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与直肠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梁硕黄诚简雪峰
    1393-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直肠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19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期及不同预后患者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和CA19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Ⅰ~Ⅳ期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分期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 良组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均明显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53、CA724、CA199、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3~T4)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CEA、CA153、CA724及CA199水平单独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 AUC 分别为 0.825、0.803、0.793、0.766,灵敏度分别为 73.08%、67.31%、69.23%、71.15%,特异度分别为85.61%、84.89%、86.33%、87.05%;血清 CEA、CA153、CA724 及 CA199 水平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 AUC 为 0.883(95%CI:0.828~0.925),显著大于血清 CEA 单独预测的 AUC(Z=2.134,P=0.033)、CA153 单独预测的 AUC(Z=2.167,P=0.030)、CA724 单独预测的 AUC(Z=2.288,P=0.022)和 CA199 单独预测的 AUC(Z=2.801,P=0.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CA153、CA724和CA199水平与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且四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直肠癌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724糖类抗原199预后

    激肽释放酶-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唐海利师娇娇杨小军杨小周...
    1398-1403,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激肽释放酶-10(KLK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进展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TC患者组织和细胞系中KLK10表达水平.通过CCK-8和Annexin-V/PI凋 亡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此外,测定各组细胞葡萄糖消耗、乳酸产生和ATP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K/SRC/PI3K/AKT轴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PTC组织和细胞中KLK10 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沉默KLK10细胞活力较对照组减弱,而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强.同时,与si-NC组相比,si-KLK10组葡萄糖消耗、乳酸产生和ATP浓度均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KLK10过表达组的结果与沉默KLK10组相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KLK10过表达组FAK、SRC、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KLK10通过FAK/SRC/PI3K/AKT轴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葡萄糖代谢和恶性进展.

    激肽释放酶-10甲状腺乳头状癌葡萄糖代谢

    血清IGFBP7、CA199、GDF-15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胡江伟张巍巍刘士凯
    1404-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糖类抗原199(CA19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CRC患者为CRC组(n=87),收集整理其肿瘤位置、病理类型、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另选取同期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良性疾病组(n=87),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87).ELISA法检测血清IGFBP7、GDF-15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A199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RC患者IGFBP7、CA199、GDF-15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血清IGFBP7、CA199、GDF-15诊断CRC的临床价值.结果 CRC组、良性疾病组血清IGFBP7、CA199、GDF-1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RC组血清IGFBP7、CA199、GDF-15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淋巴结发生转移、TNM分期为Ⅲ+Ⅳ、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CRC患者IGFBP7、CA199、GDF-15高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发生转移、TNM分期为Ⅰ+Ⅱ、细胞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CRC患者(P<0.05);IG-FBP7、CA199、GDF-15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其对应的低表达组(P<0.05);淋巴结转移、TNM分期、IG-FBP7、CA199、GDF-15均是CR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IGFBP7、CA199、GDF-15三项联合诊断CRC的AUC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三者联合 vs IGFBP7=4.086、Z三者联合 vs CA199=4.815、Z三者联合 vs GDF-15=5.477,P均<0.05).结论 CRC患者血清IGFBP7、CA199、GDF-15表达水平升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密切,三项指标联合诊断CRC具有较高的效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糖类抗原199生长分化因子15结直肠癌

    癌旁组织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杜云辉屈中玉刘越孙星...
    1410-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癌旁组织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的101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标本,按照是否有抗酸药治疗史分为无抗酸药治疗史组和有抗酸药治疗史组.腹腔镜手术前准备与常规开腹手术一致,首先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由肿瘤部位的不同行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均存在CD80、CD86以及HLA-DR表达,CD80、CD86以及HLA-DR在胃癌组织中均表达于细胞膜,CD8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47%(54/10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71%(29/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2,P<0.05);CD86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2.18%(83/10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6.24%(77/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2,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无抗酸药治疗史组CD8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有抗酸药治疗史组(P<0.05),CD86蛋白表达水平与有抗酸药治疗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G3级患者胃癌组织中CD8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分级G1、G2级患者(P<0.05),有肌层浸润和肿瘤远处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CD80表达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和肿瘤远处转移患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分化患者CD8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分级、肿瘤分化、肌层浸润以及肿瘤远处转移患者CD86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CD80检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患者胃癌早期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显示,CD80诊断结果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2%,假阳性率为28%,假阴性率为14%,约登指数为0.58.癌旁组织CD86检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患者胃癌早期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显示,CD86诊断结果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64%,假阳性率为36%,假阴性率为18%,约登指数为0.46.结论 癌旁组织CD80和CD86检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患者胃癌早期诊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而CD80比CD86筛检价值更高.癌旁组织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检测提高抗酸药治疗史高危患者胃癌早期诊断灵敏度临床可行,有助于胃癌的早期临床筛检.

