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韩盛玺

双月刊

1672-6170

syyylc@vip.sina.com

028-87714683

610072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Journal 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个综合性的医学杂志,由201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其中由3名院士担任本刊名誉主编, 学术委员和编委由全国医学领域各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工作组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心脏重症与辅助支持专业委员会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黄克力...
    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在我国取得迅猛发展,但其仍属于高度专业性的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前国内多数单位开展例数少.临床关注仍然主要在围手术期,在LVAD患者精细化管理、康复训练、院外培训护理、心理支持、精确随访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LVAD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多学科专业团队协作,包括心血管内、外科,重症医学、超声心动图、麻醉,护理、感染、营养、康复、心理、LVAD协调员等.为此,由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心脏重症与辅助支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发起并组织此领域专家商讨制定LVAD植入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规范,以期对国内该技术领域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高LVAD植入前评估、临床手术和围术期管理质量,更好地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左心室辅助终末期心力衰竭围术期共识

    胰高血糖素样肽2受体基因对肝癌的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影响

    毛春虎陈雨恒陈果唐浩...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 受体(glucagon like peptide 2 receptor,GLP2R)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与正常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寻其在肝癌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作用.方法 使用TIMER 2.0 数据库探寻GLP2R在各种肿瘤组织及其对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下载TCGA 数据库的肝细胞肝癌数据集,使用R软件探究GLP2R在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GLP2R表达水平与HCC预后的关系;使用R软件对肝癌数据集分析得到差异基因;使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GLP2R与差异基因互作网络,获取关键基因;对GLP2R与关键基因做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GLP2R与关键基因行GO分析富集通路;使用TIMER2.0 数据库,探究GLP2R与TIMER、CIBERSORT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利用CIBERSORT进一步分析肝癌中浸润免疫细胞的差异性.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GLP2R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低表达GLP2R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好,GLP2R可作为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GO富集分析显示GLP2R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对胰高血糖素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中;肝癌组织中GLP2R的表达与 CD8+T 细胞的免疫浸润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GLP2R 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低表达的GLP2R与肝癌患者较好预后相关,并且影响HCC免疫浸润水平.GLP2R基因可作为HCC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胰高血糖素样肽2受体GLP2R肝癌预后免疫细胞浸润

    疾病感知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益处发现间的中介作用

    郭人毓王文万文锦崔昕燕...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变应性鼻炎(AR)患者益处发现水平现状,分析益处发现与疾病感知、应对方式的关系,明确疾病感知在AR患者应对方式与益处发现的中介效应,为制定干预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2 年7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AR患者225 例,使用一般调查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量表(BIP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益处发现量表(BFS)进行调查.结果 ① AR患者益处发现总分(49.58±7.23)分,疾病感知评分(42.49±8.75)分,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19.15±3.56)分、(15.13±3.02)分、(9.43±2.86)分;② 不同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患者益处发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益处发现与面对成正相关性(r=0.512,P<0.05),与疾病感知、屈服成负相关性(r=-0.361,r =-0.056.P<0.05);疾病感知与面对成负相关性(r=-0.214,P<0.05),与回避、屈服成正相关性(r=0.223,r=0.612,P<0.05);④ 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疾病感知、面对、屈服是AR患者益处发现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⑤ 疾病感知对益处发现产生间接效应(β=0.298,P<0.001),中介效应占比36.61%(0.298/0.814).结论 AR患者益处发现整体水平偏低,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疾病感知、面对、屈服等因素相关.疾病感知作为中介变量,可通过影响应对方式,调节AR患者益处发现水平.

