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和肌肉代谢能力的影响

    陈圣娣孙子涵谭朋刘宁宁...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代谢能力的影响.选取360尾初重为(3.89±0.01)g的大黄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配制两种等氮等脂饲料,即鱼油组(FO组,鱼油添加量6%)和亚麻籽油组(LO组,亚麻籽油完全替代鱼油).试验期10 w.结果显示,LO组大黄鱼末重和增重率显著低于FO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O组(P<0.05).与FO组相比,LO组肌肉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亚麻籽油替代鱼油显著影响了肌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AMPK/SIRT1/PGC-1α)通路及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P<0.05).LO组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葡萄糖-6-磷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FO组(P<0.05),柠檬酸合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FO组(P<0.05).研究表明,亚麻籽油完全替代鱼油抑制了大黄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降低了肌肉EPA和DHA含量,引起了肌肉AMPK/SIRT1/PGC-1α通路基因表达以及线粒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下降.

    大黄鱼亚麻籽油鱼油生长性能肌肉代谢能力

    投喂频率对驯化摄食配合饲料后大口黑鲈鱼苗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秦峰陈建明张海琪郭建林...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大口黑鲈苗种驯化摄食配合饲料后的日投喂频率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4 500尾初重为(0.65±0.01)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个投喂频率组(1~5餐/d),分别命名为F1组、F2组、F3组、F4组和F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尾.试验期30d.结果显示,F1组试验鱼末重、特定生长率、日摄食率和肥满度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3组、F4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组鱼体水分含量高于其他组(P<0.05),粗脂肪含量低于其他组(P<0.05).F1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1组肠道气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鲸杆菌属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以生长性能和成活率为指标,转食配合饲料后的大口黑鲈鱼苗适宜的日投喂频率为3~4餐/d.

    大口黑鲈投喂频率生长肠道菌群

    苍朴乌梅散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方人来赵薛涂玉佩易首利...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苍朴乌梅散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使用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抑制,采用不同剂量的苍朴乌梅散对免疫抑制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进灌胃.选取128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8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苍朴乌梅散低剂量组(0.8g/kgBW)、苍朴乌梅散中剂量组(1.6g/kgBW)、苍朴乌梅散高剂量组(3.2g/kgBW)、环磷酰胺+苍朴乌梅散低剂量组、环磷酰胺+苍朴乌梅散中剂量组、环磷酰胺+苍朴乌梅散高剂量组.试验期7d.结果显示,各剂量苍朴乌梅散连续给药7 d能够明显升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提高小鼠体重、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可以修复环磷酰胺诱导的脾小体萎缩、胸腺结构不清、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且中剂量效果较好.研究表明,苍朴乌梅散能够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修复脾脏和胸腺的损伤,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综合细胞因子等各项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结果,推荐苍朴乌梅散的使用剂量为 1.6g/kg BW.

    苍朴乌梅散小鼠免疫增强作用

    偏最小二乘法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发酵黄芪茎叶中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张燕贾阳杜涓刘娜...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黄芪茎叶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黄芪茎叶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发酵黄芪茎叶黄酮的含量,测定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构建发酵黄芪茎叶黄酮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发酵黄芪茎叶黄酮抗氧化能力强于发酵前,构建快速预测模型采用了二阶导数(SD)+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算法(Detred)的方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2、0.24、0.24,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3.46,外部验证R2为0.88.研究表明,构建的NIR模型校正和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均较大,PRD均大于2,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建立的模型有助于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活性成分.

    发酵黄芪茎叶黄酮抗氧化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偏最小二乘法

    亚麻籽木脂素对初产大鼠乳腺发育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古丽娜·巴克余翔江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木脂素(SDG)对初产大鼠乳腺发育、泌乳性能及泌乳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选用初产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20只/组).对照组大鼠饲喂正常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除了饲喂正常日粮外,分别灌服 125 mg/(L·kg)SDG、5 mg/(L·kg)甲磺酸溴隐亭片(Br)、125 mg/(L·kg)SDG+5 mg/(L·kg)Br,SDG妊娠全期灌服,Br从妊娠第14 d起至分娩给药,分娩当日停药,每窝留8只仔鼠用于测定产奶性能.试验期15 d.结果显示,试验Ⅰ组、Ⅲ组13、15 d的产奶量均明显高于试验Ⅱ组(P<0.01或P<0.05).试验Ⅰ组大鼠的乳腺重、乳腺DNA和RNA含量以及乳腺RNA/DNA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1).试验Ⅰ组和Ⅲ组大鼠的乳腺腺泡直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导管直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1).试验Ⅰ组大鼠的性腺轴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其中雌二醇(E2)、催乳素(PRL)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生长激素(GH)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1).研究表明,灌服SDG可以明显改善大鼠乳腺功能,促进乳腺腺泡及导管的发育,提高大鼠产奶量,提高泌乳相关激素水平;不同处理组对初产大鼠乳腺作用情况为试验Ⅰ组>试验Ⅲ组>对照组>试验Ⅱ组.

