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双月刊

2095-3380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教育督导的督政职能改革初探

    韦兰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督导具有督政职能.我国督政职能发展分为"两基"评估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三个阶段.《政府督查工作条例》与《教育督导条例》规定的教育督导督政职能存在重叠或包含与被包含现象,政府督查法治化将促进教育督导改革,或将形成教育督导督政与督学职能相对分离的格局.教育督导督政职能应纳入政府督查职能体系,由政府督查机构主导并承担相关督政任务.教育督导机构主要负责并承担督学和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任务.

    教育督导政府督查督导职能督学

    科学性与伦理性:大学评价的理念重申与价值整合

    高树仁王鑫吕阿丽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评价的本质是一种现代教育治理手段,引导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教育任务的提质增效.在大学评价的顶层设计中,科学性与伦理性各自发挥着独特作用,代表"求真"与"致善"的价值追求.大学评价科学性和伦理性的基本关系包括本质同在的共存关系、旨归契合的价值关系、立足时空的共行关系.大学评价改革需要树立发展型导向的评价理念,将科学性与伦理性进行整合,建立教育评价的伦理审查机制,建立有灵魂、有特色、有效能的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评价科学性伦理性教育评估

    大学附属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难点与突破

    白成林马勇军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附属学校的办学责任沉重、学校规模扩展迅猛、办学过程问题丛生与专属评价体系缺失等因素,使对大学附属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大学附属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面临着目标难明晰、主体难规范、内容难区分、方式难抉择和结果难运用等困境.因此,应明确附属学校的办学定位,树立育人价值评价导向;实施多元评价,创设政家校社评价共同体;坚持系统思维,构建CIPP评价模型下的评价指标;加强实质性评价观念,采用综合化评价手段;促进评价结果转化,建立以评促建的评价运行机制.

    大学附属学校办学质量指标体系教育评价

    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态势、风险检视与规避

    刘桂锋
    19-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已成为助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利器,有效地促进了评价主体移位、评价内容革新、评价方式变革和评价功能转向.然而,受数字时代的数字规训、算法陷阱、技术至上思维和数据采集的影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评价主体性消解、评价科学性悬置、评价价值迷失和评价伦理失范等风险.对此,未来需要树立数据治理思维,建立双向平等的评价关系;突围数字技术囿限,开拓智能科学的评价实践;坚守数字价值理性,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聚焦数据伦理规约,构建数字向善的评价体系.

    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价高等教育异化风险

    中考复读生减分参加普高录取政策利弊分析

    熊丙奇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推出中考复读生减分参加普通高中录取的政策.对这一政策的利弊需要加以分析,这一政策虽然可以保护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利益,以及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职招生,但是另一方面则会进一步刺激应试竞争,强化"一考定终身",不利于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为给学生减负以及缓解普职分流焦虑,应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包括考试选择权,以及多元的成才途径选择.

    中考复读减分录取选择权

    职业教育歧视当休矣!——从"中专生入围复赛"说起

    樊秀娣夏文珺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升学、就业等社会公共事务中歧视职业教育毕业生有违国家教育政策.歧视职业教育有其现实、历史和文化的渊源.职业教育对中国经济腾飞的意义巨大,且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水平同样可以达到一流.破除职教歧视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各方主体形成合力、不懈努力.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歧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意义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指标优化研究

    阎峻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学位论文抽检是强化外部质量监督、提升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举措.评价指标是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的标准,体现学位论文抽检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基于S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指标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提出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指标优化措施与建议:按照学科专业的特色分类研制评价指标;统一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论文一级指标;合理确定一级指标及其评价要素的权重;规范非论文形式成果的评价材料和标准.

    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抽检评价指标优化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内部教学督导现状与对策

    易铮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庞杂,学生对各科目的学习需求和理解能力差异较大,给教学督导工作带来困难.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督导;传统的教学督导方式存在着片面性和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以上现状提出构建多维协同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督导模式、发展持续迭代的督导管理机制与质量文化、设计智能化的督导评价与信息处理框架等,旨在优化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内部教学督导的路径以推动督导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督导教育评价

    分类评价引导高校特色发展的上海实践探索

    张薇薇王甦平李冬凉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解决高校同质化发展的问题,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应运而生.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高校分类评价,以"十二宫格"的体系,将上海高等院校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从强化分类发展理念、强抓人才培养、实现外部评价标准的内部转化、推动学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推动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但在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特色指标的显示度、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引领力度等方面仍需加强.

    分类评价特色发展高等教育上海经验

    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基本状况及提升路径

    吴昊范惠明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是加强思政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海市17所高校的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较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状况呈现群体结构性差异,大学生群体对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的诉求愈加强烈,正向教育引导不足制约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培养的实效.未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健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守好网络意识形态宣传主阵地;深化网络监管和协同治理,营造良好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