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用菌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用菌学报
食用菌学报

曹晖

季刊

1005-9873

xx8@saas.sh.cn;shiyongjunxuebao@126.com

021-62209894

201403

上海市金齐路1000号

食用菌学报/Journal Acta Edulis Fung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用菌学报》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活性成分、栽培技术和环境控制、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主要读者对象是食用菌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供销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欢迎广大食用菌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读者积极投稿、订阅。2008年《食用菌学报》为A4版,90页,每期定价15元,全年订价82元(含挂号邮寄费)。自办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用菌栽培发展历程

    谭琦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食用菌从野生、人工干预到人工栽培的发展历程,介绍食用菌栽培方式和栽培模式,总结中国为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展望食用菌栽培发展的方向.

    栽培历史栽培方式栽培模式

    白灵侧耳ACC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田雨郝刘斌李海康冯璠...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克隆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乙酷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白灵侧耳ACC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基于白灵侧耳ACC与灰盖鬼伞(Coprinopsis cinerea)、糙皮侧耳(P.ostre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刺芹侧耳(P.eryngii)等16个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pH为3、4、5、6、7、8、9、10、11、12时的白灵侧耳ACC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白灵侧耳ACC DNA长度为7 366 bp,包含12个内含子和13个外显子,cDNA长度为6 696 bp,共编码2 231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247 400,白灵侧耳ACC为酸性、不稳定的亲水蛋白质,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可能存在于细胞质、细胞核或过氧化物酶体中,主要由α螺旋、无规卷曲、β折叠和β转角组成,含有ACC中心区、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质和羧基转移酶4个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树表明,白灵侧耳ACC的氨基酸序列与担子菌中的刺芹侧耳相似度较高;与对照组(pH5.42)相比,pH为6、7、8、9、10、11时,ACC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

    白灵侧耳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克隆系统发育表达

    糙皮侧耳BAG家族蛋白鉴定及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于振田甜刘元栋麦非凡...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NCBI、JGI数据库检索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BAG蛋白(PoBAGs),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测定不同发育(菌丝、原基、子实体)阶段和高温(42 ℃)、低温(4℃)胁迫时PoBAG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检索到3个(分别命名为PoBAG-1、PoBAG-2、PoBAG-3)具有BAG结构域的蛋白,其中,PoBAG-1、PoBAG-2还分别含有1个IQ基序和类泛素化结构域;PoBAG-1、PoBAG-3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且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PoBAG-2为亲水性稳定蛋白,与其他具有类泛素化结构域的BAG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与菌丝相比,3个PoBAGs在原基和子实体中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与对照(25 ℃)相比,42℃高温胁迫时,PoBAG-1、PoBAG-3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oBAG-2显著下调;4℃低温胁迫时,PoBAG-1和PoBAG-2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oBAG-3显著下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BAG家族蛋白在糙皮侧耳生长发育以及温度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糙皮侧耳BAG家族蛋白qRT-PCR生长发育温度胁迫

    基于灰树花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开发

    高章会华蓉孙达锋李雪松...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2个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株及已公布的灰树花基因组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设计192对SSR引物研究灰树花基因组SSR类型及分布.结果表明:总计检索到5种SSR类型的666个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最多(52.70%),是灰树花SSR的主要类型;二核苷酸SSR位点占比为32.43%;四、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较多,但数量较少.由验证实验得到1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55个等位基因位点,15对SSR引物的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817、0.506、0.442和0.397.基于15对SSR引物进行灰树花DNA指纹编码构建,获得12个灰树花菌株唯一的30位数分子指纹数据库编码,可对每一个灰树花菌株进行精准鉴定.

    灰树花基因组SSR标记开发

    白肉灵芝'云灵3号'选育

    吴晓蕖刘艳芳张劲松何俊...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云南省内收集野生子实体,经过鉴定和组织分离获得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菌株,以菌株L4439作为对照,通过初筛、复筛、区别性鉴定、中试和多年多点示范栽培选育菌株.结果表明:选育的菌株L4968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子实体呈红褐色、漆样高光泽,同心环纹和放射状纵脊明显,菌盖长度为(15.08±0.12)cm,菌盖宽度为(12.23±0.09)cm,菌肉厚度为(0.81±0.02)cm,菌柄长度为(7.25±0.10)cm,菌柄直径为(2.75±0.07)cm,每袋子实体鲜重为(84.98±1.41)g,生物学效率为(15.45±0.26)%,栽培周期为(85.00±0.82)d,出菇整齐,栽培性状稳定,栽培产量较高,该菌株适宜在云南及周边地区进行设施化和林下仿生栽培.2023年,菌株L4968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品种名称为'云灵3号'.

