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张铁鹰

半月刊

1002-0306

spgykjgj@163.com

010-87244116;87244117

100075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食品工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79年,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原国家轻工业部)主管,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轻工行业优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美国CA收录。在中国食品行业具有权威性,代表着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内容:集市场分析,技术探讨于一身,市场分析包括:权威导航,行业观潮,法规前沿,安全视角,互动平台,展会风景线,企业先锋,资讯纵横等,文章以宏观分析为主,旨在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市场,拓展思路提供帮助。技术探讨包括:研究与探讨,工艺技术,包装与机械,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储运保鲜,分析检测,综述等,以新技术及实用技术为核心,启发企业技术人员思路,开发新产品。读者群:面向全国大中型食品企业,政府管理机构,食品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食品各分支行业,不论对企业决策者,还是研发人员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是目前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分析透彻,实用技术全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蓝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陈永宋真萍吴晖苏秀芳...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红蓝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以红蓝草为原料,探究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蓝草多糖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红蓝草多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红蓝草多糖对DPPH·、·OH、ABTS+·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 ∶31 g/mL、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18min、提取3次的条件下,红蓝草多糖得率最高,可达11.05%.在一定范围内,红蓝草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多糖的浓度呈量效关系,红蓝草多糖溶液清除DPPH·、·OH和ABTS+·等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18、0.73、0.64 mg/mL,说明红蓝草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探究红蓝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及抗氧化活性,为今后红蓝草多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红蓝草多糖响应面优化法抗氧化提取工艺

    富硒营养强化留胚米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特性研究

    刘晓飞李祥孟倩楠刘畅...
    174-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人们对元素硒的补充需求,本文以留胚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浸吸法制备富硒营养强化留胚米,通过单因素实验、主成分分析以及响应曲面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蒸煮特性、质构特性、糊化特性和热特性等品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浸吸时间8.25 min、超声波浸吸温度40℃、超声波功率150 W,此条件下制备的富硒营养强化留胚米综合评分为97.31±0.12分,留胚米表面气孔均匀形成,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含量增加,米粒蒸煮特性良好,质地疏松,软且不粘,口感爽滑,营养品质提高.

    留胚米超声波浸吸品质特性

    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酶促氧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刘金鑫李晓洁李建华谈亚丽...
    185-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夏秋绿茶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夏秋绿茶为原料,开发一款高茶黄素速溶红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促氧化工艺条件,最后对产品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及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酶添加量1/1000(mL/mL),pH4.9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4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产品清香可口,汤色橙红透亮,茶黄素含量高达2.11%±0.04%,理化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共检测出70种香气组分,包括醇类16种,酮类15种,醛类6种,酯类9种,酸类5种,酚类4种,碳氢类5种,其他10种.其中醇类相对含量占比最高,高达32.34%±0.14%,整体香气轮廓主要呈现青草香与花香.该研究结果为我国茶叶深加工的发展提供了 一定的理论依据.

    速溶红茶茶黄素响应面法酶促氧化香气组分

    花脸香蘑山药菌质饮料的配方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李尽哲张弛盛思佳柳凤凤...
    19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一款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菌质饮料,以花脸香蘑为发酵菌,以山药为发酵基质,借助生物发酵技术获得花脸香蘑山药菌质,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菌质的质量,以菌质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并检测其功能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得的花脸香蘑山药菌质不仅具有山药的基本成分,还产生了新的功能性成分;其最佳配方为:花脸香蘑山药菌质添加量4.00%、木糖醇添加量4.11%、柠檬酸添加量0.7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24%,在该条件下,饮料呈亮褐色、酸甜可口、具有花脸香蘑山药菌质特有的香味、清澈透明,感官评分为88.7±0.40分;饮料中总黄酮含量为58.43±0.94 mg/L、总酚含量为45.77±0.43 mg/L;饮料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3.46%和79.26%,表明该饮料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花脸香蘑山药菌质FTIR响应面法饮料抗氧化活性

    山慈菇活性成分微波提取工艺优化、指纹图谱与抗植物病菌活性分析

    余怡欣陈龙惠曹丹王栋...
    20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合运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以山慈菇提取率和其中3种主要化学成分: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葡萄糖苷(dactylorhin A)、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rine)和秋水仙碱的含量为综合权重指标,对其微波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13批不同产地山慈菇的指纹图谱,明确其主要成分含量分布情况.最后,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制备的山慈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山慈菇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5%、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17min.在此条件下,山慈菇的提取率为12.83%.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山慈菇中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分布趋势一致,其中militarine为13批山慈菇中的共有化学成分,而dactylorhin A和秋水仙碱分别在1个产地样品中未检出,表明不同产地山慈菇中主要化学成分分布具有差异性.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山慈菇提取物对胶孢炭疽菌、辣椒疫霉菌、灰葡萄孢菌、茄链格孢菌、荧光假单胞菌、水稻白叶枯菌和禾谷镰孢菌均没有显示抗菌活性(抑菌圈小于6 mm),对雷尔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菌圈8.5 mm),表现出一定的抗菌选择性.本研究确定了微波提取山慈菇的最佳工艺,建立的山慈菇中3种成分同步含量分析方法稳定可行,研究结果可为山慈菇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山慈菇微波提取响应面含量分析指纹图谱抗植物病菌活性