    变应性鼻炎益处发现疾病感知应对方式中介效应

    无创正压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轻度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孙佳乐崔雅璇张新征李群...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及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1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NIPPV治疗,观察组采用HFNC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周后血钾、血钠、肺通气、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呼吸困难评分量表(DECAF)评分的变化及气管插管率情况.结果 治疗1 周后,观察组血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呼吸道总阻力(R5)、中心呼吸道阻力(R20)、周边呼吸道阻力(R5-R20)、降钙素原(PCT)、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DECA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NIPPV治疗相比,HFNC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显著降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通气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肺通气气管插管率炎性相关因子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孙向华蔡星星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机制.方法 将我院在2020 年1月至2022 年12 月接诊的CSF患者112 例作为CSF组,同期120 例因胸痛、胸闷症状就诊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既往疾病史、生活方式、临床检查指标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CS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吸烟史、不良饮食习惯、睡眠不足、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TIMI血流计数、冠状动脉直径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可溶性CD40 配体、脂蛋白、一氧化氮、红细胞沉降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TIMI血流计数均属于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控制慢性疾病、调节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等措施,可能降低CSF的发生风险.

    冠状动脉慢血流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汪晓娟吕利玉郑涛杨玲...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2 年9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 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4 例(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42 例(采用单一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粘附率(PAdT)及血小板聚集率(PAgT),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6.19%)(P<0.05);治疗后两组PDW、PAdT以及PA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C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与AIS患者早期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替罗非班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安全性

    帕金森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及血脂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秦俊蕾吕会敏荆彦利赵体英...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及血脂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76 例PD患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89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白质微结构变化、血脂水平以及认知功能差异,分析PD病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及血脂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脑白质各区域FA值均低于对照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176 例PD患者中认知功能异常组 59 例(33.52%),认知功能正常组117 例(66.48%),认知功能异常组PD患者各项Moca评分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脑白质各区域FA值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TC、LDL-C、HDL-C、ApoA1 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两组TG、Apo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脑白质各区域FA值及TC、LDL-C、HDL-C、ApoA1 水平均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及血脂指标水平降低,其中脑白质各区域FA值、TC、LDL-C、HDL-C、ApoA1 与认知功能异常相关,可用于临床参考.

    帕金森病脑白质微结构血脂认知功能

    互联网自我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蒋培琴徐雯莉丰青张豫文...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模式对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138 例T2DM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9)及对照组(n=69),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管理,试验组予以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糖、血压及体重控制情况、干预前后代谢指标、自我管理水平[采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及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SQL)].结果 干预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足部护理、血糖监测、运动及饮食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社会关系、心理、生理功能等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T2DM患者控制血糖、血压及体重控制,能改善患者代谢指标,提高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互联网自我管理血糖控制

    神经节苷脂联合双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许萍萍许翠玙张晓燕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CI患者9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双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常规治疗)和联合组(神经节苷脂+双抗疗法+常规治疗)各48 例.比较两组短期临床疗效,脑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脑血流灌注指标,神经功能相关因子,D-二聚体(D-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双抗组(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D-D和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血容量(CBV)和平均血流量(Qmean),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γ-氨基丁酸(GAB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bFG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优于双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PCI患者可促进脑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改善脑血流灌注,调节神经功能重建因子,值得推荐.

    神经节苷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死神经功能

    冻融囊胚移植中囊胚形态学评分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

    徐思蕾陈潼张小建孙明菡...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囊胚形态学评分在冻融囊胚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FET)周期中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的影响,为评估囊胚移植手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 年 5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我院行FET的患者共计2576 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囊胚内细胞团(ICM)及滋养细胞层(TE)评分为标准进行分组:A组(移植≥4AA级别囊胚)108 周期,B组(移植4-6AB,4-6BA级别囊胚)370 个周期,C组(移植4-6BB,4-6CA级别囊胚)1170 个周期,D组(4-6BC,4-6CB,4-6CC级别囊胚)共928 个周期,对不同组别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四组患者的女方年龄、BMI、不孕年限、卵巢基础储备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超促排周期促性腺激素总量及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冻融囊胚移植手术后妊娠结局比较:A组冻融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高于B、C、D组,B组高于C组和D组(P<0.05),A组和B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CM和TE评分的下降,着床率也下降(P<0.05);四组异位妊娠率、早孕流产率和中孕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C组与D组间双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四组新生儿出生性别、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男婴出生率高于D组,出生体重低于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M和TE评分是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M及TE评分可作为FET周期中预测移植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一个重要参数.

    囊胚形态学评分胚胎内细胞团胚胎滋养层细胞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