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肾活血复方联合穴位敷贴对老年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艳萍戎其飞杜斌唐晓伟...
    3950-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复方联合穴位敷贴对老年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2021。1-2023。12收治的80例老年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补肾活血复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6MWT升高,LVESV、LVEDV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分泌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复方联合穴位敷贴可改善老年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中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升运动耐力,且够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改善NT-proBNP表达水平。

    补肾活血复方穴位敷贴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药物对川崎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影响

    贺改涛穆志龙张晟倪静...
    3953-3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药物对川崎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3月~2024年2月收治的105例川崎病患儿,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患儿单纯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60例患儿采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3+和CD4+/CD8+数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FN-γ、TNF-α、IL-2、IL-4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因子水平,进而提升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川崎病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不良反应

    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抗纤维化治疗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王振耀孙宜田张毛为张文辉...
    3956-3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FILD)患者经抗纤维化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首次诊断为FILD且开始口服吡非尼酮或尼达尼布抗纤维化治疗的患者。随访2年,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线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合并症及共用药物等。记录患者抗纤维化起始时、抗纤维化治疗12个月、24个月3个时间点的肺功能,分析FVC及DLCO的年下降率。收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变量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167例FILD患者经抗纤维化治疗12个月后,FVC及DLCO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7例FILD患者经抗纤维化治疗24月后FVC及DLCO相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10名接受吡非尼酮治疗的患者出现98例不良事件,57名接受尼达尼布治疗的患者共出现70例不良事件,仅部分不良事件导致停药。两种抗纤维化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都是腹泻。与吡非尼酮相比,尼达尼布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明显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纤维化治疗后12月内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为吸烟、特发性肺纤维化(1PF)患者,而DLCO是疾病进展的保护因素。结论:真实世界中抗纤维化治疗可维持FILD患者FVC及DLCO稳定,抗纤维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安全性较高。吸烟及IPF患者更容易出现疾病进展,较高的DLCO是FILD患者疾病进展的保护因素。

    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抗纤维化治疗肺功能不良反应疾病进展

    新生儿肺出血发病高危因素探究及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分析

    贾毅贾南杨粉张东平...
    3961-3963,3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发病高危因素及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2021。1-2023。12收治的100例肺出血新生儿为观察组,10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肺出血发病高危独立影响因素。随后将10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高频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对比两组患儿相关指标。结果:早产儿、宫内窘迫、胎粪吸入、并发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肺出血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T2、T3、T4时间两组患儿OI、PaCO2均降低,且高频组低于常规组,PaO2升高,高频组高于常规组(P<0。05);高频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产儿、宫内窘迫、胎粪吸入、并发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肺出血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采取重点监护措施,预防肺出血发生,针对肺出血新生儿可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及预后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新生儿高危因素高频振荡通气并发症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FOXP1、FOXR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黄若冰徐丹颖倪文豪汪霖...
    3964-3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组织叉头框蛋白P1(FOXP1)、FOXR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48例乳腺ILC患者,分析乳腺ILC组织FOXP1、FOX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乳腺ILC组织中FOXP1、FOXR2表达,将乳腺ILC患者分为阳性/阴性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影响乳腺I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ILC组织FOXP1阳性表达率降低,FOXR2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乳腺ILC组织FOXP1、FOXR2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3年,248例乳腺ILC患者总生存率为69。11%。FOXP1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组,FOXR2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乳腺IL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TNM分期Ⅲ~Ⅳ期、三阴性和FOXR2阳性,独立保护因素则为FOXP1阳性(P<0。05)。结论:乳腺ILC组织FOXP1阳性表达降低,FOXR2阳性表达升高,其异常表达与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等恶性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有关。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叉头框蛋白P1叉头框蛋白R2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血清APOM、HMGB1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张祎徐倩仝晓宁张晶...
    3967-3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血清载脂蛋白M(APOM)、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251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28 d是否出现了病死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院28d病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血清APOM、HMGB1与常规感染指标预测患者入院28 d病死的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HMGB1显著升高,血清APOM显著降低(P<0。05)。APACHE Ⅱ评分高、降钙素原高、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高、C反应蛋白高、HMGB1高、APOM低是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APOM、HMGB1联合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病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大于单项指标预测。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HMGB1升高及APOM降低与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病死风险相关,且联合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载脂蛋白M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预后

    胃腺癌组织CMTM3、CMTM6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吴文婧李淑洁孙晓敏张洪科...
    3971-3973,4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MTM)3、CMTM6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5例胃腺癌患者,检测术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CMTM3、CMTM6表达。随访3年。分析CMTM3、CMTM6表达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3年总生存期(OS)。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CMTM3阳性表达率更低,CMTM6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CMTM3、CMTM6阳性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TM3、CMTM6阳性表达胃腺癌患者3年OS率分别低于CMTM3、CMTM6阴性表达胃腺癌患者(P<0。05)。胃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TNM分期Ⅲ期、CMTM6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P<0。05),保护因素则是CMTM3阳性表达(P<0。0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CMTM3阳性表达率降低,CMTM6阳性表达率升高,与胃腺癌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和低OS有关。

    胃腺癌CMTM3CMTM6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FS-LASIK围术期应用0.05%环孢素滴眼液(Ⅱ)对术后干眼症状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黄鸿艳王新雨包春凤黄丽雪...
    3974-3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围术期应用0。05%环孢素(CsA)滴眼液(Ⅱ)对术后干眼症状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92例行FS-LASIK手术且术后出现干眼症状的患者分为术前使用0。05%CsA滴眼液(Ⅱ)组(A组)36例、术后1周开始使用0。05%CsA滴眼液(Ⅱ)组(B组)32例、不使用0。05%CsA滴眼液(Ⅱ)组(C组)24例。对比三组中国干眼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膜丽丝胺绿染色(LG)、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B组、C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中国干眼问卷评分、FL、LG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BUT、SIt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结论:FS-LASIK术前使用0。05%CsA滴眼液(Ⅱ)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干眼症状,提高泪膜稳定性。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环孢素滴眼液干眼症状泪膜稳定性

    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清SUA、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炎症水平的差异性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曹宏伟张洁刘向阳赖敬波...
    3977-3979,3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清尿酸(SUA)、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炎症水平差异,分析其与高尿酸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依照其性别进行分组,分为男性组(n=57)与女性组(n=43)。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将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依照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3)、中度组(n=45)及重度组(n=22),对比三组患者相关指标并分析血清SUA、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炎症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发生率高于女性组,女性组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男性组(P<0。05);男性组IL-6、TNF-α及hs-CRP表达水平高于女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SUA、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炎症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组SUA、TSH、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FT3、FT4水平低于轻度组与中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UA、TSH、IL-6、TNF-α、hs-CRP与高尿酸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FT3、FT4与高尿酸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具有显著差异,炎症因子水平具有差异,血清SUA、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炎症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

    性别高尿酸血症血尿酸甲状腺激素炎症因子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

    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疗效观察

    齐韶铭胡文庆徐泽坤王博...
    3980-3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34例老年Siewert Ⅱ型AEG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腹组(82例,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腔镜辅助组(52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情况、淋巴结阳性数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前,腔镜辅助组和开腹组血清相关指标相当(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较术前均有所下降,术后6个月,两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又有所回升(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虽然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Siewert Ⅱ型AEG患者较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更长,但患者术后恢复越快,且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疗效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