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杨三明

双月刊

2095-6444

sxhs@cnki.net

023-67708865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

环境影响评价/Jour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对陆栖脊椎动物的影响

    夏霖许玉程继龙陈国亮...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因素之一。其致使动物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造成一系列负面生态效应,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种群破碎化、动物群落结构改变、边缘效应、生态竞争加剧、外来物种入侵等。大型水坝还会阻碍河狸(Castor fiber)、水獭(Lutra lutra)等半水生哺乳动物的季节性迁移和扩散,在水库蓄水过程中亦可能淹没栖息地,造成动物被困和溺水死亡。鉴于此,本文梳理了自 1970 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案例,归纳了缓解水库对陆栖脊椎动物生态影响的措施,包括在库区周边及上下游目标物种的适宜栖息地范围建立严格保护区域,在专业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对动物加以救助和转移,在水库淹没区建设大型的陆桥岛屿以维持更高的动物多样性,利用连续的小型岛屿设置"水上动物通道"等,以期为未来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水库水电站大坝陆栖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

    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的外来植物入侵状况与防控管理——以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为例

    温静雅李世刚彭李葛德祥...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梯级水电开发是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方式,但梯级水电开发与外来生物入侵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基于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梯级水电开发区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搜集整理,查明了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状况,初步分析和探讨了梯级水电开发与外来植物入侵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02 种,隶属 51 科和 146 属,其中来源于美洲的植物最多(126 种,52。07%),草本入侵植物(71。78%)占主导,且大多入侵植物通过有意引入(76。23%)而来。风险评估显示,菊科、豆科和大戟科的植物对生态影响最为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入侵植物的富集区域和生态危害严重区与水电开发区高度重合。现有证据尚不能证明水电开发直接导致了新入侵植物的增加,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来入侵植物在区域内的引入与扩散。同时,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电开发建设与运行中防控外来入侵植物的具体建议。

    梯级水电开发澜沧江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生态管理防控策略

    都柳江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对鱼类产卵场功能影响研究

    吴利桥温志谦唐晨桂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流域梯级开发水文条件变化对鱼类产卵的影响,本文以都柳江丙妹滩河段为研究对象,开展鱼类资源和鱼类栖息地调查,结合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开发特性,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推荐的平面二维恒定流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在频率P=10%典型月来水条件下,工程调度运行对鱼类产卵场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频率P=10%典型月来水条件下,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后,丙妹滩鱼类产卵场受工程回水影响最大长度为1。9 km,产卵场上、中、下控制断面月均水深与工程前相比分别加大了 0。051 m、0。528 m和 0。928 m,月均流速与工程前相比分别减小了 0。022 m/s、0。016 m/s和0。171 m/s,流速的变化规律体现为入库流量偏枯时,水深变化更大,流速减缓更明显;工程前后产卵场河段的水深、流速、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产卵场所在河段水文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仍然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鱼类产卵水文需求,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对丙妹滩鱼类产卵场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优化工程运行方式可以减缓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都柳江航电枢纽工程水文产卵场功能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以青海同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例

    范楚林曹丹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评价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青海同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例,依据《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3-2011)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LY/T 2242-2014),采用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法评价青海同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对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铁—军功保护分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保护分区生物多样性指数为 28。06,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青海同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对该保护分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 52。38,影响程度较小;通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可在施工结束后缓解或消除。

    自然保护区抽水蓄能电站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

    基于文献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环境邻避问题研究

    刘会东杨静赵芳李琳...
    31-3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环境邻避的社会风险防范化解之策,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环境邻避主题相关的1 49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对环境邻避的学术研究都经历了"萌发—发展—平稳"3个阶段,并主要针对环境邻避的内涵及其衍生现象、产生根源和治理方法 3 个领域开展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5G基站和噪声污染设施的邻避效应是国内最新的研究热点,可再生能源设施的邻避效应是国外的研究热点,并可能是未来国内的关注热点;在产生原因方面,信任危机、利益对立和信息错位是较新的热点关键词;在治理措施方面,加大信息披露、进行风险交流和通过数字治理降低舆情也是当前热点关注方法。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环境邻避文献计量方法关注热点防范化解

    区域评估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实践进展与实施建议——以厦门市为例

    陈萁琦林红龚春明唐雪平...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为优化审批手续、提升审批便利、提高审批效率,全国多地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了区域评估实践。厦门市作为首批开展区域评估工作的地区,在生态环境领域不断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积极实践和探索生态环境领域的"多评合一",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本文归纳梳理了厦门市区域评估工作的实践进展、阐述厦门市区域评估实施内容,同时,剖析厦门市区域评估在审批管理、评价内容简化等方面的成效及在配合推动"一本制"落实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适当拓展区域评估对象范围、明确区域评估参与部门工作职责等利于落地实施的管理对策建议,以期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及工作管理提供借鉴。

    审批制度改革区域评估环境影响厦门市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对贵州省的调查研究

    郭林青赵玥罗开林黄德生...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省为调查对象,梳理了该省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方面开展的实践探索,以及取得的积极成效;深入分析了在"造血式"的补偿机制、"市场化"的补偿手段、"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双方向"的补偿激励、"综合性"的补偿标准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生态综合补偿机制、拓展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政策建议。

    生态保护补偿生态补偿生态文明贵州省

    黄河流域三大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康哲成润禾李巍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和中原城市群,基于超效率SBM-DEA与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 1998-2017年期间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评价,并从城市群与优势产业两个角度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工业GTFP提升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工业GTFP年均增速为16。5%,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各城市群时序变化特征差异显著;整体空间上GTFP值由中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转变为东南部中原城市群高。(2)技术进步是各城市群工业GTFP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城市优势产业对工业GTFP的驱动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结构层次、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转型措施等对策建议。

    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优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高速铁路线路方案环境比选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孙涛姚文俊刘昌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铁路作为典型线性工程,经过的地区较多,不可避免地涉及环境敏感区。本文在调研 2016-2022 年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的基础上,基于铁路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特点,筛选出"环境敏感性""工程实施难度""施工期环境影响""运营期环境影响"4 个一级指标和 9 个二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构建了高速铁路环境敏感区线路方案的环境比选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运用于高速铁路环境比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敏感性""工程实施难度""施工期环境影响""运营期环境影响"4 个一级指标能够反映高速铁路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程度。该评价体系可以量化反映出不同方案的优劣,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重点路段选线工作提供借鉴。

    高速铁路环境敏感区线路方案环境比选

    长沙市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谭菊康晓宇袁洪亮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 2021-2023 年长沙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功能区噪声年度、季度、小时变化趋势和超标时段,1~4 类功能区噪声质量状况、点次达标率及超标情况,并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从年均值分析,长沙市功能区噪声质量呈逐年改善趋势。从季均值看,3 季度昼、夜间噪声质量相对较差;4 季度昼间、1、4 季度夜间噪声质量较好。从小时均值分析,长沙市 8-10 时噪声值最高,15-19 时为小高峰,3-4 时最低。从功能区分布看,长沙市 1、2、3、4类功能区昼间噪声均达标,夜间噪声 4 类功能区噪声点次达标率最低。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交通源变化趋势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