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石家庄经济学院

郝东恒

双月刊

1007-6875

xbbjb@sjzue.edu.cn;sjzjjxyxb@163.com

0311-87208093;87207130

050031

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CHSSCD
查看更多>>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简介 刊 名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时间 1978年1月出 版 号 ISSN1007-6875;CN13-1217/F 荣 誉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原《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随着学校1996年的更名、专业及办学方向的转变,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学报》系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反映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的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创新、开拓精神,从而促进教学科研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报》主要刊登反映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及论文。主要栏目有: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史哲研究及高等教育研究等。主要读者对象:全国经济、财政、金融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 《学报》为大16开(A4)本,每期8个印张,70克双胶纸印刷,双月刊,逢双月末出版。 《学报》被多次评为河北省、地矿部、国家教委优秀高校学报、优秀期刊。 《学报》被国内多家著名检索刊物收录: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季冻区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

    李聪然马明星潘懿宋军涛...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季节性冻土区露天矿边坡受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及恶劣环境影响,不断出现变形、裂缝、滑移等病害,严重威胁矿山开采安全.基于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东边坡失稳,开展了季冻区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不良地质作用、冻融循环作用、开采爆破振动、水的直接作用等 4 个方面.在分析计算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削坡减载、边坡加固、疏排水工程及坡表喷涂和覆土的综合加固整治方案.经验算,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加固后,能够有效提高东边坡的稳定性,解决困扰多年的东边坡稳定难题.达到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矿山可持续开采的目的.

    季节性冻土区露天矿山边坡不良地质作用冻融循环作用滑坡灾害治理

    黏土矿物钝化土壤重金属效果研究进展

    鲁先科杜俊栾文楼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土壤遭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问题不容忽视,亟须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行之有效的修复技术.黏土矿物在钝化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研究中展现了良好的钝化效果和应用前景.通过搜集近年来黏土矿物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方面的相关文献,介绍蒙脱石等常用黏土矿物的结构特性,综述了黏土矿物对重金属的钝化机制,综合分析了黏土矿物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探讨了黏土矿物吸附能力、黏土矿物施加量和土壤pH、土壤水分对钝化效果的影响.提出黏土矿物钝化重金属的稳定性以及持久性、黏土矿物改性以及黏土矿物与其他材料复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对未来黏土矿物钝化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黏土矿物重金属土壤钝化

    基于灰色聚类决策模型的太行山区乡村振兴绩效评价

    索贵彬孟晓萱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行山区作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对太行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价,对于进一步提高太行山区乡村振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 5 个维度建立太行山区乡村振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 2020 年太行山区主要分布的 11 个区域乡村振兴绩效综合评价值;接着采用基于端点混合可能度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对太行山区 11 个区域进行灰色聚类决策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山各区域乡村振兴绩效差别大,只有石家庄属于高绩效地区,属于中等绩效的区域有承德、保定、邢台和邯郸 4 个区域,属于低等绩效包括以忻州市为首的 6 个区域;2)根据各指标所属灰类得出太行山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治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对当地居民的扶持,以提高太行山区乡村振兴绩效.最后基于以上结论,从积极推动跨区域协作,大力培养有潜力区域和重点关注空气质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加快太行山区乡村振兴进程.

    太行山区乡村振兴绩效评价混合可能度函数灰色聚类

    太行山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化及提升对策研究

    牛晓耕朱雪莲刘美玉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大承受能力.以太行山区为研究区,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 2010-2020 年该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围绕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困境,探讨突破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太行山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承载力等级基本稳定在中等承载状态;2)太行山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3)太行山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面临生态基础建设薄弱、政府跨区合作困难以及经济支撑不强等困境.

    生态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变熵值法太行山区

    河北省近40年耕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康宇佳安磊尚国琲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利用河北省的耕地资源,对河北省近 40 年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开展研究.以河北省耕地数据为基础,结合动态度、转移矩阵以及转移图谱等方法定量分析耕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0-2020 年,耕地是河北省最主要的土地资源,集中分布于南部区域.耕地变化幅度最大的 3 个城市为保定、邯郸和石家庄,耕地变化幅度最小的城市为秦皇岛.从转入转出情况来看,1980-2020 年,耕地流失方向主要为耕地→城镇用地,耕地共计流失 26 676 km2,耕地来源主要有城镇用地、草地和林地,耕地共计转入18 029 km2.1980-2020 年,河北省耕地新增面积为 18 014 km2,其中,张家口、承德、保定 3 个城市耕地新增面积最多,分别为 4 225 km2、3 768 km2、1 925 km2;河北省耕地萎缩的面积为26 661 km2,其中,张家口、承德、保定 3 个城市耕地萎缩的面积最大,分别为 5 017 km2、4 190 km2、3 064 km2.本研究可为耕地占补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耕地时空变化河北省

    长城语境下的嘉峪关边塞诗探究

    谢东红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峪关边塞诗是指反映历史上西北边疆地区以长城一线边塞之地的政治、历史、军事、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为题材的诗歌流派;以特定的区域——嘉峪关为立足点,借助其辽阔的地域、高原山地、沙漠戈壁、冰川等自然景观和多民族杂居所形成的人文精神,抒发戍边将士报国情怀和思乡情感,描写边塞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及生活情景的诗歌.

    边塞报国情怀地域特色民族精神

    长城文化旅游抖音短视频的传播特征与提升路径

    吴星马持威李啸寒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文旅融合工程,"互联网+"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 88 家抖音平台为研究对象,对长城旅游短视频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等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并从准确定位平台、丰富传播内容、立体化传播、走国际化道路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长城抖音短视频旅游传播路径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讨——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

    朱骥于淑会李炜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探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河北地质大学在教学课程设置中新设创新创业"双创"课程以培养学生"双创"意识与"双创"思维,促使学生从机械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同时河北地质大学注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多样性的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成果评价阶段,摒弃了之前仅针对在校生的量化考核标准,转变为对已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定性评价和对在校生创新创业能力定量模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求最真实、最全面地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最终建立起"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反馈机制的培养路径,旨在为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开拓可实现的新路径.

    一流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

    数字时代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

    董晓宏张优初汉芳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12 所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构建了数字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就业能力要素体系.针对人才培养供需双方存在的脱节点,系统性地从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给出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以有效推动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就业能力人才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研究

    张静田春雷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处于心智发育较为成熟的时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普遍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缺乏实践锻炼的情况,充分挖掘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使劳育育人的本质与价值得到回归.

    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