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

双月刊

数字教育/Journal Digital Educati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OEE策略的线上线下融合型科学探究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探索"能量"转换为例

    朱婧菡牛明星郑娅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探究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新课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于科学课程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但科学探究在真实课堂中常受实验条件和时间、学生先验知识和能力、学习活动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为更好地促进科学概念理解、深化探究性学习,本研究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型科学探究课程设计与实践方法.实践探索以"探索能量转换"主题为例,基于POEE策略,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方式,通过线下实操、线上模拟相结合,对现象、原理、预测、观察、解释等环节进行精准设计,使得抽象概念可视化、科学实验动手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本研究为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小学科学科学探究能量转换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内教师网络研修: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

    牛佳蕊郭烁刘甜张立国...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作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内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文章在梳理2013年至2023年国内网络研修相关研究文献、典型案例、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从"谁来研修""在哪研修""研修什么""如何研修""研修得如何"5个方面梳理了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内网络研修的研究热点,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教育社会实验,为实践干预提供方法论指导;构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共生网络研修新模式,推动网络研修实践发展;资源推送辅以信息偶遇,创新问题解决方案.

    网络研修数字化转型研修共同体研修环境研修资源研修方式研修评价

    研究生数据素养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马燕吴敏张璐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素养是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关键,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本研究以硕士研究生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展开实证研究,构建研究生数据素养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生数据素养5个变量对科研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显著的影响;(2)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和数据获取能力对研究生科研素养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效应,影响系数分别为0.63和0.57;(3)数据处理能力(0.36)和数据意识(0.25)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较弱的正向影响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构建意识驱动、数据实践、伦理守门三位一体的培养引导机制;塑造学校数据文化,构建完善的数据素养课程体系;完善数据资源设施,优化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等重要建议,促进研究生数据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研究生数据素养科研创新能力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亓建芸刘冠玲伦志君孔勇...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为师范生提供沉浸式训练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已成为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新路径.文章立足虚拟现实技术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的适恰性,以体验式学习理念为支撑,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系统方案与实现流程,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试用检验.结果表明:学习者沉浸体验良好,虚拟实训系统能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能有效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取与实战能力的提升.

    虚拟现实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系统体验式学习

    基于用户画像技术的师范生数字素养教学策略研究

    郑雪薇邓贵斌李冰楠陈云红...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师范生具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对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基于学习通平台中的学习数据,文章主要从数字理论知识、数字操作技能、数字专业技能、数字安全技能和数字竞争力5个方面构建师范生数字素养个体画像,并利用K-means聚类生成群体画像,将师范生分为"有待加强型""均衡发展型""技能欠缺型"和"数字保守型"4个类群.最后,基于用户画像对师范生的数字素养进行评价,从师范生、教师、教学平台等视角出发,提出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水平的教学策略.

    数字素养师范生用户画像教学策略

    高校数字化转型下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

    杨文阳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高校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当前高校缺乏对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科学评价与有效管理,难以为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精准服务.本研究阐述高校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进行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字化教学活动,讲授、小组讨论和在线教学与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水平呈正相关,数字素养、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化政策和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持等因素与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水平有显著关系.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开展高水平、情境丰富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高校教师数字技术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数字素养

    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骆珏秀陈孝然穆肃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开展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实施,中小学数学课堂亟须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的评价方法,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改进教学,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教学评价面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该学科教学评价政策文件与国内外数学学科评价量表进行梳理分析,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的要素内涵与权重进行修正与计算,形成针对教师与学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 6 个一级指标和 18 个二级指标组成.然后,又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别提出应用建议,以期有效支持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与评价.

    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创客教育中学生学习经验转化研究:促进创造性学习发生

    赵慧臣范田田李琳李月...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客教育中学生学习经验的转化效果是影响学生"知、行、创"融合发展目标达成的关键.因此,厘清创客教育中学生学习经验的类型,明晰学生学习经验转化的方式和路径,对于提升创客教育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实践需求、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经验之塔"理论,将创客教育中的学习经验划分为活动性经验、形象性经验和符号性经验,并探究了 3 种学习经验之间的转化方式:引导形象性经验及符号性经验向活动性经验转化,促进知识的整合、迁移与应用;关注符号性经验和活动性经验的形象化,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推动活动性经验和形象性经验的抽象转化,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创新发展.此外,文章还从学校、学生、家庭及社会角度提出建议:学校应构建序列化的学习活动流程,为学生学习经验转化提供支撑;学生应主动监控自身经验转化的过程,提升创新意识、能力与思维;家长应推动创客教育家校协同共育,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意识与习惯;社会应发挥创新文化的浸润作用,拓展学生学习经验转化的实践场.

    创客教育经验之塔学习经验

    基于建构性反馈的双循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牛世婧詹泽慧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混合学习因能够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学习体验、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而受到高校课堂的青睐.然而,对于人数较多的通识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大班式在线教学中容易出现师生和生生互动缺乏、学生社会存在感低、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建构性反馈的双循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在泛在学习环境与信息化工具的支撑下,以学习支架为引导,完成两轮相互迭代的循环:学生主体建构循环与师生生成性建构循环,最终指向以建构性反馈为基础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针对该模式,本研究对华南地区某大学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的165位本科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社会存在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开展混合学习提供参考.

    建构性反馈双循环对分课堂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可见学习行为的混合式教学问题诊断及策略研究

    刘景宜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学习近年逐渐成为各类学校教学的常态.混合学习环境多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和智能终端来构建,学生的某些学习行为被记录成为可见学习行为.本研究在构建混合学习环境可见学习行为模型的基础上,采集课程平台的数据,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知识获取、协作交流、学习态度等维度的数据量化可分析,同时结合课程平台功能设置进行数据分析,从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对课程混合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师提升混合学习教学质量的建议.

    混合学习可见学习行为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