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

王海清

月刊

1005-9989

shipinkj@vip.163.com

010-67913893;83557685;67914382-227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大街316号京粮大厦

食品科技/Journal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轻工类核心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之一,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在食品行业中已成为发行量和影响力很大的专业性刊物,刊物内容涉及产业动态、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化工、国外信息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时效性和实用性强,主要面向食品、农业、商检、科研、高等院校等领域中从事相关行业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糖基转移酶的分类、分布及在果实发育中作用研究进展

    吴一凡张睿琪董泽安朱本忠...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基转移酶是一种可以催化特定的糖基供体转移到受体分子,并形成糖苷键的活性蛋白质.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特别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不同生命阶段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果实成熟是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究糖基转移酶对果实软化、色泽、香气、风味等成熟品质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文章概述了糖基转移酶在不同种类果实中的分类、分布及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相关糖基转移酶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各类果实的成熟与品质形成机制,丰富果实成熟的调控网络,从而为水果的品质改变和采后贮藏、保鲜、加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糖基转移酶分类分布果实成熟研究进展

    北工商海洋杆菌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李意涵任清徐嘉良李翯...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黄酒酒曲中分离到一株新的产红色素菌株,命名为北工商海洋杆菌(Pontibacter beigongshangensis).文章测定了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定性分析了红色素的种类及其稳定性.结果 发现,该菌株在TSB培养基中,30℃、200 r/min摇床培养24 h,经破碎、离心、萃取红色素提取物,得率为0.35 g/L;全波长扫描检测显示,色素提取物在484 nm处有最大吸收值.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显色反应分析,推测红色素是类胡萝卜素成分.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色素在pH1时吸光度值最大,其他pH值对色素稳定性无明显影响.K+对色素有较强的减色作用,Fe2+、Al3+和Mn2+对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高温(>80℃)会影响色素的稳定性.紫外线对该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该结果为北工商海洋杆菌色素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黄酒酒曲北工商海洋杆菌红色素稳定性

    高产靛蓝色素工程菌产物的精制工艺研究

    王玥王成涛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假单胞菌P.putida B3中styAB基因构建的工程菌E.coli-styAB的发酵产物靛蓝与菌体及杂蛋白黏连无法分离问题,研究了最适去除杂质和靛蓝提取精制的方法.利用酶解法将杂质去除,再利用还原剂将靛蓝还原成溶于水的盐,离心将不溶于水的菌体及杂蛋白进行分离,最后利用氧化剂进一步提取精制.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酶解条件为:在温度40℃、pH值为7时,设定加酶量2%、搅拌速率600 r/min,菌体去除效果最好,菌体去除率由53.1%提升至89.7%;酶解条件为:在温度50℃、pH值为2.5时,设定加酶量4%、搅拌速率500 r/min,蛋白质去除效果最好,蛋白质去除率由66.2%提升至85.3%;研究发现以二氧化硫脲为还原剂效果更优,并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靛蓝提取精制得率由65.3%提升至89.8%,其氧化最适条件为过氧化氢:隐色体溶液=1∶6、pH值为10、氧化时间1.5 h、温度40℃.此工艺解决了靛蓝工程菌产物提取精制的部分问题,以期为微生物发酵生产靛蓝的工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靛蓝工程菌提取精制酶解法发酵

    一种产碱性葡聚糖蔗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合成低聚糖的研究

    张皓祖航天胡杰吕明生...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泡菜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葡聚糖蔗糖酶的菌株NW02,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Leuconostoc sp..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8.0.葡聚糖蔗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在20℃下保温5h后酶活仍能保持60%以上.该酶最适pH值为7.5,属碱性葡聚糖蔗糖酶.该酶的底物为蔗糖,在以麦芽糖为受体时,可以产生以四糖和六糖为主的低聚糖;亦可以乳糖为受体合成低聚糖.该酶在低聚糖的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葡聚糖蔗糖酶Leuconostocsp.酶学性质低聚糖

    清香型白酒酿造体系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生产特性分析

    杜艾明董孝元李俊薇孙培彬...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黄鹤楼清香型白酒发酵系统中酵母种类的多样性,挖掘出功能酵母菌种,研究采用WL培养基从黄鹤楼清香型白酒大曲和酒醅中共分离筛选得到119株酵母菌,经26S rRNA D1/D2区PCR扩增测序,并结合NCBI数据库比对后可将酒醅中的酵母分为5大类型,分别为酿酒酵母、东方伊萨酵母、异常威克汉姆酵母、扣囊腹膜孢酵母和扁平云假丝酵母,其中酿酒酵母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在数量上占优势.抗逆性实验结果表明,5种酵母在糖浓度不高于300.00 g/L,pH值不低于3.5,酒精度不高于12%的条件下均能够良好生长.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酵母中扣囊腹膜孢酵母糖化酶活力最高,达到1870.30 U/mL;异常威克汉姆酵母酯化酶活力最高,达到10.42 U/mL;扁平云假丝酵母糖化酶和酯化酶活力均较高,酶活分别可以达到1196.15 U/mL和6.94 U/mL;东方伊萨酵母的糖化作用弱,酶活低至200.00 U/mL,但其酯化作用却较强,酶活达至8.13 U/mL;酿酒酵母糖化和酯化作用均较弱.这些性能优良的菌株为功能强化菌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清香型白酒功能菌筛选酵母菌分子鉴定生物学特征

