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寻常型银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卢传坚谢秀丽喻靖傑...
    2535-2544页

    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制定专家组吴力群熊磊
    2545-2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臀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或伴发热为临床症状体征的儿童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数病例为轻症,仅以皮肤黏膜表现为主,预后良好;重症患儿还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病变.本病在中医属"温病""时疫""疮疹""疱疹"范畴.其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也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针对手足口病不同阶段的治疗,中西医互参,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制定项目组采用文献分析、制订临床问题、文献分析、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研、中西医专家会议讨论等方法,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修订)(2016年版)》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以期规范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治疗优势,切实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儿童中西医结合治疗诊疗指南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预防

    黄芩不同炮制品黄酮类成分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宋亚南王云陈影黄琪...
    2552-2561,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黄芩炮制品中8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含量的差异,探明黄芩不同炮制品的药动学行为的差异,为其炮制原理的阐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4组,每组5只,灌胃给药.以山柰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黄芩苷、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HQ-6)、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5,6-二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HQ-2)、千层纸素-A等的浓度,利用各成分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百分比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在大鼠体内的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模型,比较黄芩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整合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单成分的AUC0-∞差异较大;多成分整合药动力学结果显示,黄芩酒炙后,8种黄酮类成分的滞留时间(MRT0→∞)由17.22 h缩短为13.13 h.首次达峰时间(Tmax)由0.50 h缩短为0.25 h,2次(Tmax由4 h延长为8 h.黄芩炒炭后,黄芩炭的多成分整体的MRT0→∞为10.07 h,与酒黄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炭存在0.25、1、2 h,3次达峰.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大鼠血清中8种黄酮类成分的同步检测及其药动学研究的方法,进一步诠释了黄芩"酒炙增效,炒炭存性"的科学内涵.

    黄芩酒黄芩黄芩炭黄酮整合药动学炮制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中医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

    刘景文马秋玲苏雅静石慧慧...
    2562-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作用机制,并用实验验证.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ALL文献的药物组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通用蛋白质(UniProt)数据库收集高频中药的成分及靶点,基因表达综合系统(GEO)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利用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用分子对接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10个高频中药,包含157个有效成分及280个靶点,ALL相关的疾病靶点2 428个,经筛选得到37个交集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7(IL-17)、化学致癌受体激活、T细胞受体等多种癌症、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心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二者对接良好,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后的ALL细胞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均降低.结论:网络药理学的初步筛选与预测发现,中药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ALL,其中的核心成分槲皮素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AL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ALL的作用,为中药治疗ALL有效成分的开发和运用提供参考.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药有效成分网络药理学细胞实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雷公藤甲素调控宫颈癌顺铂耐药和血管生成相关研究

    马爱迪张玥蒋奇欣曲琰...
    2572-2577,2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通过微小核糖核酸-138-5p(miR-138-5p)/染色质重塑因子1(RSF-1)调控宫颈癌顺铂(DDP)耐药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胚肾细胞(293T)、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体外实验,建立HeLa/DDP耐药细胞株,按简单随机法将HeLa/DDP分为顺铂+HeLa/DDP组、雷公藤甲素+顺铂+HeLa/DDP 组、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抑制剂(miR-138-5p inhibitor)+HeLa/DDP 组、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小干扰核酸染色质重塑因子1(si-RSF-1)+HeLa/DDP组,将293T分为空白对照模拟物(NC mimic)组、miR-138-5p mimic组,将HUVEC分为顺铂+HUVEC组、雷公藤甲素+顺铂+HUVEC组、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HUVEC组、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si-RSF-1+HUVEC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迁移能力、miR-138-5p和RSF-1水平并验证RSF-1与miR-138-5p的靶向关系和对其细胞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与顺铂+HeLa/DDP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顺铂+HeLa/DDP组细胞24、48、72 h增殖率、迁移能力降低(均P<0.05);与顺铂+HeLa/DDP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顺铂+HeLa/DDP组中miR-138-5p水平明显升高,而RSF-1明显降低(均P<0.05);与雷公藤甲素+顺铂+HeLa/DDP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HeLa/DDP组miR-138-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RSF-1明显升高(均P<0.05);与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HeLa/DDP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si-RSF-1+HeLa/DDP 组 miR-138-5p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 RSF-1 明显降低(P<0.05);与NC mimic组比较,miR-138-5p mimic组共转染RSF-1-野生型质粒(RSF-1-WT)萤光素酶活性降低;与顺铂+HU-VEC 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顺铂+HUVEC组管状结构生成数量明显降低;与雷公藤甲素+顺铂+HUVEC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HUVEC组管状结构生成数量明显降低;与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HUVEC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顺铂+miR-138-5p inhibitor+si-RSF-1+HUVEC组管状结构生成数量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改善宫颈癌细胞的DDP耐药性以及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138-5p/RSF-1途径有关.

