保障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关键问题有效落地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赵斌刚袁梅胡光忠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机制是教材高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存在路径依赖,沿用普通教材评价模式,缺乏针对职教特性、具有系统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意见征询,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此评价指标体系为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应用提供导向,也为教材编写、审定和使用提供了实用的评价工具.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

    家园共育视域下的智能化幼儿发展评价

    张永和屈文姣巫远锦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家园共育视域下,研究发现家长参与的幼儿发展评价存在评价观念偏颇、评价参与表浅以及评价沟通不足等现实困境.以幼儿发展评价在智能技术驱动下所面临的智能化升级为契机,构筑智能化幼儿发展评价双向驱动模型.该模型围绕"一个中心、双向驱动、三个阶段以及多次迭代"的内容要旨,依托智能评价系统落实三阶段幼儿发展评价实施流程,具有权责分明、精准施测以及交互充分的应用优势,有助于发挥家园共育的协同育人价值.

    幼儿发展评价学前教育教育评价家园共育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的成效与挑战

    吴彬赵世奎高凌云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匿名评审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主流方式.由于匿名制度规避了评审的人情因素和偏见因素,总体来讲是有效的.但匿名评审也存在系统性缺陷,包括完全匿名不现实、专家遴选不匹配、评价过程不稳定、评价结果不确切、评价导向不合理等,当前很多学校实施的一票否决制又极大地放大了匿名评审的缺陷.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博士学位论文的匿名评审制度,规范盲审结果的使用,完善评审的复审程序,建立权责匹配的评审机制,加强匿名评审与公开评审的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构建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前移质量关口,完善博士培养的全过程.

    博士教育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教育质量

    产教融合下的真实性评价:利物浦大学的实施办法与启示

    杨兰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性评价作为产教融合在教育评价环节的产物,亟需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以英国利物浦大学为例,其真实性评价的具体实施举措包括:设计真实任务,注重小组合作,设置评价判断,丰富评价主体,开放资源工具.我国高校可以从注重评价与产教融合学习活动的连贯性、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注重介入支持的全程化、探索跨学科的评价组织方式等方面推进真实性评价的落实.

    产教融合真实性评价教育评价利物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