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

双月刊

生物化工/Journal Shengwu Huago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功能化聚联乙炔囊泡比色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

    郭纪彤尹越王宁馨罗振宇...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一种功能化聚联乙炔囊泡比色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的高效检测手段.方法:以 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10,12-二十五碳二炔-1-醇(PCDO)为原料,根据不同的摩尔比(10∶0、7∶3、6∶4)制备了功能化聚联乙炔囊泡(PDA-PDO囊泡),探讨了功能化PDA-PDO囊泡检测I型胶原蛋白的灵敏度、形貌与变色间关系、特异性、稳定性.结果:以PCDA和PCDO摩尔比为 7∶3 制备的聚联乙炔囊泡检测效果最佳,检测限为 3.88 ng/mL;PDA-PDO囊泡变色越明显,表面塌陷越严重,同时该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结论:该生物传感器为I型胶原蛋白的可视化检测提供了途径.

    胶原蛋白生物传感器聚联乙炔自组装

    干旱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期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崔和馨
    54-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容易遭到包括干旱在内的非生物胁迫的重要时期.蛋白组学是解析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主要策略之一,双向电泳分离是蛋白组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本研究以"春不老"萝卜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干旱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早期无子叶胚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蛋白图谱差异分析.采取直接对萝卜无子叶胚体样品进行裂解和上样的方法,可得到分辨度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蛋白图谱;对干旱胁迫下的萝卜种子萌发早期无子叶胚蛋白表达图谱进行差异分析,共检测和匹配 265 个萝卜蛋白点,响应干旱胁迫的蛋白质点有 28 个,其中 13 个显著上调表达,15 个显著下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萝卜种子萌发期蛋白响应了干旱胁迫,为后续的蛋白质谱分析和响应蛋白的鉴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研究采用的对植物样品直接裂解和上样的方法,也为其他植物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提供了借鉴.

    萝卜种子萌发干旱胁迫无子叶胚体双向电泳

    铁离子和半胱氨酸对抗体电荷异构体分布的影响

    刘学明蒋仁材韦梦娟唐鹏...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Fe3+和Cys对CHO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G(IgG)电荷异构体比例的影响.方法:在补料分批培养外泌表达IgG的CHO细胞株中,以不同的策略单独或联合添加不同浓度的Fe3+或Cys;培养 14 d后离心得上清液,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IgG的含量,利用Protein A MagBeads亲和纯化该抗体,通过糖基化修饰、阳离子亲和层析(CEX)、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nrCE-SDS)、硼酸亲和层析(BAC)及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进行鉴定.结果:Fe3+的添加可提高IgG酸性异构体比例,并且Cys可增强Fe3+的提升效果,仅添加Cys对酸性异构体的比例没有影响;电荷异构体表征表明酸性异构体含量提高主要源于唾液酸修饰、片段、Fc段氨基酸位点氧化修饰以及糖化水平的增加.结论:Fe3+与Cys通过提高唾液酸修饰、片段的丰度、糖化水平以及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氧化,导致IgG酸性异构体比例显著增加.

    免疫球蛋白G芬顿反应氧化Fe3+Cys电荷异构体

    大规模扩增人外周血来源自然杀伤细胞体系的筛选

    董国秀张蕾黄健武芝...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三种体外培养体系活化扩增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扩增倍数、生物学表型和细胞毒性上的异同.方法:收集健康供者捐赠的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介导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单个核细胞.使用含自体血浆、重组人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各体系均添加IL-2和IL-15,体系B额外添加抗人CD3单抗,体系C额外添加IL-18,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扩增14 d,比较不同培养体系的NK细胞在细胞表型、细胞活力及细胞毒性的异同.结果:体系A、B、C中NK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811.43±30.07、2800.79±36.42和1047.97±85.21,表明抗人CD3单抗可以增强NK细胞的扩增.三种体系培养NK细胞在细胞表型、细胞周期、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含自体血浆、重组人IL-2、IL-15细胞因子和抗人CD3单抗的无血清培养液,在 37℃、5%CO2 条件下可以实现NK细胞大规模培养,获取高纯度的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扩增倍数细胞表型

    大豆分离蛋白基高分子凝胶构建及性能研究

    杨艳丽马建林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天然高分子的改性,制备多重敏感性的凝胶,以制备可用于药物缓释的载体材料.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添加壳聚糖(CS)与丙烯酰胺(AM),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原位引发聚合,制备SPI/AGC凝胶,并对SPI/AGC水凝胶进行敏感性和体外释放性能测试.结果:SPI/AGC凝胶具备pH敏感性和较好的溶胀性能,溶液pH值越大其溶胀能力越好.对模型药物 5-氟尿嘧啶(5-FU)的负载和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在人工肠液中释放 84 h,SPI/AGC对 5-FU的累积释放率达到最大值(67.27%),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结论:本文制备的SPI/AGC凝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豆分离蛋白水凝胶多重敏感性控制释放

