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安全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安全导刊
食品安全导刊

贾自力

月刊

1674-0270

fsg@cnfoodsafety.com

010-88825687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中国瑞达大厦M1707室

食品安全导刊/Journal 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
查看更多>>本刊围绕行业与领域、产业与市场、产品与技术,关注食品加工生产到流通销售产业链安全。本着权威、全面、高端、深入的原则,以构筑食吕安全领域技术、知识、信息的传播、交流平台为追求,以成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的安全顾问为己任,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值得信赖的内容与服务提供者为目标,力图为食品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技术解决方案。杂志读者覆盖食口吃地业所有门类的生产加工企业,流通销售企业,食品原辅料供应企业,包装/加工机械企业,种植养殖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认证、科研、教育培训等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辅助下江枳壳柚皮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胡辰廖禹东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超声技术辅助提取江枳壳中的柚皮苷活性成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江枳壳柚皮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 70%,料液比 1∶30(g∶mL),超声提取温度 70℃的条件下,柚皮苷的提取率为 7.89%.本文建立的优化方法简便可靠,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提取江枳壳的黄酮类活性物质,为枳壳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参考,提高枳壳的经济附加值.

    江枳壳柚皮苷超声提取正交试验

    红茶桂花蜜果冻的研制

    梅秀芹罗愉华黎晓敏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红茶、桂花蜜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制一款红茶桂花蜜果冻.结果表明,红茶桂花蜜果冻的最佳配方为红茶汁添加量 25%、桂花蜜添加量 14%、复合胶添加量 3%、柠檬酸添加量 0.08%.在该条件下制得的红茶桂花蜜果冻酸甜适宜,口感细腻,富有红茶香、桂花香味.

    红茶桂花蜜果冻工艺优化

    桑叶构叶面条的制作工艺及优化

    陶瑞霄李雨翾彭馨悦李旭田...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以桑叶粉、构叶粉及中筋面粉为主要原料的面条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以感官评定为标准分别对桑叶粉添加量、构叶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碳酸钠添加量进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桑叶构叶面条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面粉200 g,水添加量35%,桑叶粉添加量2.5 g,构叶粉添加量2.5 g,盐添加量1.1%,碳酸钠添加量 0.6%为最佳配方,此最佳配方制作出的面条色泽碧绿有光泽,表面光滑且细腻,具有较好的韧性,断条率低,兼具桑叶和构叶的和谐风味.

    桑叶粉构叶粉面条加工工艺

    基于自动化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研究

    陈国周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概述了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分别分析了微生物污染自动化检测技术、化学残留物自动化检测技术以及物理性危害自动化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探究了食品控制中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监控系统、自动化追溯系统的建立以及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旨在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食品安全自动化技术检测与控制自动化策略

    信息化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陈俊羽
    125-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愈发普遍,这一技术显著提高了食品检验检测的效率与结果精确度,在提高食品安全性,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应用的意义,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以期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提供帮助.

    信息化技术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中西式烹饪技法的对比与融合创新

    汪强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饮食文化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中西方烹饪技法的融合正成为当代餐饮业发展的关键趋势之一.这种融合不仅反映了文化交流的深度,也体现了人们对多元化饮食体验的追求.研究中西方烹饪技法的差异与创新融合,对于推动烹饪艺术的进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餐饮产业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烹饪技法的特点和差异,探讨它们融合创新的可能性和未来方向.以期为厨师、餐饮企业和美食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跨文化的交流和创新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中西方烹饪烹饪技法文化融合创新饮食文化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李文圣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准确的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凭借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多靶向分析能力,在复杂基质中痕量目标物的检测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阐述了LC-MS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该技术在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污染物检测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

    益生菌对食源性致病菌的作用研究

    徐芳婷黎绍基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对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益生菌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微生物,且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论述常见的益生菌种类及其特性,并深入探讨了益生菌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益生菌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益生菌消化道食源性致病菌作用机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林墉林晓冰
    141-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红外光谱是基于物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等来确定被检测物质成分或者性质的一种检测方法,具有无损、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肉制品、乳制品、蜂蜜、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掺假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近红外光谱食品掺假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前处理技术在食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吴琼婧陈诚李洪波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抗菌和抗原虫作用,但由于存在致突变和潜在致癌性,部分药物种类在动物源食品中被禁止使用.在近几年的监测检验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开发快速、高效、准确的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对于实现对硝基咪唑类药物的高效监管,进而有效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食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中涉及的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前处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食品硝基咪唑类药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前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