    豌豆酸浆中微生物群落分析及淀粉絮凝菌分离鉴定

    冯琳琳许云贺郭浩男王成...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然发酵豌豆酸浆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厚壁菌门为自然发酵豌豆酸浆中的优势菌门,乳杆菌属为优势菌属.通过比较絮凝率筛选出一株具有高絮凝淀粉活性的乳杆菌,结合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测序结果,鉴定该菌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LL5429.对该菌株的絮凝特性进行分析表明L.fermentum FLL5429分泌的絮凝活性物质位于菌体发酵液的上清液中;运用单因素实验对其絮凝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a2+能够加速发酵液对淀粉的絮凝,当接种量为15%、30℃培养48 h时,L.fermentum FLL5429发酵液絮凝淀粉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淀粉专用微生物絮凝剂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参考.

    豌豆酸浆絮凝淀粉高通量测序

    嗜酸乳杆菌冻干微胶囊的制备及耐受性研究

    周莉张立攀关炳峰谭静...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嗜酸乳杆菌存活率及抗胁迫作用,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以嗜酸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嗜酸乳杆菌微胶囊添加冻干保护剂对胃、肠液和贮存等抗胁迫作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冻干微胶囊经人工胃液处理150 min后,菌体存活率为65.1%,未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60.1%;在人工肠液中,冻干微胶囊完全释放仅需60 min,而未冻干微胶囊需要90 min才能释放完全;4℃条件下贮存60 d后,嗜酸乳杆菌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77.1%、未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66.3%.由此得出,添加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可以提高嗜酸乳杆菌微胶囊的性能,增强嗜酸乳杆菌对胃、肠液和贮存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研究结果为嗜酸乳杆菌微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冷冻干燥法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冻干保护剂

    新疆阿勒泰地区传统酸驼乳中益生乳酸菌的体外筛选

    热孜姑丽·库尔班潘庆珉申彤岳海涛...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新疆阿勒泰地区传统酸驼乳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研究采用MRS和M17培养基分离,通过耐酸性实验进行筛选,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 rRNA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黏附性、抑菌性、降胆固醇能力、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活性测定对菌株进行益生菌特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显示,从采自阿勒泰地区的3份自然发酵酸驼乳样品中分离出42株乳酸菌,其中5株耐酸性良好,命名为A1~A5;经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A1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A2、A3、A4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A5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A1在8h模拟胃肠液处理后活菌数达到106 cfu/mL以上;A3、A4对乙酸乙酯和氯仿的疏水性均大于65%;A5在6h的自凝聚率达到50.4%;5株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均能抑制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A3和A4胆固醇降解率大于50%;经耐药性分析发现5株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氯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且均无溶血性.结果 表明,从新疆阿勒泰地区发酵驼乳中分离出的5株乳酸菌具有一定的益生特性,可以作为乳制品工业的候选发酵菌株.

    传统酸驼乳乳酸菌筛选鉴定益生特性

    产酸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孙会刚徐慧敏黄天姿陈学红...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复筛,从不同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了一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酶活达到39.20 U/mL,命名为XH-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试验,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茅孢杆菌.对其产生的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6,在30~55℃、pH值为3~6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Cu2+、Ag+、Mn2+、Zn2+、Al3+、Mn2+对该纤维素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中Ag+对纤维素酶活性促进作用最强;Ca2+、Fe3+、K+对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纤维素酶分离和鉴定贝莱斯芽孢杆菌酶学性质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室温贮藏下花椰菜抗坏血酸动力学模型

    穆炳宇张淑娟薛建新李泽珍...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花椰菜室温贮藏期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实时监测并对贮藏时间进行预测,建立了室温下花椰菜贮藏期的近红外光谱抗坏血酸动力学模型.采集花椰菜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曲线,使用K-S算法(Kennard-Stone)以3∶1的比例划分样品集;选择9点平滑预处理(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消除干扰因素对光谱数据的影响;使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提取特征波长,建立了花椰菜抗坏血酸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检测模型;分析了不同贮藏时间的花椰菜抗坏血酸值,建立了零级和一级反应方程;最终确定了花椰菜的光谱动力学模型.结果 表明,以特征波段的吸光度为自变量,花椰菜抗坏血酸含量为因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建立花椰菜抗坏血酸动力学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0.981;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椰菜贮藏时间与近红外光谱的线性回归关系.研究表明,结合动力学模型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实现对花椰菜抗坏血酸含量的无损检测并对花椰菜贮藏时间进行有效预测.

    近红外光谱动力学模型花椰菜抗坏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