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鳞副泥鳅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酶解方式研究

    何泽贺肖宇刘建朝桑亚新...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大鳞副泥鳅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鳞副泥鳅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考察泥鳅蛋白的单一酶解方式和复合酶解方式对产生ACE抑制肽的影响,并使用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一步证实不同酶解方式对泥鳅蛋白的水解效果.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蛋白富含疏水性氨基酸(39.823%)、支链氨基酸(18.102%)以及芳香族氨基酸(8.216%),是制备ACE抑制肽的良好来源.脯氨酸蛋白酶、α-胰凝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单一酶解泥鳅蛋白,酶解产物的最高ACE抑制率分别是81.01%、64.91%和87.84%,最高水解度分别为1.48%、9.04%和28.29%.使用碱性蛋白酶与脯氨酸蛋白酶对大鳞副泥鳅蛋白进行分步酶解与同步酶解,同步酶解方式可以产生更高活性的ACE抑制肽,最高的ACE抑制率为90.14%,IC50为0.491 mg/mL.

    大鳞副泥鳅泥鳅蛋白氨基酸组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酶解复合蛋白酶

    超声波辅助酶法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刘日斌张宇鹏马崇坚陈晓远...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主要以始兴黄精为原料,纯净水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黄精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对黄精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其最佳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6%、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55 min、料液比1:30(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黄精多糖的提取率为25.63%.

    超声波辅助酶法黄精黄精多糖工艺优化提取率

    可食性黄瓜膜的研制及性能分析

    缪园欣朱雨树尹茜谭静...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瓜为原材料,以海藻酸钠、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可食性黄瓜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40%、海藻酸钠添加量0.40%、甘油添加量0.30%.此时,膜的感官得分为89分,断裂伸长率为21.72%.

    黄瓜感官品质断裂伸长率可食性膜鼓风干燥

    两种调味基料对提高重组培根品质的效果研究

    徐文怡陈文静任小青梁丽雅...
    152-15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牛骨调味基料(beef flavorings,BF)和发酵牛骨调味基料(fermented beef flavorings,FBF)替代亚硝酸盐对重组培根感官、理化和安全品质的作用效果.试验在腌制环节设置不添加NaNO2和调味基料的阴性对照组(NC)、添加0.12 g/kg NaNO2的阳性对照组(PC)、添加2%BF的试验组(BF)和添加2%FBF的试验组(FBF)制作重组培根,对加工的4组成品进行感官评价,测定红度a*值、p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Rs)、亚硝酸盐残留量、N-亚硝胺、生物胺等理化指标,并通过加速试验预测4组产品的货架期(27、32、37℃).结果表明:BF组和FBF组在感官评定、红度a*值显著优于NC组(P<0.05),与PC组相当,对pH值没有显著影响,亚硝酸盐残留量低至0.27 mg/kg~0.29 mg/kg,N-亚硝基二甲胺形成量小于3μg/kg,与NC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PC组(P<0.05),毒性最强的组胺均未检出,但FBF组的N-亚硝胺和生物胺总量均显著高于NC组和PC组.通过加速试验预测货架期,NC组在4℃下货架期为239.47 h,在25℃下货架期为55.39 h;PC组、BF组和FBF组在4℃下的货架期均为518.48 h,均比NC组延长了279.01 h.25℃下的货架期均为88.10 h,比NC组延长了32.71 h,在37℃加速试验过程中4组产品的TBARs值大小为PC<FBF<BF≈NC.综上所述,BF和FBF在重组培根中应用具有抑菌、防腐、抗氧化、提高风味的作用,但在控制N-亚硝胺和生物胺总量的形成以及抑制脂肪氧化方面效果不及亚硝酸盐.

    重组培根牛骨调味基料发酵牛骨调味基料亚硝酸盐N-亚硝胺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橘皮多糖的工艺优化

    苑园园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从橘皮中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用量、复合酶质量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超声温度以及超声时间对多糖产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橘皮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64 min,料液比为1:32(g/mL),超声时间21 min,此条件下的橘皮多糖产率为33.02%.

    橘皮多糖超声波复合酶提取工艺

    HS-SPME-GC-MS分析西林火姜挥发性香气成分

    张璐璐王后政刘慧勤吴建文...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林火姜干姜片为原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萃取头种类、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 g西林火姜干姜粉采用100μm PDMS萃取头,萃取40 min,解析3 min萃取挥发性香气成分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检测到干姜45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萜烃类,也有少量酯、酮、醛和醇等.主要的香气成分为姜烯、β-倍半水芹烯、(E,E)-α-法呢烯、β-红没药烯、α-姜黄烯、β-荜澄茄油烯、2-茨醇、α-柠檬醛、β-榄香烯.

    西林火姜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性香气成分优化条件

    黑曲霉3.316β-葡萄糖苷酶底物亲和性研究

    侯林燕朱凤妹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β-葡萄糖苷酶属于纤维素酶系中的限速酶.为了研究酶解过程中底物与酶的连接方式和找到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底物,以来源于黑曲霉3.316(Aspergillus niger 3.316)的β-葡萄糖苷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种底物的分子对接了解对接结构,并测定动力学参数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种底物与β-葡萄糖苷酶复合物均以氢键相连.在3种过渡态复合物中,纤维二糖与酶的复合物结构最稳定,原因可能是纤维二糖与β-葡萄糖苷酶形成了H-π共轭;动力学参数表明,纤维二糖为底物时的催化速率和最大反应速率最大,而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 beta-D-glucopyranoside,pNPG)与β-葡萄糖苷酶的亲和力最强.该研究找到了β-葡萄糖苷酶的合适底物,并发现影响催化效率和催化速率的原因可能是H-π共轭,这为β-葡萄糖苷酶的后期分子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分子对接亲和性动力学参数

    L-丙氨酸转化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徐慧崔颖王珊珊田延军...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L-天冬氨酸-β-脱羧酶(L-aspartate-β-decarboxylase,Asd)菌株以L-天冬氨酸(L-aspartic acid,L-Asp)为底物转化生产L-丙氨酸,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试验对睾丸酮丛毛单胞菌HY-08D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富马酸1.0%、L-Asp 1.0%、谷氨酸1.0%、玉米浆干粉0.6%、酵母粉0.8%、氯化钠0.7%、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pH 6.0.产酶菌株HY-08D转化用培养液采用三级扩培,一级接二级使用0.1%低接种量,二级接三级使用10%的接种量,最适通气量为10 L/min.优化后培养液中HY-08D菌体量和酶活较初始提高约1倍,培养周期缩短6h~8h.

    L-丙氨酸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发酵条件酶活优化

    仿生识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

    张磊邓健康张富源
    183-188,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仿生识别的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具有高效、低成本、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显著优势,非常适合于复杂基质样品中痕量目标物的快速检测.为更好地研究开发新的生物传感器,该文对近几年来几种常见生物传感器进行分类综述,着重分析主要仿生识别受体和换能器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以及它们在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仿生识别手段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生物传感器仿生识别分子印迹聚合物核酸适配体抗生素

    挤压膨化技术在杂粮加工业的应用研究

    孟如君刘静沈汪洋李芳...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挤压膨化技术具有改变物料性质、生产耗时短、连续性高等优点,在食品研发、加工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杂粮加工领域,该技术不仅可以较好地保留杂粮中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提高产品风味、口感等感官体验,具有广阔的前景.该文系统地介绍了杂粮挤压处理后营养物质的变化以及挤压膨化技术在杂粮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分析挤压膨化技术在杂粮加工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丰富杂粮食品研发的品种,并为其理论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杂粮挤压膨化加工营养物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