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叶飞帆

月刊

1008-293X

xuebao@zscas.edu.cn

0575-88341516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视“特色”建设,以“特色”立刊,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社会科学所设“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绍兴发展战略论坛”等专题栏目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本刊已被中国科学院《中国数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华文摘》、《高校文摘学报文摘》等权威杂志收为论文统计数据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等教育参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实基础、实践路径及未来展望

    兰媛伍绍杨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世界各国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科创中心形成区域多极化的趋势成为必然.北京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是其核心优势,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园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发现高校三大功能的发挥是北京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三条重要实践路径.未来,北京高校在立足三种实践路径的基础上,仍需不断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科研平台、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的功能,加快推动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等教育大学科技园

    高等教育参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动因与路径

    周文伟马东影
    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科技博弈驶向深水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战略愈加突出高等教育布局.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国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被赋予更大责任.从发展动因来看,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适应性的自我寻求、大国竞争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因应推动高等教育参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实践路径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构筑人才的蓄水池、培育原始创新源头、推动产学研用创新,推动打造人才生态高地、科学活动中心、产业创新高峰,对接着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不同战略定位.面向未来,上海高等教育需要发挥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广阔支撑腹地,推动形成科技创新共同体,反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高等教育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生态

    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来自东京湾区的经验

    黎泓燕吕霁月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东京湾区是国际四大湾区之一,高等教育作为创新主体在其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高等教育积极发挥自身功能,通过人才培养、科研产出以及区域服务等措施深度契合东京湾区发展需求,推动东京湾区走向科技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积极与区域内其他创新主体合作互动,通过紧密完整的产学官合作机制,发挥高校的潜力与优势,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再配置,为东京湾区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东京湾区高等教育成功助力东京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相应启示和思路.

    东京湾区高等教育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新一轮高考政策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杨沛锦刘恩贤韩姗姗孙震东...
    4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生的新高考政策认知程度对于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落实及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建立了高中生学业情绪、自我效能感和新高考政策认知的理论模型,以揭示相关因素对新高考政策认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积极学业情绪正向影响新高考政策认知,消极学业情绪负向影响新高考政策认知;(2)积极学业情绪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消极学业情绪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业情绪与新高考政策认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建议:(1)重视从家长和教师两方面对学业情绪进行干预与引导;(2)以政策认知过程为导向,从价值和结果两方面提高政策认知度;(3)积极推进新高考改革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实施与普及.

    新高考政策学业情绪政策认知自我效能感

    日本"高大衔接"改革的动因、举措与影响——兼论其对我国新高考改革的启示

    孙佳吕慈仙杨沛锦王梓涵...
    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围绕高中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和大学教育三大领域进行了一体化的"高大衔接"改革.该改革致力于贯彻"扎实学力"的一贯性理念、注重"学力三要素"的育成与评价、实现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体现出推动高中回归育人本质、发挥高考制度衔接功能并倡导大学教育转向"出口管理"等特点.进一步探究现行日本"高大衔接"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对我国深化新高考改革、优化"高大衔接"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大衔接"教育衔接日本高考改革制度设计

    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人民逻辑"的路径探析

    王晓梅雷子逸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国外形势的新变化、新动向、新趋势,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前提和基础上,积极顺应世界发展新的历史潮流,在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格局、中国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福祉和实惠也终将惠及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因此,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人民逻辑,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一步走稳、走远、走好的逻辑和价值的出发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民逻辑人民主体

    基于具身德育理论的来华留学生德育路径探索

    吴晶肖浅秀高媛张宏...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当前来华留学生德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关注不足、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德育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等.具身德育作为一种重视身体感知与体验的德育模式,有助于克服当前德育教学中存在的德育内容概念化、德育活动形式化、德育过程去情境化等问题.具身德育模式弱化了不同文化背景、个体道德发展水平间的差异对德育教学的影响,可以成为当前来华留学生德育模式的重要参考.立足具身德育,来华留学生德育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四个方面尝试德育教学模式创新.

    来华留学生德育具身德育具身认知

    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兴盛:有调节的双重中介模型

    王财玉刘紫微陈霞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兴盛意味着希望、活力、乐观等,本研究通过对 627 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兴盛的关系,结果:(1)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兴盛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作为不同的自我调节模式,钦佩—竞争自恋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父母情感温暖可以通过增强钦佩自恋(阳光面)、降低竞争自恋(阴暗面)影响兴盛.(3)家庭经济地位对二者中介作用的调节效果不同,随着家庭经济地位的降低,父母情感温暖更能显著地降低竞争自恋从而影响兴盛水平,但钦佩自恋的中介作用则没有发生变化.结论:积极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塑造青少年的自我调节模式(自恋)影响兴盛,这对低家庭经济地位青少年具有更独特的作用.

    父母情感温暖兴盛钦佩—竞争自恋家庭经济地位

    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的特征

    张灵
    92-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探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运行的特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系统,在运行中必然呈现出许多带规律性的特点,其特征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稳定性与可变性并存、能动性与受动性并存、持续性与反复性并存以及个性化与社会化并存.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特征

    论"写实"在徐悲鸿绘画中的道德意涵

    朱正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悲鸿将美术看作在造物形态方面追求"真理"的学问,认为须以"诚笃"的道德态度,"致广大,尽精微"的追求来写实,否则即是"不爱真理"和"道德败坏".徐悲鸿多次引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来诠释以上这种科学主义态度,即是程朱理学式格致思维的体现.徐悲鸿将美术上追求"科学的写实"的行为视为"新天道",其主张"写实"为体"写意"为用的艺术观,也源自程朱理学式的思考.

    徐悲鸿写实程朱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