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对脑血管意外的影响: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冉清智李傲霜陈恒文姚博...
    4064-4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传统研究从观察和实证的角度表明,心血管疾病中的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HF)、心房颤动(AF)和脑血管意外(CVA)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上述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意外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得到证实。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以探讨MI、HF、AF与CVA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和MR Egger法进行MR估计。在敏感性分析中使用了 Cochran's Q检验、MR-Egger截距检验、MR-PRESSO、MR Steiger检验、leave-one-out分析和漏斗图。此外,还整理了 MI、HF、AF的相关暴露SNPs。结果:MI、HF和AF分别与CVA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R-Egger结果显示,MI与CVA风险相关(MI vs。CVA,P<0。05,OR(95%CI):420。722(3。45-51171。12));HF 与 CVA 风险相关(HF vs。CVA,OR(95%CI):1。324(1。14-1。53));AF 与 CVA 风险相关(AF vs。CVA,P<0。05,OR(95%CI):58671。12-149821。35)。结论:这项 MR研究初步表明,MI、HF和AF与CVA的因果关系是可靠的。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孟德尔随机化(MR)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组学分析

    齐雨薇孔雅茹季洁王珊...
    4071-4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白细胞在基因表达和功能富集方面的差异情况。方法:招募我院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患儿5名作为病例组,以及健康儿童7名作为对照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束后的清晨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白细胞并提取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和转录组学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项目和KEGG项目通路富集、蛋白互作分析。结果:在比较OSA患儿与健康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时,发现两者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与炎症反应和缺氧相关的生物过程。显著改变的信号通路涵盖了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以及MAPK信号传导等。此外,一些关键蛋白的相互作用也受到影响,包括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如CDK1、CCNB1、BUB1)、干扰素诱导蛋白(如IFIT1、XAF1)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如CXCL8、IL6、TNF)。结论:OSA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显著,提示存在全身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儿童OSA发展的潜在机制。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炎症转录组学

    基于Logistic和决策树模型探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居家期间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刘洋李响王冰洁梁琪...
    4078-4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Logistic和决策树模型探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居家期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置管1个月内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将533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发生组(n=53)和未发生组(n=48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和决策树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高BMI、有高血压、有既往血栓史、每日活动时间<1 h、未掌握PICC置管维护知识为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凝药物则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有既往血栓史、每日活动<1 h的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比例高于无既往血栓史、每日活动≥1 h的比例。在无既往血栓史节点中,有高血压的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比例高于无高血压者;在有高血压的患者中,BMI>26。5 kg/m2的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比例高于23。2 kg/m2<BMI≤26。5 kg/m2及BMI≤23。2 kg/m2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模型的AUC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高BMI、有既往血栓史、每日活动时间不足1 h是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统计得出的非住院老年肿瘤化疗患者居家期间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老年肿瘤化疗居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决策树模型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行雷珠单抗治疗前后OCT参数、实验室血清指标的表达差异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苏梦茹范晓雁谢海蓉郑鑫雨...
    4082-4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ME患者行雷珠单抗治疗前后OCT参数、实验室血清指标的表达差异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4-2023。11月收治的92例(130眼)DME患者,对比患者的各项指标。治疗4个月后根据黄斑区中央视网膜厚度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0例(90眼)和预后不良组22例(40眼),分析DME患者行雷珠单抗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4个月患者SND高度、CST均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IL-8、VEGF、IL-6水平均降低,PEDF升高(P<0。05);预后组患者年龄、病变分级、病情分类、SND高度、CST、VEGF、IL-6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病变分级、CST、VEGF、IL-6为DME患者行雷珠单抗治疗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ME可改善其OCT参数,降低血清IL-8、VEGF、IL-6水平,提高PEDF水平。黄斑水肿分期、CST、VEGF及IL-6水平可对早期患者预后水平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应变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冉明阳赫铁军唐婉张红...
    4086-4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变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行甲状腺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PTC的214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90例)和未转移组(124例)。术前进行应变弹性成像获得弹性应变率比值(SR),检测血清Galectin-3、MMP-9水平。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确定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基于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单独或联合对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转移组SR和血清Galectin-3、MMP-9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微钙化、高SR、高Galectin-3、高MMP-9是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SR、Galectin-3、MMP-9预测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27、0。814、0。824,联合预测的AUC为0。949,高于单独预测。结论: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应变弹性成像参数SR和血清Galectin-3、MMP-9水平均显著增高,联合SR和Galectin-3、MMP-9在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应变弹性成像半乳糖凝集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9

    龟鹿二仙胶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徐炜王安镅王文龙陈江锋...
    4090-4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龟鹿二仙胶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果蝇母本抗生存因子蛋白(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根据双色球法将8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1例。对照组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接受龟鹿二仙胶、FOLFIRI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细胞因子指标、血清TGF-β1/Smad信号通路指标,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中医证候(乏力明显、食欲降低、腰膝酸软、气短、大便溏薄)积分、CD8+和血清TGF-β1、Smad3水平更低,血清Smad7水平、CD4+、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更高(P<0。05)。对照组(41。46%)、观察组(29。27%)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龟鹿二仙胶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因子、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辅助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