    高粱乌米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功能性分析

    温月闫小娟张海悦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碱法从高粱乌米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SDF并对其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1.40 g/mL,碱液浓度2.11%,碱解时间90.71 min,提取温度59.30℃,SDF最大得率为20.21%.同时,SDF的持水能力、持油能力和溶胀能力分别为3.48±0.05g/g、1.50±0.07g/g和13.22±0.03mL/g.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SDF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与SDF浓度呈正相关.在SDF浓度为3.5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02-·)的清除率分别为62.02%、56.98%和61.03%.结果表明高粱乌米是一种潜在的天然膳食纤维来源和潜在的功能性食品成分.

    高粱乌米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理化性质

    枸杞浸膏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干燥动力学模型研究

    卿果徐剑缪艳燕张永萍...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枸杞浸膏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通过考察微波功率密度、浸膏初始相对密度对浸膏温度、干基含水率、失水速率的影响规律,建立其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关系的干燥动力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枸杞浸膏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浸膏由流体状态转变为半流体状态(阶段Ⅰ);由半流体状态转变为干膏状态(阶段Ⅱ).微波功率密度越大、初始相对密度越大,浸膏温度上升趋势越明显;干基含水率下降越快,失水速率变化幅度越大,所需干燥时间越短.通过拟合6种常用的薄层干燥经验模型,其中Wang模型R2在0.98878~0.99902之间,X2和SSE分别小于0.0017和0.00849,均为6个模型中的最小值.且经过验证,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拟合,可以较好的预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枸杞浸膏水分的变化规律.

    枸杞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干燥特性干燥动力学模型

    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同时筛查蓝莓中90种农药残留

    邵影张鸿伟高瑞刚韩芳...
    23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同时筛查蓝莓中90种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提取目标物残留,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离子回旋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数据依赖性碎片离子采集,代表性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曲线定量.结果显示:改良的QuEChERS净化填料中,PSA和C18净化粉的用量均在150 mg时净化效果最好;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18.7 μg/kg和0.2~20.2μg/kg,90种农药在0.005~0.1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2;在0.01、0.05和0.1 mg/kg浓度水平进行基质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50.1%~130.9%,相对标准偏差为1.0%~14.9%.在对实际样品的筛查中,检测到5种农药残留显示了方法的实际应用效能.本方法前处理简便、目标分析物覆盖范围广、在筛查定量基础上可同时完成高精度定性分析,可有效用于蓝莓中常用农药残留的监测.

    蓝莓农药残留高分辨质谱筛查基质效应

    原料对预制烤鱼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张艳王圣开聂青玉付勋...
    24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原料对预制烤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原料烤鱼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6种烤鱼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关键风味物质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罗非鱼、草鱼、鲤鱼、鲫鱼、钳鱼及武昌鱼分别鉴定出31、29、27、33、28和3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以醛类、酮类、醇类、烃类等物质为主,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1-辛烯-3-醇、己醛、2-戊基呋喃和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主成分,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构建模型,并筛选出24种潜在差异性挥发物.通过聚类结果分析,6组烤鱼样品聚类较好,鲤鱼和草鱼挥发性成分相似,钳鱼、武昌鱼与鲫鱼较为相近,罗非鱼与之差异较大.结论:6种不同原料预制烤鱼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为淡水鱼资源利用、预制烤鱼品类的多样化开发提供参考.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烤鱼风味化学计量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黄花鱼中9种生物胺

    罗振玲高海波杨挺付余...
    25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精胺、亚精胺、腐胺、尸胺、组胺、色胺、章鱼胺、酪胺、2-苯乙胺9种生物胺含量,本研究以小黄花鱼为基质,优化了流动相组成和样品提取溶剂,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同时检测方法.样品经0.1%三氯乙酸水溶液重复提取两遍,合并上清液过0.22 μm聚四氟乙烯滤膜.以HSS T3为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甲酸乙腈,流动相B为10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2%甲酸,在电喷雾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9种生物胺在4min内得到分离.根据响应强度不同,9种生物胺分成酪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色胺、章鱼胺,精胺、亚精胺三组,以1∶5∶25浓度比配制多浓度混合标准中间液.该方法对三组生物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0 ng/mL、5~200 ng/mL和25~1000 ng/mL;方法定量限依次为0.01、0.05和0.25 mg/kg.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7%~111.2%、80.0%~110.3%、80.0%~99.0%;精密度(n=6)依次为1.7%~7.3%、1.3%~9.1%、0.7%~4.6%.总体而言,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精密度,适用于小黄花鱼中生物胺的测定.

    生物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小黄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