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课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

程光泉

月刊

1002-588X

010-62208142 62200757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乐育2楼4门202号

思想政治课教学 /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政治工作资料性刊物。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各条战线与各阶层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进人物、集体及其事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路径

    陈诚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迭代升级.推动"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的时代命题,需坚持系统观念,从落实思政课使命任务的应然选择、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应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需求、破解传统思政课困境的实然之举四向度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思政课教师应在站稳"思政小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下好协同"一盘棋"、打好数字赋能牌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大思政课"的"大价值""大作用".

    "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逻辑向度实践路径

    思政课一体化的目标、原则和路径

    邱程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现实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各个学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按照相互衔接、互相补充、有序礼让的原则,权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分段教育和连续目标的关系、理论思维和历史叙事的关系,坚持内容和逻辑层面的整体性原则、师生和课程层面的互动性原则、群体和个体层面的实践性原则.在此基础之上,依托概念诠释完成真理灌输,依托故事讲述完成话语转换,依托网络建设完成数字赋能.

    思政课一体化目标原则路径

    时政述评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实践——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的时政述评活动例析

    刘海蓉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新任务,时政述评作为时政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大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大思政课"理念,在尊重不同学段学情基础上,理顺各学段教学着力点,通过对时政述评主题设计、素材选择、教学结构、思维进阶、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的分析,探寻一体化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更好地推进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实现协同育人.

    时政述评大中小一体化文化自信实践探索

    以系统观念推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致性

    倪科嘉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观念作为一种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联系的思想方法,有利于促使思政课教师从课程意义和课堂意义上理解教学评一致性,从而将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定位、基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制定与嵌入评价细则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系统,联通宏观育人目标与微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素养培育.教学实践表明,系统观念对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具有方法论意义,思政教师应从课程理论、要素关联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素养.

    系统观念"教学评"一致性素养培育

    沉浸式学习:打开"探究与分享"新视窗

    陈秀鸿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探究与分享"栏目运用沉浸式学习,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借助沉浸式阅读促进学生体验和感悟生活,能够积淀人文底蕴,深化思想情感;通过沉浸式问题和任务性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趣,提升思维品质;通过组织学生沉浸式协商和交流展示,能够促进学生产生新知识、新思想,建构动态生成;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加强沉浸式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培育核心素养.

    沉浸式学习探究与分享立身正行动态生成实践拓展

    "单元思考与行动":价值意蕴、结构逻辑与运用策略——以"成长的时空"为例

    周晋阳董辉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每个单元中增加了"单元思考与行动"栏目.该栏目具有促进知识关联、构建知识意义,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科思维,注重思行相融、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从编排结构、命题结构、教学结构来看,该栏目呈现出思行结合、知行合一,情境创设、任务指向,学生中心、探究建构的逻辑.教师要立足单元学程,将学生的"思"与"行"置于单元学习的整个过程,在不同课型中持续发挥单元教学"知行合一"的价值引领作用.

    单元教学知行合一综合学习学科实践

    在教学与实践的融合中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王爱琴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忽视实践的应试教学难以抵达学生的心灵,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和认同,难以指导学生有效实践,造成学生实践力偏弱.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教学的真谛在于指导学生更好实践.教师应走出"唯分数论"误区,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议题教学为桥梁,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以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管理,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以教学引导学生有序参与两会,为热点问题献计献策;以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为幸福民生分担责任.引导学生在教学与实践的融合中 自觉养成公共参与素养,全面提升基于情景互动的实践力,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建设者.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践力公共参与

    大概念视域下活动学习项目化的实践进路

    周步兵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概念视域下的活动学习需要进行项目化升级,以适应大概念内在的概括性、抽象性、普适性要求,更好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实施项目化的大概念学习,需要围绕大概念不同的侧面创设不同的学习项目:一是创设走向真实生活的项目,帮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提炼大概念;二是创设学术性项目,推动学生深度理解大概念本质;三是创设虚拟情境项目,在迁移运用中助力学生把大概念学习素养化.

    大概念项目化学习活动核心素养

    让思政课教学更加立体

    齐刚宋以生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体思政是"大思政课"的有效实践形式.通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链接,实现教学方式从单一到多元,教学时空从平面到立体,教学理念从要素到系统,以综合融通的思维调动各种课程资源,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思政课更加立体和生动,更有利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立体思政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模拟课程和社会课堂等.立体思政作为行走的思政课、体验的思政课,是对思政课教学理念的一种统整.立体思政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更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体思政实施路径铸魂育人

    学科核心素养融合的跨学科作业设计——以高中语文学科与思想政治学科融合为例

    吕迅喜谭天美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在知识、情感和素养上和其他科目有许多交叉和融合之处.在"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课程思政"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以高中语文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发展为目标的思政课作业设计与实践,以思想政治课作业为媒介和桥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理清逻辑理路,明晰内在要求,挖掘共同价值,找到实施路径,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协调融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科素养.在顺应减负增效和新高考的同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核心素养跨学科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