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叶飞帆

月刊

1008-293X

xuebao@zscas.edu.cn

0575-88341516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视“特色”建设,以“特色”立刊,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社会科学所设“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绍兴发展战略论坛”等专题栏目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本刊已被中国科学院《中国数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华文摘》、《高校文摘学报文摘》等权威杂志收为论文统计数据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生命性感知及其与社会认知发展的关系

    周珲林翠萍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客体是否具有生命性的识别与判断是个体正确理解客观事物并与之互动的基础.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生命性感知表现出与生俱来的敏感性,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特殊性.因此,着重探讨儿童生命性感知的特点.首先,介绍生命性感知的加工特征,探讨不同线索加工对生命性感知的影响.其次,从皮亚杰的万物有灵论出发,探讨生命性感知在儿童阶段的特点,以及生命性感知与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系.最后,探讨儿童生命性感知的神经机制.

    生命性感知儿童万物有灵论社会认知发展

    他心问题与交互主义:第二人称神经科学的探究与实践

    刘庆明崔慧敏董达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智哲学领域采用理性论、理论论以及模拟论来解释我们是如何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的,而互动理论强调了人际互动在理解他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哲学、认知神经科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学者的重视.第二人称神经科学超越观察的社会认知方法,主张一种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在师生互动、教育神经科学、合作与竞争、创造性及社会决策等研究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他心问题的第二人称转向以及第二人称神经科学的实践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这一科学方法将会为社会互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人称神经科学他心问题社会认知

    5~6岁幼儿要素叙事与观点叙事的发展特征研究

    孙洋洋吴文晋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无字图画书引发幼儿叙事,探讨 130 名 5~6 岁幼儿的要素叙事与观点叙事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幼儿两种叙事能力总体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6 岁幼儿要素叙事总分及人物关系、初始事件、故事结尾三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 5 岁幼儿;6 岁幼儿观点叙事总分及心智结构、角色对话与修饰词三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 5 岁幼儿.要素叙事、观点叙事呈显著正相关.

    学前儿童要素叙事观点叙事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结构功能与发挥机制论析

    方环非顾津津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协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然而当前的实践教学研究多集中在具体形态层面,缺乏相应的学理分析.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契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理论需求与内在逻辑,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可以被结构化为由行动者、目标、情境、规范等要素组成的行动系统,其内部分化出的子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表现出与理论教学不同的功能,即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维模功能.基于这种功能化架构,在机制层面从保障资源供给、统筹政府主导、反馈教学效果以及引导价值判断等方面,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四种功能的发挥.

    结构功能主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语料库构建的问题审视和实践路径

    沈强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类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与信息传播模式,在数据、内容、伦理、意识等层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数据遮蔽与技术异化、内容虚构与信息疫情、隐私侵犯与主体弱化、意识幻象与话语失真等问题困境.语料数据的体量、质量、种类、模态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模型的数据训练依赖性、内容缩放局限性、伦理涌现工具性和意识对齐类人性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大模型现实困境的主要原因.应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介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风险,需要加强数据源头治理,以技术为底层逻辑,从数据可控、内容可信、伦理可靠、意识可行四个维度,构建专业化、宽领域、多模态、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语料库,强化语料数据收集、特征提取、内容微调和反馈更新全过程管理,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监控和干预能力,确保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安全可控性,为人工智能提供优质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语料库路径

    英美反向择校现象审思

    姜亚洲沈琪杉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社会融合,英美两国在其择校政策的基础上倡导混合入学,进入 21 世纪后,跨文化能力成为各国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此两方面因素的交互影响下,选择城区质量较差但族群和阶层构成多样化的学校入学即反向择校成为英美两国教育界的一股潮流.反向择校现象既体现了英美两国倡导混合入学的效果,也反映了英美两国中产阶层对跨文化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意味着跨文化能力成为一种文化资本.然而,反向择校延续了社会区隔,还导致了城区学校的"绅士化",社会融合并未如愿实现.

    反向择校跨文化能力绅士化

    "以优质促公平":德国资优教育的传统与新进展

    金子涵陈红燕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资优教育作为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德国作为创新性人才的高地,历来重视资优生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了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德国资优教育的发展与推进.德国资优教育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积淀了丰富的实践与研究传统.当前,德国资优教育以"公平"为目标,形成了立法、财政和科研共同支持,联邦和各州合作,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合参与的资优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德国教育资优教育教育公平人才培养

    "寒门贵子"的家庭抗逆教育研究

    贾雪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教育获得社会地位升迁激励着无数农村学子用读书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家庭在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不如中产阶层家庭的情况下,农村学生面临更多对学业不利的消极因素,但部分农村学生仍能突破社会藩篱取得高学业成就,成功实现"学业逆袭".通过深度访谈对 8 位取得高学业成就的农村大学生及其家庭抗逆结构进行初探,借助Walsh家庭抗逆力理论搭建分析框架,发现农村大学生实现"学业逆袭"背后的家庭教育具有"抗逆性",具体表现为德育为本、教育优先的家庭信念系统,分工明确、相互协同的家庭组织模式,平等对话、情感坦诚的家庭沟通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并转化为家庭抗逆教育的主要内容.探究农村大学生获得学业成功背后的家庭教育因素与智慧,有助于破除底层家庭教育"污名化"偏见,传承新时代优良家风,推广优秀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抗逆家庭教育农村大学生家庭抗逆教育

    地方院校课程思政需求特征与精准思政策略——以"管理沟通"课程为例

    雷宇
    7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切实推进精准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重要方向和举措之一.通过问卷与文本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教学周期分两个阶段,对S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开展调研,了解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以及在"管理沟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需求特征.研究发现:(1)课程思政建设已初见成效.(2)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具有关键性作用.(3)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需求存在共性和差异性,具体体现在思政元素偏好和学习习惯等四个方面.因此,立足于年级、专业和课程特点,精准满足学生的需要,能更好地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思政需求特征精准思政管理沟通

    新文科下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模型构建

    周发忠涂慧娟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课程思政"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具备跨学科政治素养、跨学科专业素养、跨学科人文素养与跨学科数字素养,以适应达成新环境下的"立德树人"目标.兼合博亚特兹与科萨根洋葱模型,构建了由内至外的动机使命(立德树人)、信仰(跨学科政治素养)、自我认知(跨学科人文素养)、知识技能(跨学科专业素养和跨学科数字素养)、环境(新文科与课程思政)的素养洋葱模型,创建了以学科融合下课程思政能力、语料库建设、教师共同体建设的素养培育模型,从而形成了多维全面素养培育体系.

    新文科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