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

王海清

月刊

1005-9989

shipinkj@vip.163.com

010-67913893;83557685;67914382-227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大街316号京粮大厦

食品科技/Journal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轻工类核心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之一,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在食品行业中已成为发行量和影响力很大的专业性刊物,刊物内容涉及产业动态、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化工、国外信息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时效性和实用性强,主要面向食品、农业、商检、科研、高等院校等领域中从事相关行业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叶中有机酸对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周宇飞徐帅杨益欢曾鸿哲...
    254-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叶中有机酸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3%,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叶中有机酸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茶叶中有机酸对茶品质的影响、茶叶中有机酸的检测方法,并探讨了其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旨在为今后茶叶中有机酸检测方法的优化选择提供参考.

    茶叶有机酸品质检测方法

    小茴香及其常见混伪品的分子标记鉴定

    王锐莹于巧宁王洪涛申京宇...
    260-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茴香与孜然、莳萝子、葛缕子、蛇床子在外观形态上相似,存在掺假及混淆使用的现象.准确鉴别小茴香及其混伪品对维护小茴香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形态学和理化鉴别方法的不足,文章通过比较小茴香及其混伪品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在accD基因中发掘了小茴香可区别于其他混伪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并分别设计了小茴香及其混伪品的位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的多重位点PCR体系下,小茴香产生了336 bp的特异性条带,其混伪品则产生了 168 bp的特异性条带.方法同时验证了小茴香及其混伪品的2个SNP位点,可以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将小茴香与其4种混伪品区分,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因此,文章建立的多重PCR体系为小茴香鉴定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方法,也为其他香辛料产品来源的鉴定提供了方法借鉴.

    小茴香混伪品acc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多重PCR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类代用茶中的48种农药残留

    封利会王硕安阳孙灵利...
    26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花类代用茶中48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并对20件流通中的花类代用茶样品进行检测.方法:以乙腈配合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为提取溶剂,以PSA+GCB为吸附净化材料,将样品经过上述前处理后,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GC-MS/MS)上测定.结果:在0.005~0.5μg/mL范围内,48种农药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1~0.020 mg/kg.加标水平为0.0375、0.185、1 mg/kg时,48种农药回收率均落在70.0%~118.5%.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17.8%.结论: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满足花类代用茶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花类代用茶农药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同时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量

    周蕾
    27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是一类我国已禁用的高毒性兽药.目前已有的检测方法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且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易受衍生装置等因素的影响.文章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性结晶紫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同时,为降低测定中的基质效应,测定过程中加入同位素内标(氘代孔雀石绿和氘代隐性孔雀石绿),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性结晶紫在1.0~50.0 ng/mL的浓度范围之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均为0.003μg/kg.在5~100μg/kg的水平之内,目标物质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25%~97.3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等于4.62%.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孔雀石绿结晶紫

    基于Fe3O4@C-Pt修饰电极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快速检测甲基对硫磷

    陈定杜黎徐忠欣唐露...
    279-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Fe3O4@C-Pt纳米复合材料,并以此为基质,制备了AChE/Fe3O4@C-Pt/GCE传感器对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Fe3O4@C-Pt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及电催化活性,能够有效地提高AChE/Fe3O4@C-Pt/GCE的灵敏度.甲基对硫磷浓度的负对数与其抑制率在5×10-10~5×10-6 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3.646X+138.553(X代表甲基对硫磷浓度的负对数),R2=0.9931,相关性较好,检出限为3.797×10-10 g/L(按抑制率10%计算),其加标回收率在95.8%~97.4%,与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一致.且该传感器再生性良好,在碘解磷定复活8 min后其效果可恢复至94.82%以上.

    甲基对硫磷电化学纳米材料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回收油脂中的3种辣椒素类化合物

    梁瑞赵静孙悦高晖...
    285-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回收油脂中辣椒素、合成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钠溶液提取,酸化后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经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x100 mm,3.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监测.结果表明: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在0.50~1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0.06 μg/kg和0.1~0.2μg/kg.低、中、高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7.8%~10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8.8%(n=6).该方法高效、准确、可靠,可有效地应用于回收油脂中辣椒素、合成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同时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回收油脂辣椒素类化合物固相萃取

    乳制品中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CMCC 50041)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刘敏张群曹丙蕾李国鹏...
    290-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乳制品中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CMCC 50041)的生长规律,选用3种乳制品(液体乳、奶油、乳酪)作为实验对象,比较了 4、8、15、25、35℃条件下肠炎沙门氏菌的生长数据.利用5种常用的一级模型(Gompertz模型、Baranyi模型、Logistic模型、Richards模型和MMF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比较相关系数和均方误差,确定最适一级模型为Gompertz模型.用平方根模型方程描述温度、pH值和水分活度与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期的关系,得到肠炎沙门氏菌生长二级模型,并通过偏差值Bf和准确值Af进行了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一级和二级生长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乳制品中肠炎沙门氏菌的生长动态,从而为有效监控乳制品中肠炎沙门氏菌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

    乳制品肠炎沙门氏菌生长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蒸肉粉中6种真菌毒素

    管卓龙卢跃鹏侯靖许晴...
    295-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蒸肉粉中6种真菌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样品经水分散后用4%甲酸乙腈提取,氯化钠和硫酸镁盐析,以PriboFastMFC100多功能净化柱净化,Waters XBridge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真菌毒素在0.1~1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95;6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LOD)均为0.1μμ/kg,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5 μg/kg;在3个加标水平(2.5、5 μg/kg和10 μg/kg)下平均回收率为84.9%~105.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74%~6.02%.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快速、灵敏、准确、精密度高等优点,能满足蒸肉粉中真菌毒素残留的高通量检测.

    蒸肉粉真菌毒素高通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同时检测方法的研究

    陈嘉聪王晓琴张丰芸叶文芳...
    3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QuEChERS EMR-Lipid技术处理样品,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样品用80%甲醇超声10 min,5000 r/min离心5 min后再经QuEChERS净化处理,重复提取2次,采用C18色谱柱(柱长250 mm,内径4.6 mm,粒度5 μm),以甲醇-甲酸水溶液(pH3.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8 nm,进样量10 μL,柱温30℃,外标法定量.结果: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在0.5~25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2、8、16μg/mL水平下,加标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88.94%和90.43%,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0%和1.43%,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为0.1 μg/mL和0.3 μg/mL.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的测定.

    毒黄素米酵菌酸高效液相色谱法QuEChERS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食品营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评《运动营养实践指南》

    欧枝华
    307-3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