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课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

程光泉

月刊

1002-588X

010-62208142 62200757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乐育2楼4门202号

思想政治课教学 /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政治工作资料性刊物。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各条战线与各阶层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进人物、集体及其事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刘伟杰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衔接,教学内容要衔接有序、教学方法要衔接有术、教育载体要衔接有力、教育环境要衔接有倚.在实现路径上,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研究,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

    "大思政课"的教学场域与建设路径

    徐俊蕾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从空间一场域的视角看,课堂不仅是师生置身其中的物理、社会和精神空间,也是客观关系网络,课堂在空间布局、信息传播、身心关系、育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教学场域.分析当前"大思政课"不同样态教学场域的特性、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推动其向着内容融通、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方向建设,是实现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文化历史、学生心灵深度联通的重要条件.

    大思政课教学场域教学样态建设路径

    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优化

    陈飞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然而实践中,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总体上面临着学段特性凸显不够、资源横向贯通不深入、教学纵向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因理念因素、能力因素、治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交织而成.借鉴相关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要突破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困境,当以学生为中心,凸显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学段特点;注重资源协同,实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横向贯通;加强教学支持与指导,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纵向衔接.

    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优化以学生为中心资源协同教学支持

    大概念引领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以法治教育主题"全民守法"教学为例

    张小惠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随着思想政治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越来越受重视,大概念教学为学段衔接提供了重要抓手.打通不同学段教学要结合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不同学段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状况,锚定大概念实现内容衔接,跃迁大概念实现目标衔接,活化大概念实现任务衔接,反思大概念实现评价衔接.

    大概念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一体化进阶

    从事实呈现到观点凝练:时政述评的育人力量

    毛建忠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借助相关或特定的时政热点等素材,挖掘蕴含其中的学科知识与育人因素,实现从"事实呈现"到"观点凝练"的思维飞跃,时政述评不仅可以把道理讲得更加生动、更为有效,还能延伸拓展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教学阵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格局下,时政述评是深度培育思维能力、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提升思政课育人价值的重要手段和有益探索.针对现实教学中思维固化、认知不足、缺乏深度等诸多挑战,要积极探寻"有理、有型、有人、有路"的时政述评路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时政述评事实呈现观点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大思政课"视域下中职思政课改革的实践困境及突破路径

    刘慧王婷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中职思政课改革的实践困境体现在课程设置与资源支持不足、教学内容单一与创新不足、评价体系单一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足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四方面.鉴于此,可以区域教研变革为抓手,围绕育人体系、课程群建设、思政精品课堂和教师成长四方面优化"大思政课"的实施路径: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构建"三课五维"多元协同育人体系;以教研联动为创新,打造"红色育人"模块化课程群;以课堂教学为路径,打造"知行合一"思政精品课堂;以师资建设为抓手,构建"大思政"视域下的教师成长课堂.

    大思政课中职思政教学改革区域教研

    议育合一: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归宿

    许开红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新样态,"议育合一"是师生共同奔赴的"立德树人"智慧之旅.但在议题式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议而不思、议而不悟、议而不做"等学习状况.议题式教学要实现"议育合一"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彻底的思想理论和透彻的学理分析说服学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师生双方良性互动,引导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思的主体、悟的主体;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议育合一议题式教学立德树人

    以结构化策略推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

    李岚赵娜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做好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切实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党和国家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项具体要求.落实好这一要求,需要教师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遵循,探索运用结构化的策略,基于学科大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制订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设计序列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过程化、任务化、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可行的教学设计,切实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

    结构化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转化

    "四轮驱动"助力《逻辑与思维》教学

    石家松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逻辑与思维》作为高中思想政治一个重要模块,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该模块教学有效落地生根,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融合驱动,形成教学合力,拓宽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维训练,激发教学活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通过逻辑引导,以教师的教学魅力带动学生学习;通过价值引领牵动,彰显课程的育人伟力,达成育人目标,从而更精准、更有效地促进该模块教学.

    知识融合思维训练逻辑引导价值引领

    基于学习动力圈的法治素养链动式培育

    谌涛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思政课法治教育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资源和平台不足问题.在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和依法治校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以学生评价管理的"奖惩诉"机制为载体,构建法治素养培育的认知储备动力圈、行动体悟动力圈、反思导引动力圈,通过内在动力传导,形成链动过程,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从而实现学生法治素养的内化与生成.

    学习动力圈"奖惩诉"机制链动式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