    亚麻籽木脂素初产大鼠乳腺发育泌乳性能

    基于斑马鱼SLC17A8基因的表达特征验证其对黑色素转运的影响

    岳丹陆颖李梦飞黄代涛...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为了探究兰坪乌骨绵羊黑色素形成的营养代谢机理,基于课题组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出的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3(SLC17A8)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基因敲除技术对SLC17A8基因于斑马鱼上进行敲除.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36 h和42 h的突变体斑马鱼卵黄发育异常,卵黄黑色素沉积量存在个体差异,并且36 h较42 h明显,但72 h敲除卵黄黑色素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SLC17A8基因在黑色素转运前期具有一定作用,但后期影响不大.

    兰坪乌骨绵羊黑色素SLC17A8基因CRISPR/Cas9

    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板蓝根药渣制备多糖饲料添加剂的工艺优化

    杨英歌王娟王丹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高值化利用板蓝根药渣,试验优化了固体发酵板蓝根药渣制备多糖饲料添加剂的工艺,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28株枯草芽孢杆菌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acillus subtilis YBS-18.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Bacillus subtilis YBS-18固体发酵板蓝根药渣生产多糖的工艺,确定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2mL/g、装料量0.3g/mL、葡萄糖浓度8%、硫酸铵浓度4.5%、接种量4.5%、发酵温度38 ℃.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多糖含量达到28.17 mg/g.产物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表现出较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随着多糖浓度的提高而上升.研究表明,此工艺提升了板蓝根药渣的营养价值,为板蓝根药渣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枯草芽孢杆菌板蓝根药渣固体发酵多糖抗氧化

    小麦淀粉酶的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与活性分析

    左秋艳张少卿王欣马卓艺...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小麦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结构特征及萌发过程中的基因表达与酶活力变化.试验对小麦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其酶活性.结果显示:小麦α-淀粉酶是碱性蛋白,β-淀粉酶是酸性蛋白,α-淀粉酶有信号肽和1个跨膜区,而β-淀粉酶均没有,二者二级和三级结构及磷酸化位点数目相似;小麦萌发时,α-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β-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处于低水平,α-淀粉酶基因表达受到低浓度盐碱诱导和高浓度盐碱抑制,β-淀粉酶基因表达量随盐碱浓度的升高而增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分别在萌发后期和早期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小麦α-淀粉酶为分泌型膜蛋白,β-淀粉酶为基质游离蛋白,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对盐碱的应激反应不同,分别在小麦萌发后期和早期发挥主要作用.

    小麦α-淀粉酶β-淀粉酶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酶活力

    响应面法优化黄柏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薛娟黄明畅李磊刘龙江...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柏中多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选择多糖提取中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考察对象,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柏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测定黄柏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评价黄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响应面优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54 min、超声功率59 W、液料比23 mL/g,此时黄柏多糖得率为达到3.19%.黄柏多糖浓度为5g/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61%和39%.研究表明,优化得到的黄柏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黄柏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黄柏多糖响应面法超声辅助提取抗氧化活性

    环青海湖地区一年生饲草青贮品质研究

    霍丽安张春平董全民俞旸...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分析环青海湖区不同一年生牧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差异,界定不同青贮饲料的营养范围,筛选适宜环青海湖地区推广的青贮饲料.研究选取环青海湖地区4个一年生饲草品种,在燕麦抽穗期进行收获青贮,每个处理5个重复,袋装密封青贮60 d,开封后测定青贮饲料pH值、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等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估各处理的营养价值和相对饲喂价值.结果显示:青引1号燕麦(Q1)、华油杂62+青引1号燕麦(H62+Q1)处理的感官评价等级为优.7个处理pH值在3.8~4.1之间.Q1的含水量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干物质含量(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7个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RFV)在108~141之间,青海13号蚕豆+箭筈豌豆(Q13+J)青贮饲料相对饲喂价值(RFV)和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研究表明,供试的一年生饲草在环青海湖地区均能够成功青贮,7个处理感官评价无劣质等级,Q13+J青贮饲料相对饲喂价值最高,适口性最好,更易被家畜采食.据灰色关联度法综合分析,Q1青贮更适宜在环青海湖地区应用推广.

    环青海湖地区一年生饲草青贮品质营养品质相对饲喂价值灰色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