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韩盛玺

双月刊

1672-6170

syyylc@vip.sina.com

028-87714683

610072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Journal 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个综合性的医学杂志,由201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其中由3名院士担任本刊名誉主编, 学术委员和编委由全国医学领域各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脂联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王玉娟陈奇李新艺孟宇...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脂联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6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14例(对照组),观察组再分为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之间血清脂联素、MMP-9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MMP-9与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有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MMP-9水平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轻度损伤组31例,中度损伤组37例,重度损伤组48例,观察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重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MMP-9水平比较: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脂联素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正相关,MMP-9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脂联素、MMP-9与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监测上述水平可帮助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和预后.

    脂联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急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关联性

    丹参多酚酸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王泽庆文家智张泽奎陈见中...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M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进行治疗,评估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化指标[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损伤指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血管内皮因子[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活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NIHSS评分低于 A 组,BI 评分高于 A 组(P<0.05);B 组血清 MDA、H-FABP、NT-proBNP、CRP、IL-6 和 ET-1 水平均低于 A 组,SOD、NO、VEGF高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参多酚酸联合rt-PA治疗AMCI,能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有效减轻神经损伤,降低炎症水平,促进血管生成,近期预后良好.

    丹参多酚酸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脑梗死疗效预后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对脑干功能损伤的筛查价值

    王婷郑玉庭张燕高妮...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检查对脑干功能损伤的筛查价值.方法 我院就诊的106例早期PD患者(PD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VEMPs检测,比较两组VEMPs参数,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根据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VEMPs参数,并分析其预后评估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组p13、n23、n10及p15水平更高(P<0.05).ROC曲线显示,p13诊断早期PD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06、15.56 ms,n23诊断早期PD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73、24.54 ms,n10诊断早期PD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17、12.39 ms,p15诊断早期PD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620、15.47 ms,四者联合诊断早期PD的AUC为0.945,高于单项诊断(P<0.05).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p13、n23、n1 0及p15水平更低(P<0.05).ROC曲线显示,p13评估早期PD预后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24、19.36 ms,n23评估早期PD预后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03、27.36 ms,n10评估早期PD预后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75、13.28 ms,p15评估早期PD预后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89、17.19 ms,四者联合评估早期PD预后的AUC为0.975,高于单项评估(P<0.05).结论 VEMPs检查能够较好反映早期PD患者脑干功能损伤情况,具有一定的筛查价值,且能用于预后评估.

    早期帕金森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脑干功能损伤筛查价值

    电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不同时期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程李朱得婷钟华璋周云...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不同阶段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损伤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其中A组33例,于损伤后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B组30例,于伤后2月内开始康复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功能独立性评价(FIM)量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I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A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SIA运动、感觉及针刺觉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2周内采用电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更有效减少疼痛,提升截瘫肢体的功能独立性,促进截瘫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不同时期电针康复治疗

    杵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贺千桔王寒王芳林洋...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杵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66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杵针治疗,杵针治疗部位为:命门八阵、至阳八阵、河车命强段、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阳陵泉,每天1次,1周5次,共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TNF-α、震动感觉阈值,临床症状积分及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IL-1β、IL-6、TNF-α、震动感觉阈值、临床症状积分、TCS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杵针疗法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L-1β、IL-6、TNF-α、VPT、CSIT、TCSS,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

    杵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炎性因子

    电子支气管镜灌洗疗法对大叶性肺炎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李运霞王志霞甘少印罗湘...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灌洗疗法对大叶性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IL)-29、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l(HMGBl)水平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和灌洗组(常规治疗和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各52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呼气峰流速(PEF)]、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IL-29、EOS计数、血清炎症指标[HMGB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变化,以及安全性评估情况.结果 灌洗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PEF、MMEF、SaO2、PaO2、PaO2/Fi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P<0.05);两组鼻咽分泌物及肺泡灌洗液IL-29、EOS计数和血清IL-6、TNF-α、HMGBl均降低,且灌洗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有效改善大叶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肺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其炎症水平,较传统治疗方案更加有效,值得应用.

    大叶性肺炎电子支气管镜灌洗疗法白细胞介素-29嗜酸性粒细胞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l

    头孢呋辛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别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毕海霞沈国民周家俊袁增权...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头孢呋辛分别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肺炎1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52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和对照组48例(头孢呋辛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呼吸道症状及影像学恢复时间;治疗后恶心、食欲不振、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及IL-6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呼吸道症状及影像学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恶心、食欲不振、皮疹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头孢呋辛分别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疗效可观、安全,更加适用于儿童肺炎患者,可为儿童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儿童肺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布地奈德临床疗效

    食管癌患者血清白介素17、微小核糖核酸424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丁青青李玉娟闫芳朱慧芳...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EC)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微小核糖核酸424(miRNA 424)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我院收治的223例EC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IL-17、miRNA 424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征下EC患者血清IL-17、miRNA 424水平,分析血清miRNA 424水平与E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根据患者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n=152)和死亡组(n=71),比较两组血清IL-17、miRNA 4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miRNA 424水平对E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17、miRNA 42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7、miRNA 424表达水平与EC 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生存组IL-17、miRNA 424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IL-17、miRNA 424单独及联合预测EC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77.46%、74.65%、88.73%,特异度分别为 65.13%、62.50%、61.84%,AUC 分比为 0.755、0.734、0.835,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EC 患者 IL-17、miRNA 424 与疾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二者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食管癌白介素17微小核糖核酸424病理参数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iR-221、miR-630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赵剑孙燃汪巧许亚军...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miR-221、miR-630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198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miR-221、miR-630表达,分析与病理特征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2年生存情况,Cox回归分析miR-221、miR-630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miR-22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630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o 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miR-221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4 cm、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miR-630表达低于TNM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4 cm、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miR-221高表达者2年生存率为55.56%,低于miR-221低表达者的79.63%;miR-630高表达者2年生存率为75.96%,高于miR-630低表达的50.00%(P<0.05)o 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miR-221、miR-630表达是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o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R-221与miR-630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患者miR-221表达升高,miR-630表达降低,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可作为NSCLC患者潜在预后评估的标记物.

    非小细胞肺癌miR-221miR-630预后

    基于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的循证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陈燕姜林赵欣昱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的循证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1,应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151,应用基于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的循证干预),干预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负性情绪、疾病不确定感、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微型营养量表(MNA)得分升高,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下降,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降低,患者自护能力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基于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的循证干预言,能更好改善营养状态,缓解负性情绪,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增强自护能力,提升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应用推广.

    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循证干预反流性食管炎营养状态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