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张怀民

季刊

2096-4773

sxjzxb@yahoo.com.cn

0351-6925346;6925347;6925349

030021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二段27号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Police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活跃公安理论研究气氛,交流公安实战经验及科研信息,扶持公安科研新人,服务公安实战科研和教学,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宗旨,面向全国公安院校教师、公安理论工作者,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及民警,坚持走开拓创新之路。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公安特色的学术品位,培养了一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编辑队伍,拥有了一批具有相当科研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发表了一批针对公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本刊将本着“准确定位、保持特色、规范发展、全面提高”的办刊思路,真正把刊物办成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参考性与指导性的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社群视野下回应型治理"去情绪化"的法治路径

    马丽欣董钰佳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社群之中的社会治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基于网络自身的高度匿名性和风险转移等特点,网络社群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往往容易演变为一场"集体的狂欢".面对此情境,公权力主体往往采取回应型治理模式,直接针对网络热议事件,在现实社会中推行运动式治理,因而遭际一定挑战与困境.文章对回应型治理在网络社群背景下的理论分析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网络社群的特点,梳理以"责任"为核心的回应型治理理念,构建了针对群体行动的"去情绪化"法治路径.

    网络社群情绪信息回应型治理法治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调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李皛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调解文化既要传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发展.传统调解是小农经济形态下统治者实现和谐、无讼的治国理想,维护宗法等级制统治秩序的有效工具.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的变革导致调解既要传承和谐、仁义等理念,又要作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的组成部分,面对经济、社会和价值观的变革,调解需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向专业化和多元化拓展.此外,通过社区合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调解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国家治理现代化调解文化调解自治合作治理

    域外大麻合法化对我国禁毒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崔瀚文张黎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域外大麻毒品管控政策持续松动,大麻合法化影响不断加剧,我国大麻毒品违法犯罪受国际禁毒政策变化影响显著.阐明大麻合法化问题的实质、厘清域外大麻合法化发展现状对正确认识大麻合法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研究相关文献以及近年《中国毒品(情)形势报告》,分析域外大麻合法化对我国禁毒工作的影响,提出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战略,加强全民毒品预防教育,完善大麻监测预警体系,协作打击大麻犯罪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禁毒政策讨论,维护国际禁毒体制良性发展等应对大麻合法化影响的对策建议.

    大麻合法化大麻滥用大麻类毒品犯罪禁毒政策建议

    内部监督保障促进检察官正确行使裁量权研究

    刘少军焦俊峰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察裁量权由检察权派生而来,是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重要方式,也是检察使命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其扩张趋势潜在地影响着刑事司法政策转向、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施行等诸多方面.因此,优化检察裁量权行使亟需强化内部监督,正确处理好权力配置间的张力关系以及"放权"与"收权"之间的平衡问题.就监督模式而言,域外关于平衡检察一体与检察官的关系处理以及信任和匹配监督的方法运用可为我国提供一定借鉴;就具体路径而言,可自明确权力清单配置、强化内外二维监督协调、优化业绩评估考核模式、落实依法履职免责机制、构建检察裁量权立体监督网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检察内部监督体系,实现案件质量、办案效率以及责任分工的有机统一.

    内部监督检察裁量权认罪认罚从宽权力清单

    大数据在刑事执行中的作用研究——以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为视角

    赵丽萍司一丹赵越龄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矫正是刑事执行的重要方式,对社区矫正进行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和义务.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施行,为检察机关全面推进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但在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还存在社区矫正体系不够完善、社区矫正信息流转不畅、"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应用不足等难点堵点.随着数字检察工作的全面展开,数字赋能为刑事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可能,但当前检察履职与数字化建设之间还存在理念、模式、方法、能力等融合不深、交互不勤、互促不强问题.因此,进一步健全数字检察制度体系,更好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应当找准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着力点、挖掘检察数据内在价值、加深刑事执行工作与大数据融合度、在数字模型迭代优化中增强治理成效,不断提高检察人员工作能力.

    刑事执行检察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数字赋能

    食品药品安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

    张惠芳牛玲玲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惩罚性赔偿已经成为检察机关提起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的主要诉讼请求.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功能定位不清、适用条件不明、计算标准混乱、执行到位率低、配套机制缺乏等问题,应在制度上明确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惩戒作用和预防功能,构建有别于私益惩罚性赔偿的特殊适用条件,确定以经营者所销售入市的食品药品的价款总额为计算基数,并设定 2至10 倍的弹性区间,由起诉主体裁量相应的倍率,所支付的惩罚性赔偿金应由消费者协会用于维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消费,检察机关对惩罚性赔偿金的执行、管理、使用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用于公益的目的能有效实现.

    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适用探析

    穆浩洋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社会治理当前面临着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日益严峻的重大挑战,英美法系国家针对此问题制定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已相对完善,在特定情况下藉由该规则实现对特定年龄段未成年被告的约束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沿革和适用条件为视角,在加强制裁、平衡期待等必要性及文化传承、社会环境等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达成本土化的具体实现路径.从而为我国平衡多方利益诉求,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提供助力.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未成年人犯罪

    普通发票犯罪中"情节严重"的司法认定研究

    邓中文刘军汪鑫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11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虚开普通发票100 份以上或者票面金额累计在 40 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诉.在仅有立案标准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司法解释并未明确普通发票犯罪中"情节严重"与"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规定.由于"情节严重"认定标准不明确,司法机关难以做到类案同判.为规范普通发票犯罪中"情节严重"的量刑适用,有必要按照"数额+独立非数额情节"的双轨模式进行认定,即以数额标准为主,辅之以犯罪时间、非法获利情况、是否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等非数额性、独立性情节.在肯定数额情节的情况下,将其他情节也纳入量刑认定的考虑范围,避免因数额过于具体而带来僵化认定的弊端.

    普通发票犯罪情节严重司法认定

    基于人格结构理论的网络暴力犯罪刑事干预路径研究

    王康庆张玥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暴力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深刻考验着现代社会的网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加强网络暴力犯罪治理必须把握数字时代网络暴力的核心特征,明确界定网络暴力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特征属性、多元主体分类等内容.文章基于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网络暴力犯罪多元主体的心理成因,探索一体化的刑事干预路径.一方面是宏观干预路径,搭建刑事一体化的总体治理框架;另一方面是微观干预路径,即基于网络暴力行为人的犯罪心理实施精准打击,基于网络暴力跟随者的集成效应进行阻断治理,基于网络暴力受害者的被害心理完善刑事救济路径.

    网络暴力人格结构理论刑事干预

    寄递渠道毒品犯罪现状与侦防对策研究

    曹晓宝詹爱军陈心乐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寄递渠道毒品犯罪的特点表现为犯罪手段快速升级迭代,涉毒种类繁多,跨区域寄递关系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有交易风险低、监管合力尚未形成、寄递安全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因素.侦防此类犯罪面临寄递渠道情报研判能力不足、涉毒人员反侦查意识强、电子证据审查认定困难、相关法律保障薄弱等困境.对此,侦查寄递渠道毒品犯罪案件应加强整合寄递渠道信息数据、完善电子取证方法、转变侦查思维、创新侦查措施、提高情报分析能力、健全侦查协作机制等.预防此类犯罪则应完善寄递渠道法律体系建设、提高寄递渠道物防技防水平、加强寄递行业规范监管、创建寄递渠道禁毒社会共治格局等.

    寄递渠道毒品犯罪情报分析积分预警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