    确定性筛选设计在Purcise Q膜纯化抗体的应用

    胡晔廖敏
    75-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确定性筛选设计(DSD)方法建立单抗的Purcise Q膜阴离子交换工艺,进一步降低残留宿主细胞蛋白(HCP)含量.方法:将亲和层析洗脱过滤液作为样品,进行Purcise Q膜层析,选取上样pH、上样电导、载量、流速、峰收集条件 5 个因子为输入因子,以回收率、HCP去除率、多聚体含量为输出响应值,使用确定性筛选设计DOE模型进行实验.结果: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多聚体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HCP含量显著降低.上样电导和载量显著影响HCP去除率,而载量、流速和峰收集条件则显著影响层析回收率.利用JMP的模拟实验功能获得了稳健工艺参数组合(上样电导 3 ms/cm、载量 300 g/L、流速 25 MV/min、峰收集 50 mAU/mm),进一步利用决策树机器学习方法自动获得设计空间(上样电导 3.0~3.6 ms/cm、载量300~460 g/L、流速 5~25 MV/min、峰收集 50~180 mAU/mm).结论:确定性筛选设计实验方法适用于膜层析的工艺开发,能够一段式快速获得稳健工艺参数组合和设计空间,对于工艺放大、工艺转移和降低生产风险极具指导意义.

    确定性筛选设计PurciseQ膜层析宿主细胞蛋白设计空间稳健工艺参数

    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儿童轻重症疟疾的潜在生物靶标

    刘鉴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儿童轻重症疟疾的基因表达谱(GSE33811)进行潜在生物学靶标的预测.方法:利用R语言和在线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表达、功能富集及网络互作的分析.结果:获得 243 个差异的基因,差异基因主要参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对生物刺激反应的调节、参与免疫应答的中性粒细胞激活等.通过Cytoscape筛选出 10 个核心基因(IL1B、STAT1、OAS1、OAS2、IRF1、DDX58、CD4、GBP1、IFIT3 和IFIH1).结论:该分析将为儿童轻重症疟疾的治疗与预防提供新的靶点及研究思路.

    儿童疟疾差异基因生物信息学

    腰痹通胶囊中主要成分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物谱及稳定性研究

    刘茫茫高霞陈夏霖戴翠红...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应用肝微粒体孵育技术研究腰痹通胶囊中主要成分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人、食蟹猴、比格犬、大鼠和小鼠)中I相代谢物谱及稳定性差异.采用UPLC-Q-TOF技术寻找腰痹通胶囊孵育样品中可能的代谢产物,采用UPLC-TQ技术测定腰痹通胶囊孵育样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腰痹通胶囊中蛇床子素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中的I相代谢物谱和代谢稳定性均有明显差异,而其他主要成分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较稳定,代谢差异不明显.

    腰痹通胶囊UPLC-Q-TOFUPLC-TQ代谢物谱代谢稳定性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干预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对Heps的杀伤作用

    周鹭许爱华张立虎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BEE)干预下,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正常小鼠的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Lc);用反复冻融法处理肝癌Heps细胞,取其离心上清液制成肿瘤抗原(Ag);以脾淋巴细胞与肿瘤抗原体积比=2∶1 配成的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溶液(AgLc)和浓度为 480 μg/mL的GBEE充分混合置于 6 孔板中,培养箱中培养后,将其加入接种了Heps细胞的孔板中再培养.此为GBEE+AgLc+Heps细胞组,同时设置Heps组、Lc+Heps组、AgLc+Heps组、GBEE+Heps组、GBEE+Lc+Heps组等组别,用MTT法测定各组淋巴细胞对Heps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肝癌Heps肿瘤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对Heps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杀伤率为10.63%,与Lc+Heps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BEE+AgLc+Heps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最为明显,杀伤率为 50.59%,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GBEE能促进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脾淋巴细胞肝癌细胞抗原

    白藜芦醇联用电针干预对骨骼肌钝性损伤过程中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肖锐华艾珏萍彭炼宋纪池...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白藜芦醇联用电针干预骨骼肌钝性损伤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0 只SPF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健康组(非造模白兔,不予任何干预措施)、模型组(骨骼肌钝性损伤白兔模型,不予任何干预措施)、条件对照组(骨骼肌钝性损伤白兔模型,予以电针干预)和实验组(骨骼肌钝性损伤白兔模型,予以白藜芦醇联用电针干预).比较各组白兔静脉血造模前后或干预前后主要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的统计学差异.结果:造模后组间比较,模型组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均高于健康组(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模型组、条件对照组、实验组白兔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实验组<条件对照组<模型组.结论:电针干预骨骼肌钝性损伤疾病基础上,联用白藜芦醇能更好地改善原发疾病炎症状态.

    骨骼肌钝性损伤电针白藜芦醇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