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朱曼璐 袁湘芷

月刊

1008-5971

syxnfzz@126.com

0310-2067118,15188828922,010-63295466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Journal 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心脑肺血管病及其有关的学术性期刊,以实用为主,报道国内有关心脑肺血管疾病的预防、医疗、科研成果,并介绍基础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及时反映国内外医学科学的动向与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科技传播与交流。本刊以临床为主,防治结合,面向基层,兼顾提高为宗旨。以高、中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5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更新要点解读

    林凯洵张昊天王妍王杰萍...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5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以下简称《GOLD 2025》)于2024-11-11重磅更新.与《2024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相比,《GOLD 2025》删除了第六章COVID-19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内容,并新增或更新了多项内容:(1)新增肺功能的发展轨迹;(2)新增微生态失衡;(3)新增肺功能检查内容;(4)新增COPD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内容;(5)更新了胸部CT评估相关内容;(6)新增气候变化对COPD的影响;(7)更新了疫苗接种建议;(8)更新了随访期间药物治疗;(9)新增远程医疗在肺康复、自我管理中的实施;(10)更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管理内容;(11)更新了COPD合并症相关内容.本文主要对《GOLD 2025》重要新增或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以期规范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建议.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诊断疾病管理疾病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CD64指数联合sTREM-1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研究

    钮栋华朱立成朱麒霖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簇分化抗原64(CD64)指数联合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0 d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41)和预后良好组(n=8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sTREM-1及二者联合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有糖尿病史者占比、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64指数、sTREM-1高于预后良好组,白蛋白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7,95%CI(1.007~1.195)]、糖尿病史[OR=8.466,95%CI(1.236~57.979)]、CRP[OR=1.345,95%CI(1.125~1.607)]、PCT[OR=2.372,95%CI(1.525~3.691)]、CD64指数[OR=2.251,95%CI(1.155~4.386)]、sTREM-1[OR=1.164,95%CI(1.006~1.346)]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sTREM-1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23~0.952)]、0.855[95%CI(0.780~0.931)]、0.957[95%CI(0.920~0.994)].二者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大于CD64和sTREM-1单独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AUC(P<0.05).结论 CD64指数、sTREM-1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肺炎老年人簇分化抗原64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预后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乳酸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的影响

    郝俐郑志龙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乳酸(LAC)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2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99例RM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个月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M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分析sTREM-1、LAC及二者联合对RM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病程长于预后良好组,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LOD-2)评分、重症者占比及CRP、sTREM-1、LAC高于预后良好组,氧合指数(OI)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OD-2评分[OR=4.314,95%CI(1.673~11.125)]、病情严重程度[OR=6.391,95%CI(1.518~26.904)]、sTREM-1[OR=3.199,95%CI(1.190~8.603)]、LAC[OR=2.640,95%CI(1.068~6.527)]是RMP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TREM-1、LAC及二者联合预测RMP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93[95%CI(0.769~0.963)]、0.792[95%CI(0.675~0.882)]、0.921[95%CI(0.823~0.987)].结论 sTREM-1、LAC是RMP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RMP患儿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二者联合预测的价值较高.

    肺炎,支原体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乳酸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风险预测模型

    徐湘曹玲赵艾红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可解释机器学习(ML)模型来预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风险.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0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难治性MPP患儿21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难治性MPP患儿作为外部验证集.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3∶2比例将212例患儿分为训练集(n=127)和测试集(n=85),使用R 4.4.1版软件构建9种ML模型,分别为灵活判别分析(FDA)、梯度增强机(GBM)、线性判别分析(LDA)、逻辑回归(LR)、混合判别分析(MDA)、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随机抽样10次,并通过ROC曲线评估9种ML模型的预测效能.根据Shapley加法解释(SHAP)指南解释和可视化XGBoost模型,并绘制SHAP直方图、SHAP摘要图.绘制ROC曲线以评估XGBoost模型预测难治性MPP患儿发生BO的效能.以1例发生BO的患儿、1例未发生BO的患儿为例,基于SHAP直方图和SHAP摘要图结果可视化XGBoost模型.结果 212例难治性MPP患儿中34例发生BO,BO发生率为16.0%.BO患儿发热时间长于非BO患儿,峰值温度、喘息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高于非BO患儿,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肌酐(Cr)低于非BO患儿(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难治性MPP患儿发生BO的AUC均值分别为(0.997±0.002)、(0.964±0.014),大于其他ML模型.因此,后续选择XGBoost模型进行解释和可视化.SHAP直方图显示,LDH、CK-MB、峰值温度、发热时间、D-D、CRP、Cr、Hb、ALB、喘息、ALT、低氧血症的SHAP值分别为0.168、0.081、0.034、0.029、0.024、0.023、0.023、0.013、0.013、0.008、0.006、0.004;SHAP摘要图显示,12个特征变量预测BO风险时SHAP值存在"两端分离"现象.外部验证集难治性MPP患儿BO发生率为17.5%(18/10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预测外部验证集难治性MPP患儿发生BO的AUC为0.842[95%CI(0.762~0.910)].基于SHAP直方图和SHAP摘要图结果可视化XGBoost模型,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预测1例BO患儿发生BO的风险为0.991,预测1例非BO患儿发生BO的风险为0.005.结论 基于SHAP值的可解释XGBoost模型对难治性MPP患儿发生BO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器学习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许如丽倪春梅李眉王伏东...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集(156例)与验证集(68例).收集母亲及早产儿情况,根据是否发生VAP将建模集早产儿分为VAP组和非VAP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DS早产儿发生VAP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及rms程序包建立RDS早产儿发生VAP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采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对RDS早产儿发生VAP的预测价值.结果 建模集156例早产儿中74例发生VAP,发生率为47.44%.VAP组与非VAP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重复插管上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CIS、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重复插管上机次数是RDS早产儿发生VA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RDS早产儿发生VAP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和验证集RDS早产儿发生VAP的AUC分别为0.958[95%CI(0.914~0.999)]、0.875[95%CI(0.723~0.951)].结论 NCIS、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重复插管上机次数是RDS早产儿发生VAP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RDS早产儿发生VAP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婴儿,早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影响因素分析列线图