    雷公藤甲素宫颈癌微小核糖核酸-138-5p染色质重塑因子1顺铂耐药性血管生成细胞增殖

    人参皂苷Rb1通过载脂蛋白M/线粒体凋亡途径对肝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王嘉鑫宋囡王杰杨莹...
    2578-2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载脂蛋白M(ApoM)/线粒体凋亡在肝癌中的作用,以及人参皂苷Rb1(Rb1)通过ApoM/线粒体凋亡途径对肝癌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ApoM在肝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临床验证;分子对接技术确定Rb1与ApoM的靶向结合,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并进行细胞活力检测(CCK-8)筛选Rb1最佳干预浓度,克隆实验用于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用于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poM及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蛋白表达,实时萤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ApoM及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结果:生存分析发现ApoM低表达肝癌预后更差,分子对接提示Rb1与ApoM之间具有较高亲和力,克隆及划痕实验提示Rb1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Western Blotting及RT-qPCR验证Rb1可以干预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揭示了 ApoM/线粒体凋亡在肝癌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参皂苷Rb1可能通过ApoM/线粒体凋亡途径影响肝癌的可能潜在机制.

    载脂蛋白M人参皂苷Rb1线粒体凋亡肝细胞癌增殖B淋巴细胞瘤-2/X蛋白胱天蛋白酶-3胱天蛋白酶-9

    车叶草苷对少弱精症大鼠抗氧化应激及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敏颜峰张泰宁王雪楠...
    2584-2589,2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车叶草苷(ASP)对少弱精症大鼠抗氧化应激及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灌胃奥硝唑建立少弱精症大鼠模型,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车叶草苷组(60 mg/kg)和通路抑制剂(第3周腹腔注射2 mg/kg)+车叶草苷组,每组10只.检测大鼠精子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实时萤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睾丸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子活力、精子浓度、GSH-Px、GSH、SOD、Bcl-2、Keap1、Nrf2、HO-1水平下降(P<0.05),MDA 和 Bax 水平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车叶草苷组精子活力、精子浓度、GSH-Px、GSH、SOD、Bcl-2、Keap1、Nrf2、HO-1水平上升(P<0.05),MDA和Bax水平下降(P<0.05).结论:ASP能有效改善少弱精症大鼠精子活力、精子浓度,减少睾丸组织细胞的凋亡,改善氧化应激损伤,Keap1/Nrf2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车叶草苷精子活力精子损伤Kelch样ECH关联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少弱精症细胞凋亡性激素

    秦艽鳖甲散调控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改善银屑病小鼠皮损作用机制研究

    胡幸赵颖李领娥胡素叶...
    2590-2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秦艽鳖甲散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1 mg/kg)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秦艽鳖甲散组(0.98、1.95、3.90 g/kg).除对照组仅剔除毛发,其余各组均使用咪喹莫特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皮损组织病理变化;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评分(PASI)评估皮损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实时萤光定量PCR(q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NLRP3、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秦艽鳖甲散组小鼠皮损状态明显改善;PASI评分明显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NLRP3及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秦艽鳖甲散能够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下调NL-RP3表达有关.

    银屑病秦艽鳖甲散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皮肤损伤炎症反应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评分

    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机制研究

    孙素芹樊蓉叶婷高磊...
    2596-2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分别使用山甲白花汤、吉西他滨及联合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变化和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分化抑制蛋白1(Src/Id1)信号通路蛋白.将人胰腺癌细胞系1(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处理组、联合处理组、联合+微小核糖核酸-124-3p抑制剂(miR-124-3p inhibitor)组和联合+过表达信号转导蛋白2样1(oe-SDF2L1)组,比较各组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微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信号转导蛋白2样1(SDF2L1)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结果:与吉西他滨组比较,联合组中肿瘤体积与重量降低、Id1和磷酸化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p-Src/Src)、SDF2L1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吉西他滨处理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明显降低,微小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水平升高且SDF2L1水平明显降低,与吉西他滨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明显降低,miR-124-3p水平升高且SDF2L1水平明显降低,与联合处理组比较,联合+miR-124-3p inhibitor组和联合+oe-SDF2L1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均明显升高,SDF2L1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通过上调miR-124-3p抑制SDF2L1发挥抗胰腺癌耐药作用.

    山甲白花汤吉西他滨胰腺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分化抑制蛋白1信号转导蛋白2样1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应用特点

    武玉张鑫邓赣袁青...
    2602-2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建库至 2023 年 6 月 20日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85篇,300条处方,219个腧穴,总频次为3 229次.高频腧穴为足三里、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合谷等.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腧穴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和上下肢;经脉(包含针刺疗法)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督脉、足阳明胃经、靳三针疗法等.支持度最高的腧穴组合是三阴交-足三里、四神聪-百会、曲池-合谷,均以局部配穴为主."社团分析"共得到3个核心社团.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以毫针针刺最常见;针刺方法以平补平泻法为主,头部腧穴多采用平刺,体针采用直刺.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发现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一定的特点,以局部选穴为主,同时配合上下配穴,重视针刺各流派特点,注重针刺方法效应特异性,为临床上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参考.

    针刺痉挛型脑瘫数据挖掘腧穴配伍复杂网络选穴规律针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