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70 例肺癌合并院内感染患者,采集痰液、尿液等标本,行细菌培养.统计70 例肺癌合并院内感染者感染的部位与病原菌分布特征.另随访1 年,依据临床结局将70 例患者分为死亡组(n =19)与生存组(n =51),收集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分析肺癌合并感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70 例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比为51.43%(36/70),其他依次为泌尿道感染[21.43%(15/70)]、口咽部感染[18.57%(13/70)]、胃肠道感染[5.71%%(4/70)].70 例患者的痰液、尿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81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 株,占比56.79%(46/8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0.86%(25/81)]、肺炎克雷伯菌[16.05%(13/81)]、铜绿假单胞菌[7.41%(6/81)];革兰阳性菌 30 株,占比 37.04%(30/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22%(18/81)]、表皮葡萄球菌[11.11%(9/81)];真菌5 株,占比 6.17%(5/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理类型与肺癌合并院内感染患者预后无关(P>0.05),白蛋白水平、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35 g/L(β:3.004,Wald:19.403,95%CI:5.297~76.701)、有感染性休克(β:2.441,Wald:15.049,95%CI:3.345~39.397)、临床Ⅲ~Ⅳ期(β:2.290,Wald:13.828,95%CI:2.953~32.993)为肺癌合并院内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白蛋白<35 g/L、有感染性休克、临床Ⅲ~Ⅳ期等是影响患者预后主要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