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杨三明

双月刊

2095-6444

sxhs@cnki.net

023-67708865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

环境影响评价/Jour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下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思路

    姜昀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使其实现了由地方实践到中央制度的飞跃。在新形势下,"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已纳入美丽中国建设任务。本文总结梳理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工作进展;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方案内容、管理和技术体系健全程度、实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实施保障等方面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差距;从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精准科学、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实施应用、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思路。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美丽中国管理制度技术体系保障措施

    新时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姚懿函李小敏李亚飞赵果...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成果应用体系,推动成果广泛应用、落地见效,是保持制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在系统辨识成果体系特征的基础上,立足制度建设新阶段应用要求,提出了应用体系框架,全面分析了成果应用前景;结合地方应用实践,分析了应用范围有待拓展、应用机制有待完善、成果本身有待优化、智能应用有待挖掘等不足,并提出了扩大引导宣传、完善制度保障、优化成果内容、强化平台支撑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特征应用体系应用前景应用路径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路径实践

    牛韧于雷苗晓东桑彦彦...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研究,对促进形成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协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参照《"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工作方案》,梳理了技术思路与路线;通过分析临沂、广州、烟台、福州等城市的试点实践成果,对"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技术路径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数据基础、技术规范和成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规范提供科学参考。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三水"统筹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与实践

    杨洋汪自书吕春英靳明...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水"(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展流域空间精细化管控对推进新时代流域协同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三水'问题识别—'三水'分区划定—质量目标确定—管控单元集成"的思路,构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以白洋淀流域为实践对象,识别出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衔接现有水生态环境管理分区与政策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及资源利用上线;明确"三水"分区域差异化生态环境管理目标与资源环境承载约束,聚类叠"三水"分区并综合划定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单元、制定结构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三水"统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质量底线白洋淀流域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技术路径探索

    林海滨
    29-3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跟踪评估是保障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见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支撑成果更新、制度完善、相关考核为目的,梳理各地跟踪评估实践经验,提出年度跟踪评估技术路线;从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及应用、制度落实、成效评估等方面构建跟踪评估指标体系,详述了各指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对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结论进行了说明。同时,基于年度跟踪评估路径,提出五年阶段性跟踪评估的技术路径、指标体系和要点内容,研究成果可为各省份和地级市开展跟踪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技术路径指标体系制度建设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技术及应用探索——以上海市为试点

    周洁玫鲍仙华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是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地生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探讨了省、市层级和环境管控单元层级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情况跟踪评估体系。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建设目标,结合管理实际,提出了省、市层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施机制的初步设想;提出了环境管控单元层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机制及评估结果应用场景,以上海市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跟踪评估为试点,分析了实施成效,可为各省份、地级市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工作、构建全链条环评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指标体系环境管控单元

    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建设实践及思考

    杨晔王龙飞王琰
    43-4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结合近年来信息化工作实践,介绍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架构及支撑成果数字化管理应用的情况,并围绕"数据驱动""业务驱动""需求驱动"重点阐述了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支撑的思考及建议:(1)充分借力"政府大数据"的共享成果,逐步打通生态空间底层数据的通道,拓展空间数据底座,增强空间多源数据融合度;(2)建立完整的业务管理流程,推动成果的优化迭代,打通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到环境准入管理的联动关系,探索建立行业准入及量化控制指标;(3)在准入研判上做好相应的衔接设计,推动跨部门及相关业务协同,为区域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提供环境指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建设应用支撑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困境与路径

    王波车璐璐戴超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底工程。本文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其划分为起步探索、重点推进、深化发展 3 个阶段,并详述了各阶段的特征;深入分析了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认识不统一、建设水平和覆盖面低、多元建设主体尚未形成、可持续长效机制未健全等问题;同时,基于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新内涵、新要求,围绕城乡融合、绿色低碳、问题导向、农民主体、示范先行等方面,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路径。

    美丽乡村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基本路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打捆审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日照市为例

    王鹏苑芳惠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打捆审批是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将类型相同的项目打捆编制一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报批,并由审批部门出具统一环评批复的模式,为建设单位节约了大量的环评编制成本,提高了环评审批效率。以山东省日照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打捆审批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实际应用存在的"难打捆"、企业对此存有疑虑、审查难度大、单体项目变动影响其他项目等问题。最后,提出合理利用环评打捆审批这一手段,加强部门之间协同联动,同时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和政策宣传解读等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打捆审批协同联动事中事后监管政策宣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

    岳宗蕊韩言柱刘厚凤王宇...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要求,将碳排放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今后重要工作之一。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如何确定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建设项目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尽可能衔接小范围电网、与电力规划相匹配、力抓主要矛盾等合理核定建设项目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有关建议,探讨了相应的核定方法,并以某省为例进行了建设项目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具体研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