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ncRNA MIAT、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何倩影刘洋李红强
    216-21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LIM和SH3 蛋白1(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63 例甲状腺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测定Ln-cRNA MIAT、LASP1 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LncRNA MIAT、LASP1 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随访3 年,分析LncRNA MIAT、LASP1 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LncRNA MI-AT相对表达量与LASP1 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有统计学差异(P<0.05).LncRNA MIAT、LASP1 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LncRNA MIAT高表达、LASP1 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 年生存率低于LncRNA MIAT低表达、LASP1 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ncRNA MIAT、LASP1 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现为高水平,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甲状腺癌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IM和SH3蛋白1预后生存率临床分期

    膀胱癌组织中MYBL2、AGR2、PAX8及NR4A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马冰冰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 亚型(MYBL2)、前梯度蛋白2(AGR2)、配对盒基因 8(PAX8)、核受体亚家族4 成员3(NR4A3)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87 例膀胱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病灶边缘≥3 cm),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比两者MYBL2、AGR2、PAX8、NR4A3表达差异;收集患者年龄等资料,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随访1 年,分析四者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MYBL2、AGR2、PAX8 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NR4A3 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YBL2、AGR2、PAX8、NR4A3 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年,MYBL2、AGR2、PAX8 阳性表达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NR4A3 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YBL2、AGR2、PAX8、NR4A3 在膀胱癌组织内呈异常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关性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金文霞李世良
    222-22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完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 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60 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血开展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CYFPA21-1)检测,比较2 组间CEA、CA153、CYFPA21-1 水平差异,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TNM 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 CEA、CA153、CYFPA21-1 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 CEA、CA153、CYFPA21-1 水平为(34.58±4.35)ng/mL、(53.84±5.37)U/mL、(10.69±1.42)ng/mL,高于对照组的(1.45±0.26)ng/mL、(10.21±1.58)U/mL、(1.36±0.2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低中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EA、CA153、CYFPA21-1 水平高于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53、CYFPA21-1 在肺癌中存在较高表达,且其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可通过检测该类指标来评估肺癌病情,以开展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肺癌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

    FASN、UBE2C、IGF-1在老年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

    余雯莉
    22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N)、泛素偶联酶2C(UBE2C)、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在老年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60 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采集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FASN、UBE2C、IGF-1 表达;分析FASN、UBE2C、IGF-1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FASN、UBE2C、IGF-1 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FASN、UBE2C、IGF-1 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N、UBE2C、IGF-1 与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MI)、肿瘤部位无关(P>0.05);FASN、UBE2C、IGF-1 与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FASN、UBE2C、IGF-1 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37.50%(18/48)、38.46%(20/52)、33.33%(15/45)]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5.00%(9/12)、87.50%(7/8)、80.00%(12/15)].结论 FASN、UBE2C、IGF-1 在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癌组织内呈高表达,其表达与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阳性表达患者预后更差.

    脑胶质瘤脂肪酸合成酶生存率预后

    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对PRL、GH、ACTH的影响

    司建伟王松鹤杨俊杰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手术和显微镜下切除手术对垂体腺瘤(P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的60 例PA患者,按照手术切除方式的不同分成显微组(28 例)和内镜组(32 例).显微组行显微镜下切除手术,内镜组行神经内镜下切除手术.比较2 组的肿瘤全切率、围术期指标(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激素(PRL、GH、ACTH)水平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内镜组的肿瘤全切率为93.75%,高于显微组的71.43%(P<0.05);内镜组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均低于显微组(P<0.05).2 组手术后的PRL、GH、ACTH水平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术后内镜组的激素水平均低于显微组(P<0.05).内镜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9.38%,低于显微组的35.71%(P<0.05).结论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较显微镜下切除更加显著,能改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降低激素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经鼻蝶入路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垂体腺瘤激素水平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乃馨单单单张继露王贝...
    23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 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2 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 例患者共26 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67%(26/12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通气方式、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 岁、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前白蛋白水平<30 g/L、单肺通气、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FEV1/FVC)<70%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且OR>1).结论 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且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肺部感染食管癌根治术影响因素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分析

    姚俊丁芮袁文明郑守华...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tHPP)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2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tHPP分为tHPP组与非tHPP组.收集2 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肿瘤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纳米炭示踪剂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tH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2 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 18 例发生tHPP,发生率为25.00%(18/7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肿瘤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纳米炭示踪剂与患者术后并发tHPP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4 cm、开放性手术、双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范围双侧、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26 ng/ml、未使用纳米炭示踪剂为患者术后并发 tHP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肿瘤长径≥4 cm、开放性手术、双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范围双侧、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26 ng/ml、未使用纳米炭示踪剂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 tHPP的高危因素,临床需尽早识别该类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tHPP的发生.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根治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影响因素

    Tis~T1期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受累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刘博许妍栗文菊罗执芬...
    241-24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is~T1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脏层胸膜受累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4 例Tis~T1 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术后将病理标本送检,明确患者胸膜脏层浸润(VPI)状态,依据VPI分为分为PL0 组与PL1/PL2 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脉管瘤栓、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基础疾病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资料.分析VPI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84 例患者中 18 例合并VPI,脏层胸膜受累率为 21.43%(18/84);PL1/PL2 组肿瘤大小2~3 cm、术前CEA水平≥3.5 ng/L占比高于PL0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1/PL2组淋巴结转移率、N2 比率高于PL0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s~T1 期NSCLC患者VPI与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当合并VPI时则需考虑存在淋巴结转移,术中应予以广泛淋巴结清扫,避免术后复发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受累淋巴结转移预后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iR-25、miR-29A、miR-126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赵芳韩凯丽张玉珠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SCLC患者80 例分为2 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VATS.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微小核糖核(miR)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并随访 1 年,统计两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miR-25、miR-29A、miR-126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 1 年,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早期NSCLC患者中采用VATS治疗创伤更小,可有效调节血浆miR-25、miR-29A、miR-126 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

    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免疫功能微小核糖核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引流管的效果对比

    朱正帅刘双双杨子林
    248-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引流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16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 例)与观察组(5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观察组采用 16F超细引流管,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1 d、2 d、3d时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 1 d、2d、3d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28F胸腔闭式引流管比较,16F超细引流管可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