    龟鹿二仙胶晚期结直肠癌免疫细胞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

    个性化床旁踏车对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伴高危运动风险患者Ⅰ期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积腾飞王若兰刘苏李丽...
    4093-4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个性化床旁踏车应用于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伴高危运动风险患者的Ⅰ期心脏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自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0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行Ⅰ期心脏康复的患者,根据运动危险分层选取200例高危并完成术后一月门诊随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运动康复模式将其分为床旁踏车组和一般康复治疗组,各10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随访1月时的心肺功能、情绪、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及临床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运动康复中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运动中收缩压下降≥10mmHg、运动中心电图ST段压低、心律失常及运动中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踏车组6分钟步行距离、焦虑程度、运动恐惧程度、SF-36中生理机能及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优于一般组(P<0。05)。结论:早期个性化床旁踏车运动促进心肌梗死PCI术后且伴有高危运动风险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并有效缓解负性情绪。

    个性化床旁踏车心肌梗死运动风险分层Ⅰ期康复负性情绪

    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意义及其膳食关联性研究

    刘德胜郭小佩郑瑞陈会...
    409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AGEs作为危险因素与其他临床指标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各阶段进展的影响,以及膳食营养素摄入、膳食评分与AGEs等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各阶段进展的作用。方法:纳入唐都医院内分泌科患者318例,根据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分为单纯组、合并组(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组),以及健康组30例。对AGEs和其他临床危险因素正态分布与方差齐性检验后、根据结果行参数化与非参数化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依据血清AGEs及危险因素预测2型糖尿病向并发症进展的风险模型、以及AGEs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构建营养素、膳食模式评分、AGEs与合并症进展的Spearman秩相关检验与聚类分析。结果:AGEs、年龄、SBP、病程、HCY、SCR、GFR、CysC、Ca、Apo-B、TC、TG、LDL-C在单纯组与合并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GEs、心率、年龄、SBP、病程、HCY、SCR、GFR、CysC、Apo-B、TC、HDL-C、LDL-C在单纯组、微血管组、大血管组、微血管与大血管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心率升高、病程延长、CysC升高为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独立危险因素,AGEs升高、Ca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变量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BMI、Ca、ALT、DBP对AGEs存在负向影响,GFR、AST、TC、病程对AGEs存在正向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GEs与HEI-总分、AHEI-总分、DBI-2022负向分密切相关。聚类分析提示,AGEs与HEI、AHEI距离较近。结论:AGEs及多种临床因素对2型糖尿病单纯及并发症进展存在一定作用,并且多种膳食模式评分结合AGEs、能评估健康人群向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进展风险、给予膳食层面上更加具体的指导与改善。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SQFFQ)

    广东省佛山地区2018-2023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现状分析

    邵巧仪袁伟曦余丰张伟...
    4107-4109,4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佛山地区2018-2023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MD)筛查现状。方法:分析329873例新生儿的MD筛查状况、MD患儿确诊情况、MD患儿基因突变情况及氨基酸结构变化。结果:胎龄≤32w、性别为男及体重≤1500g的患儿初筛阳性的比例分别相对胎龄33~36w、≥37w、性别为女及体重1501~2499 g、>2500 g的患儿更高(P<0。05)。各类MD患儿中,发病例数前三的疾病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及3-甲基巴豆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发生基因突变的患儿包括希特林蛋白缺乏症SLC25A13基因的c。852_855delTATG突变位点、原发性肉碱缺乏症SLC22A5基因的c。51C>G突变位点、瓜氨酸血症Ⅰ型ASS1基因的c。1087C>T突变位点。除丙酸血症及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患儿各含1例X连锁显性遗传(XL)遗传方式外,其余患儿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隐性(AR)。结论:广东省佛山地区2018-2023年新生儿MD筛查中发病风险较大的是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及3-甲基巴豆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其中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瓜氨酸血症均较易产生基因突变,且主要通过AR方式进行遗传。

    佛山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宫颈癌组织miR-205和CHN1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张秀智郑小莉宋春环邱爽...
    4110-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CC)组织微小核糖核酸(miR)-205、α-嵌合蛋白(CHN1)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82例CC患者纳入CC组,另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同期收治的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纳入CIN组和150例宫颈炎患者纳入宫颈炎组。比较三组病变组织CHN1高表达率、miR-205相对表达量及高危型HPV阳性感染率。比较不同高危型HPV感染类型、病毒负荷量的CC患者CHN1高表达率和miR-205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CC患者CHN1、miR-205高表达率。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CHN1、miR-205表达情况与CC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CC患者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CHN1、miR-205低、高表达组CC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结果:CC组CHN1高表达率、miR-205相对表达量及高危型HPV阳性感染率高于CIN组和宫颈炎组,且CIN组CHN1高表达率、miR-205相对表达量及高危型HPV阳性感染率高于宫颈炎组(P<0。05)。166例高危型HPV阳性感染的CC患者中,病毒负荷量越高的患者CHN1高表达率、miR-205相对表达量越高,且多重感染者CHN1高表达率、miR-205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单一感染者(P<0。05)。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不同的CC患者间CHN1、miR-205高表达率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ⅡA期的CC患者CHN1、miR-205高表达率相较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Ⅰ A~ⅠB期的CC患者明显升高(P<0。05)。Spearman检验显示,CHN1、miR-205高表达与CC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P<0。05)。经过3年随访,182例CC患者失访3例,3年总体生存率为78。21%。与CHN1、miR-205低表达组比较,CHN1、miR-205高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CC组织CHN1、miR-205高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生、总体生存率降低有关,两者可能协同调控高危型HPV感染从而影响CC发生、发展和预后。

    宫颈癌微小核糖核酸-205α-嵌合蛋白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