    纤维连接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杨宏飞邵良发张启杰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56例和无MACE组29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分析FN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Killip分级、LVEF、FN、HDL-C、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6,95%CI(1.015~1.119)]、Killip分级[OR=1.969,95%CI(1.296~2.992)]、LVEF[OR=0.946,95%CI(0.908~0.986)]、FN[OR=1.031,95%CI(1.013~1.050)]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N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发生MACE的AUC为0.825[95%CI(0.768~0.881)].结论 FN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发生MACE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纤维连接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血尿酸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董静杰唐检明
    36-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血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5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IN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CIN组(n=65)和非CIN组(n=43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β2-MG、血尿酸及二者联合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IN的预测价值.结果 CIN组年龄大于非CIN组,β2-MG、血尿酸高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69,95%CI(1.152~4.085)]、β2-MG[OR=4.982,95%CI(2.170~11.437)]、血尿酸[OR=4.236,95%CI(2.015~8.904)]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β2-MG、血尿酸及二者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66[95%CI(0.727~0.803)]、0.768[95%CI(0.729~0.805)]、0.853[95%CI(0.819~0.883)],二者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IN的AUC大于β2-MG、血尿酸单独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IN的AUC(P<0.05).结论 β2-MG、血尿酸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IN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CIN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肾病β2微球蛋白尿酸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唐芮禹玲陈骅李征...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SIAE)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4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IAE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建模集(n=169)和验证集(n=7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疾病了解情况、社会支持度、家庭关怀度、自我感受负担.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中文版MUIS评分22~66分为低水平,≥67分为中高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中rms程序包建立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ROC曲线.结果 建模集169例患者中,93例疾病不确定感为低水平(低水平组),76例为中高水平(中高水平组).中高水平组有术后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家庭关怀度低下、自我感受负担重度者占比高于低水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术后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家庭关怀度低下、自我感受负担重度为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术后并发症时,赋分85分;社会支持度低下时,赋分93分;家庭关怀度低下时,赋分100分;自我感受负担重度时,赋分82分.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AUC分别为0.806[95%CI(0.738~0.874)]、0.870[95%CI(0.787~0.954)].结论 有术后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家庭关怀度低下、自我感受负担重度为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有一定预测价值.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疾病不确定感危险因素列线图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王永霞蒋丽军翟秀玲姚娣...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BA)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0例BA患儿,按照7∶3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集(252例)和验证集(108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BA患儿治疗依从性将训练集中BA患儿分为依从性好组(n=124)和依从性差组(n=12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A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R 3.6.3软件及"rms"程序包建立BA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训练集与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采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对训练集与验证集BA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预测价值.结果 依从性差组与依从性好组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长对BA知识了解情况、家长对医护人员信任程度、有不良反应者占比和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08,95%CI(1.720~5.260)]、不良反应[OR=4.246,95%CI(2.229~8.088)]、病情严重程度[OR=3.195,95%CI(1.812~5.632)]是BA患儿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BA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预测BA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AUC分别为0.743[95%CI(0.682~0.804)]、0.778[95%CI(0.691~0.866)].结论 年龄、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是BA患儿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BA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及一定区分能力.

    支气管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列线图

    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基线BMI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

    冶成芳骆秦孙乐赵小琴...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基线BMI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9年塔城地区额敏县体检人群中的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8 1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BMI<18.5 kg/m2为低体质量,18.5~23.9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收集研究对象的随访资料,包括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束时BMI.根据基线BMI及随访结束时BMI,将BMI变化情况分为4类,分别为持续正常(基线和随访结束时体质量均正常)、持续异常(基线时和随访结束时均超重或肥胖)、逆转正常(基线时超重或肥胖,随访结束时体质量正常)、转归异常(基线时体质量正常,随访结束时超重或肥胖).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基线BMI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结果 8 150例受试者的基线BMI情况:正常2 694例(33.1%),超重3 195例(39.2%),肥胖2 261例(27.7%);BMI变化情况:持续正常1 880例(23.1%),持续异常4 201例(51.5%),逆转正常1 255例(15.4%),转归异常814例(10.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TC、TG、HDL-C、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调整性别、年龄后,超重、肥胖仍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TC、TG、HDL-C、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持续异常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TC、TG、HDL-C、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逆转正常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TG、H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转归异常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TG、H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调整性别、年龄后,持续异常仍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TC、TG、HDL-C、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逆转正常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及TG、H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转归异常仍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TG、H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超重、肥胖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TC、TG、HDL-C、LDL-C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时和随访结束时均超重或肥胖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TC、TG、HDL-C、LDL-C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时超重或肥胖,随访结束时体质量正常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及TG、HDL-C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时体质量正常,随访结束时超重或肥胖是40岁及以上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TG、HDL-C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前期人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