    癌旁组织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抗酸药胃癌早期诊断

    宫颈癌患者血清IL-10、CD4表达及其与HPV分型的关系

    王珂胡东坡蔚利纳
    1415-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分化决定簇抗原4(CD4)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归入宫颈癌组,另收集同期就诊的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女性资料分别归入癌前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血清IL-10、CD4表达、宫颈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间血清IL-10、CD4表达、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HPV分型、不同HPV分型间血清IL-10、CD4表达.结果 3组IL-10水平: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健康对照组(P<0.05);3组CD4水平: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健康对照组(P<0.05).Ⅲ~Ⅳ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CD4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CD4水平低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占比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经卡方检验Phi系数分析显示,高危HPV分型与宫颈癌发生间有关(Phi=0.016,P=0.032).高危型血清IL-10水平高于低危型,CD4水平低于低危型(P<0.05).结论 血清IL-10、CD4与宫颈癌发生、HPV分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IL-10水平越高、CD4水平越低,则患者发生高危HPV感染几率越大,宫颈癌发生风险越高.

    宫颈癌白介素10分化决定簇抗原人乳头状瘤病毒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及与其术后转归的相关性

    王玉霞吴坤英张苗苗林雁...
    1419-1422,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HE)4表达水平及与其术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3例,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于术后12个月行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收集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学指标对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结果 截止于随访终点,93例子宫肌瘤患者中15例复发,复发率为16.13%.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年龄、身体体质量指数、肌瘤位置、分娩史和术前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复发组最大肌瘤直径>10 cm、多发肌瘤数目、初潮年龄≤13岁的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肌瘤直径和术后1个月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均为影响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6.334、7.486、7.345、8.423,P<0.05).ROC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评估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834、0.836和0.846.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有关,可作为术后转归评估的辅助性指标.

    子宫肌瘤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复发

    HHLA2、FOXO3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曹非张国耀孙文洁
    1423-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HLA2与转录因子FOXO3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47例接受检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HLA2和FOXO3A表达进行测定.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HHLA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57.1%vs 42.9%),FOX3OA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34.7%vs 65.3%)(P<0.05);HHLA2蛋白与TNM分期、淋巴结状态和复发显著相关,FOX3OA仅仅与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复发、HHLA2阳性和FOXO3A阴性与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HHLA2阳性、FOXO3A阴性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HLA2阴性、FOXO3A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HHLA2阳性、FOXO3A阴性患者(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HLA2蛋白表达升高与FOXO3A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FOXO3AHHLA2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预后

    氧化应激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测肺腺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及肿瘤微环境分析

    张钰刘雨邱云李福星...
    1428-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氧化应激相关的LncRNA对肺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转录组数据和相应的LUSC临床信息.筛选肿瘤与癌旁正常组织间OS基因的异常表达,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8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同时建立了基于风险评分的Nomo图,该图对LUSC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结果 根据8个基因模型中位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生存分析表明,这8个与氧化应激相关的LncRNA在LUAD的预后风险模型中相对可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LUAD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另发现高危组LUAD患者的基质、免疫和评价评分显著较高,提示TME(tumor microenvironment)不同于低危组,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更好的决策.结论 构建一个新的氧化应激相关的lncRNAs信号来预测预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指导今后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LUADlncRNA氧化应激生物信息学肿瘤免疫

    血管生成拟态、Cripto-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羽飞马莉李楠冯振中...
    1434-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因子.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5例NSCLC患者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形成和Cripto-1的表达水平.结果 Cripto-1在NSCLC中的表达率(56.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36.6%)(P<0.001).37.2%的NSCLC组织中存在VM,但在正常肺组织中未发现VM(P<0.05).Cripto-1表达与VM形成显著相关(P<0.001).高水平的Cripto-1和VM形成会导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降低(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Cripto-1上调、VM形成、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反映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结论 Cripto-1和VM水平在NSCLC中显著升高,可能作为免疫标志物来预测该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肺肿瘤Cripto-1血管生成拟态免疫组织化学

    IGF-1、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卫岳晓静赵晓光李军民...
    1439-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NSCLC患者作为肺癌组,8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入院第2 d时空腹静脉血4 ml,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IGF-1、IGFBP-3含量.对比两组受检者血清IGF-1、IGFBP-3差异,分析血清IGF-1、IGFBP-3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IGFBP-3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NSCLC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侵犯T1~T2、Ⅰ~Ⅱ期NSCLC患者血清IGF-1水平低于T3~T4、Ⅲ期者,IGFBP-3水平高于T3~T4、Ⅲ期者,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IGF-1水平高于T3~T4者,IGFBP-3水平低于T3~T4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IGF-1水平与NSCLC患者局部侵犯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血清IGFBP-3-水平与NSCLC患者局部侵犯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表达异常,其水平高低与患者局部侵犯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非小细胞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相关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