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

双月刊

数字教育/Journal Digital Educati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学科的考试命题研究:现状与趋势

    张孟娟钟柏昌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对试卷命题科学性的探讨与研究,把握试题设计结构和试题导向上的转变,提高命题质量,是充分实现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阶段变化和理念差异,有关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命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维目标取向和学科核心素养取向两大类,主要集中在试题命制原则、试题类型、试题价值导向和试题情境等方面,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的考核.然而,既有研究与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考试环境缺陷造成的功能异化、情境虚化,对学科核心素养理解不深造成的命题片面化、表面化,命题思路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命题形式化、单一化等问题.本文根据以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考试命题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在线学习服务质量感知的组态动因及提升策略研究

    郑浩王书瑶王娟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与学习者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在线学习服务质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提升在线学习服务质量对构建完善的在线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在线教育服务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往关于我国学生对在线学习服务质量感知的研究比较缺乏,且多局限于单因素对在线学习服务质量的影响,鲜有文献对影响在线学习服务质量感知的组态动因进行探讨.鉴于此,研究基于ELQ模型设计了包含七个变量的调查问卷,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服务维度、系统维度、信息维度的各因素对于在线学习服务质量的联动效应,分析影响在线学习服务质量感知的多因素交互作用机制.然后从信息服务、用户服务、系统服务三个角度提出在线学习服务质量的提升策略,以期促进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治理能力.

    在线学习服务质量定性比较分析组态动因

    设计类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的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王小越吴筱萌郝佳畅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视频作为在线课程的核心,其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线课程的好坏.本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设计类103门在线课程为例,基于在线课程和教学视频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设计类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分析框架,聚焦分析视频界面类型、字幕、内嵌测试题,以及教师形象中的表情、眼神/目光、手势、服装和视频中的背景音乐这些要素的呈现,针对当前设计类在线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为后续设计类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和优化提供参考.

    设计类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教师形象分析框架

    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精准教学的现实价值与基本路径

    吴小凡赵磊磊赵可云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热潮兴起,人工智能赋能的精准教学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当前中小学教学情况,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精准教学的现实价值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馈、教学管理等方面.由此,本文总结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精准教学的现实困境:其一,教学设计难以回应情感诉求与人文观照;其二,教学实施受阻于教师数据素养缺失;其三,教学反馈受困于低质量数据资源集合;其四,教学管理受制于人工智能伦理失范.为此,本文提出了实现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精准教学的基本路径:聚焦人文关怀,打造融入情感诉求的人机交往模式;注重数据素养,创设人本化的智能研修共同体;关注知识与数据双驱动,健全指向循证理念的教学诊断机制;落位隐私保护,构建基于数据治理的伦理风险监管体系.

    人工智能中小学精准教学现实价值基本路径

    分布式认知视域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李志河王元臣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学习投入是衡量学习者在线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分布式认知作为还原认知全貌和透视认知真相的认知范式,能够为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视角.当前,基于分布式认知视域,探析在线学习环境下影响因素与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从分布式认知视角出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在线学习投入测量量表,对428名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可划分为四个维度(学习者因素、教学者因素、同侪因素、环境因素),在线学习投入组成要素可划分为四个维度(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社会交互投入);2.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四个维度与在线学习投入的四个组成要素两两之间显著相关,它们均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3.分布式认知视域下的四种影响因素对在线学习投入分别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学习者因素、教学者因素、环境因素、同侪因素.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学习者、教学者、同侪和环境四个层面提出了在线学习投入的优化策略.

    分布式认知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构方程模型

    MOOC视频情感化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王方圆冯小燕王雪滢李国厚...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MOOC学习已成为一种新常态,MOOC视频情感化设计正逐步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在已有研究及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依据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的设计层次理念,提出MOOC视频情感化设计对学习者情感体验影响的作用机制模型,据此构建以画面表征、教师形象和内容设计为一级指标的MOOC视频情感化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专家意见征询法修改完善指标体系.本文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两大平台的30门MOOC视频进行了情感化设计的评价分析,从而检验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从"创设多模态交互方式,丰富学习者情感体验"以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知情合一"两个方面,为优化MOOC视频资源设计和教学应用提供实施建议.

    MOOC视频情感化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画面表征教师形象内容设计

    智慧教育环境下有效备课的组织与实施

    丁玉祥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能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实践.把握智慧教育技术特点和基本特征,厘清智慧学习环境的常见类型,可以为智慧教育环境的有效备课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持.深刻认识常态备课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准确把握常态备课的实践价值,科学选择常态备课的主要内容,深刻领会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常态课堂教学设计模型,正确认识常态课堂项目化教学的模型框架,精准理解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型框架,将有助于智慧环境下有效备课活动的开展.科学引导教师在智能环境下合理选择在线课堂、课例研磨两种类型的在线备课活动模式,强化备课活动的组织保障和运用管理,并有效利用宣传发布类、检索制作类、互动直播类、在线交互类、知识管理类等五类教研工具,科学选择在线学习课程资源、特色APP课程资源和微信公众号资源,能切实提高智慧环境下备课活动数字化资源使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在线备课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有益的方法借鉴与思路启示.

    智慧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模式有效备课

    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课堂师生问答话语分析——以"一师一优课"为例

    薛晓倩陈娬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师生问答行为为发现教学问题、揭示教学本质、提升教学效果等提供关键思路,符合当下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召唤.该研究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教学构建出中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师生问答话语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进行观察和编码,并利用滞后序列分析法等方法对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行为比率、各行为关系、教师提问—追问显著行为序列、教师常用问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问题类型分布不均以低认知层次问题为主、问题类型显著影响学生回答质量、教师提问与追问多采用螺旋上升式模式逐级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等结论.针对这些问题和现有经验进行反思与改进,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价值、设置真实问题情景、合理安排问题类型比例、准确把握提问及追问时机、可视化学生思考过程、增设学生应答方式等建议,以期实现教师提问功能的充分发挥,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师一优课信息化课堂中小学语文学习分析师生问答滞后序列分析

    融合游戏化和4C/ID模型的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模式及应用研究

    吴林静杨雪雁朱亚亚高喻...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思维已被教育部列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信息时代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计算思维的内涵和评价进行了解读,然后提出了融合游戏化和4C/ID模型的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模式.以"贪吃蛇"项目为例,选择3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式的有效性.通过使用Bebras测试题、Scratch试卷和访谈等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变化进行测量,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计算概念上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在计算实践上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表现出更强的计算观念.实验结果证明融合游戏化和4C/ID模型的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模式对小学生的计算实践和计算观念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计算思维游戏化4C/IDScratch编程

    数字时代STEAM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张一鸣白欣夏焕春向金...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教师角色面临变革与重塑,对于从事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的STEAM教育的教师更是如此.数字时代也使得学生对教师、新教师对老教师的数字反哺成为必要和可能.通过分析S小学和B中学两所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优秀实践案例,本研究从翻转课堂、学习共同体、师徒制三个方面提出数字时代促进STEAM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数字反哺STEAM教育数字化教学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