    白肉灵芝选育品种栽培

    近烟色离褶伞生物学特性及驯化

    张巍镫陈卫民马渊浩刘萍...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云南省曲靖市采集近烟色离褶伞(Lyophyllum pallidofumosum)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株YAASM6292,研究其最适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并驯化,测定子实体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菌株YAASM6292的最适碳源、氮源、pH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5.0,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镁在24、26℃培养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通过覆土栽培首次获得近烟色离褶伞子实体,其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研究结果可为离褶伞属物种栽培和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离褶伞驯化栽培培养基重金属

    高温对香菇菌丝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胁迫等级构建

    师子文吴杰胡素娟张玉亭...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香菇(Lentinula edode)'豫香1号'为参试菌株,模拟夏季高温季节气温变化特点,设置15个高温胁迫处理:H1(30 ℃,12h)、H2(33 ℃,12 h)、H3(33 ℃,24 h)、H4(33 ℃,48 h)、H5(36 ℃,48h)、H6(39 ℃,4h)、H7(39 ℃,8h)、H8(39 ℃,12h)、H9(39 ℃,48h)及 H10~H15(36 ℃每天4h,连续 2、4、6、8、10、12 d),对照在25℃下培养(CK),研究高温胁迫对香菇菌丝生长、细胞形态,胞外漆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活性,邻氨基苯甲酸合酶(TrpE)、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TPS)、过氧化氢(H2O2)含量,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关键生理指标,计算不同处理的高温胁迫指数(Z),根据Z值划分胁迫等级,引入胁迫积温指数(ATSI)建立高温和持续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升高及时间延长,香菇菌丝生长速度降低,菌丝胞外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下降,TrpE、TPS、H2O2含量和ROS水平上升.以H2O2、TrpE、TPS含量和胞外漆酶活性为关键指标,根据Z值将高温胁迫划分为4个等级,轻度(1.5<Z≤3.0)、中度(3.0<Z≤4.5)、重度(4.5<Z≤6.0)、特重度(6.0<Z).处理H1~H5和H10~H15的Z值与其ATSI值呈极显著正相关,Z值随ATSI值的变化较小;处理H6~H8的Z值与其ATSI值呈显著正相关,但Z值随ATSI值的变化较大;处理H9受高温胁迫后,菌丝完全不能恢复生长.研究结果可为香菇栽培温度调控管理及高温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香菇高温胁迫指数胁迫积温指数胁迫等级

    蜗牛酶改性金针菇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优化及其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闫宇轩吴伟杰陈惠陈正行...
    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蜗牛酶(snailase)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进行改性,以改性后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测定不同SDF含量改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利用蜗牛酶改性金针菇IDF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蜗牛酶使用量2%、酶解时间14 h、酶解温度35 ℃、pH7.0,该条件下SDF得率为14.38%;与未改性样品相比,改性后样品SDF含量增加363.87%;改性后样品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葡萄糖透析延缓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SDF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前后的样品均在3 400、1 739、1 000~1 300 cm-1有糖类的伸缩振动特征峰,但改性后样品的透射率明显低于未改性样品.扫描电镜和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改性膳食纤维出现大量片层以及少量蜂窝结构,整体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增大,且随着样品中SDF含量增而更明显.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蜗牛酶改性处理未使金针菇IDF的晶体构型发生变化,仅衍射强度有所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蜗牛酶能使金针菇不溶性膳食纤维中的葡聚糖及半纤维素发生分解,从而提高其可溶性,改善其理化性质.

    金针菇膳食纤维工艺优化酶改性

    菌株和栽培地对香菇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分子量分布特征的影响

    罗佳沈学香刘利平冯杰...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栽培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38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多糖含量,并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法分析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依据出峰时间和出峰数量将样品进行分组,对每组图谱进行组内及组间相似度评价,并比较组内和组间样品多糖含量;随机选择4个菌株,分别栽培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和湖北省随州市,比较同一菌株不同栽培地所产香菇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多糖含量为2.35%~7.82%,均值为4.98%,变异系数较大,达28.43%.依据出峰情况可将样品分为6组(A~F),其中P1为共有峰,出峰时间均在22.3~26.0 min,重均分子量为4.259× 106~1.039× 107 g·mol-1,各组的P2保留时间有较大差异,重均分子量均大于106 g·mol-1,P3只存在于D、E、F组,出峰时间均在30 min后,重均分子量为2.415×105~5.235×106 g·mol-1.组内样品相似度为0.915~0.997,组间除A组和B组相似度为0.847,其余组均小于0.7,且多糖含量与分子量分布图谱不存在相关性.同一菌株不同栽培地的香菇子实体多糖分子量分布中峰的数量和多糖含量均有差异.研究结果为提取香菇多糖选取优良子实体原料提供参考.

    不同菌株香菇多糖含量分子量分布

    中国块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阮进基冯玮星云少君冯翠萍...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中国块菌(Tuber sinense)营养成分,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实验Ⅰ组(99%基础饲料+1%中国块菌粉末)、实验Ⅱ组(95%基础饲料+5%中国块菌粉末),测定12、24、36 d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白细胞数量,五类白细胞、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清中IgG含量,并检测在36 d时小鼠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Ⅱ组的脾脏指数在36 d时显著降低;实验Ⅰ组的白细胞总数在12、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在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的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在12、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T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的血清中IgG含量在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在12、24、36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实验Ⅱ组的脾脏中TNF-α表达量在36 d时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块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中国块菌免疫脏器指数白细胞IgG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