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试题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试题与研究
试题与研究

旬刊

1673-1301

styyj202201@163.com

0371-66212103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祥盛街27号

试题与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赵俊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兼顾自然、人文、经济发展多个要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认知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点的输出,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长远来看,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应运而生,为高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基于认知能力与地理实践力的方法,以期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少先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实施困境与现实路径

    李琦潘同新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突破社会性和实践性,是学生认识自我、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少先队劳动教育是为了让"劳动种子"从小在学生心中扎根,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当前少先队劳动教育开展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文章从少先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展开论述,分析了少先队劳动教育实施困境,探索少先队劳动教育有效路径,促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创造和健康成长.

    少先队劳动教育价值意蕴实施困境现实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研究

    罗招华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思想,保证学生在提高道德品质的同时,明确自身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将聚焦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先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再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课程标准,总结融合教学原则,最后结合教学实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效,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构建家园校三方共同体,促进幼小衔接的有效研究

    吴娟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家园校三方共同体,以有效促进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文献综述阐明了家园校共同体、幼小衔接的概念,以及三方共同体的潜力.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分析、调查和实地观察,以识别有效的策略.在策略部分,提出了家长参与计划、教师与家长合作机制、学校管理支持和幼小衔接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策略.实施和评估阶段将跟踪策略的执行和效果.最后,研究的结论强调了三方共同体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幼小衔接家园校合作三方共同体教育合作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的德育路径探究

    王德旺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实施德育不仅是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适应体育学科定位的必然选择.针对高中体育课普遍存在的德育理念薄弱、德育目标模糊、德育内容偏差、德育方法单一等问题,亟须回归育人本位,从强化德育意识、明确德育目标、融合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手段等多个方面出发,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的有效德育路径.

    新课改高中体育课德育路径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例

    吴真苗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凸显了重要观念与主题内容,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为此,笔者尝试着将测评、课堂观察、课堂记录等评价融入历史教学,促进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相一致,使教学和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让教、学、评共融共生,共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学实践中通过以评定教,明确目标导向;借助以评促学,架起知识建构的桥梁;重视目标落地和课后反思,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致性以评定教以评促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数字思政"的内涵生成与实施路径

    孙艳婷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教育数字化革命下,数字思政教育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思政"即利用数字资源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数字观、价值观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需要.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理清数字思政生成逻辑以及内涵特征,构建出推进数字思政有效教育措施,对达成数字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数字思政概念出发,对数字思政生成逻辑及内涵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几点实践数字思政路径措施,期望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与时代融合提供借鉴参考.

    数字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实践路径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实践探讨

    吕跃坤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旨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教学规定,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体育上的长处和优势.本文将基于2022年新课程标准背景,对小学生的分层体育教学进行探讨,从概念入手,浅析体育分层教学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人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针对体育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新课标背景体育分层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大单元背景下初中古诗文融合教学路径探索

    许晓玲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古诗文教学旨在丰富学生文言积累,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鉴赏思维,发展学生多元核心素养,大单元理念符合初中古诗文融合教学主旨,具有极高推广实践价值.本文基于大单元背景,分析初中古诗文融合教学现状,发现诸多潜在教学问题,如主题模糊、目标分散等,基于此,探索初中古诗文融合教学路径.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育人要求,科学把握单元教学要素,统筹多篇教学文本,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古诗文融合教学质量.

    大单元初中古诗文古诗文融合教学

    让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沈智伟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和模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