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夏莉

双月刊

1009-8534

szjy2003@263.net

0557-3603519

234101

安徽省宿州市宿符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本院。面向全国,以学术性、师范性、地域性为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风险与应对

    吴新叶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嵌入大学课堂教学显示出差异化的特征,"数字赋能"与"数字负能"并存,技术驱动与技术异化之间的张力需要引起警惕。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提升了教学效率、塑造了教学新场景、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与镜像学习相结合,与此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平台应用、制度供给短缺、教师主导角色解构等方面带来的新风险,为大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有效应对风险的策略是利用AI技术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应用场景,坚持学生本位、加快教师角色转换、丰富教学工具箱,并充分发掘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衍生功能。

    AI技术大学课堂教学数字负能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建设研究——以苏州三所高校为例

    盛宇阳
    11-1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传播学的研究视角,选取苏州地区 3 所高校的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在 2022 年推送的 1329 条推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议题设置、点赞率、阅读量、WCI指数等多个维度对推文进行类目建构与分析,发现苏州 3 所高校共青团公众号存在问题主要有:思想引领类推文形式有待创新、议题设置模糊与边缘议题吸引力不足、微信公众号传播形态与受众接收偏好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内容加工、优化议题设置等针对性建议,为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建设提供参考。

    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题设置

    基于CiteSpace的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可视化分析

    洪千禧苏李依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借助CiteSpace软件,以近年来CNKI数据库中发表在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上的 391 篇关于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学术性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的现状、演进、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整体描绘了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的现实图景。新时代针对现有研究的薄弱之处,需注意拓宽研究视角和方法,多维延伸师生关系研究范畴;厘清研究方向和内容,夯实师生关系学理研究基础。

    CiteSpace高校师生关系可视化分析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民事模拟法庭教学的检视与优化

    刘显鹏肖威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事模拟法庭教学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立德树人的双重功能。当前高校民事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教学环节有缺漏、案例选取欠妥与模拟庭审表演化等问题,制约着民事模拟法庭教学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鉴于此,应立足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在对民事模拟法庭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完善模拟法庭教学环节、优化模拟法庭案例选取与增强模拟庭审实战性等多角度着力,破解当前民事模拟法庭教学的困境,实现"德法兼修"教育本旨。

    课程思政法学教育民事模拟法庭教学改革

    幸福体育背景下体育教学中的青少年人格塑造

    刘兰何子豪
    32-3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外部环境影响、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的缺乏以及学校、教师、家庭引导不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幸福体育理念从"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愿景出发,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帮助青少年树立诚实、善良、美好的人生追求,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集体主义观念与奉献精神。幸福体育理念背景下的青少年人格塑造,需要在幸福课堂中开展审美教育,培养青少年人格;需要在幸福锻炼中提升情绪智力,完善青少年人格;需要在幸福体验中传承体育精神,磨炼青少年人格。

    幸福体育体育教学青少年人格塑造

    数字时代下优秀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研究

    童飞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新的着力点,而数字时代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更多思路与可能,积极探索"劳动促进"的路径势在必行。基于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价值消解、时空泛化、主体性弱化、文化属性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从明确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坚持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转型方向、加快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和丰富课程资源等方面着手,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数字时代文化劳动教育

    基于BOPPPS的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创新

    陈筠余亮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BOPPPS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研究紧贴教学实际,剖析了社会心理学教学中面临的两大困境;依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采用BOPPPS教学结构和利用信息化手段等,积极探索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并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同时,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中"社会态度"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从而可以为开展BOPPPS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BOPPPS教学法混合式教学社会心理学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凌涛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阐述了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策略,展望了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成效。这将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也将有效促进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发展,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铜陵市

    高职班主任德育实践路径的优化

    王志强苏绍辉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培养的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是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仍存在德育工作重视不够、德育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在对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德育工作实践路径优化策略,旨在为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实践路径优化

    文化视角下的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及展望

    于馥颖冯仰生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精神的土壤,精神是文化的昭示。文化视角探析伟大建党精神非常必要。通过对现有成果梳理解读,学界运用文化视角集中探讨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精髓要义、功能价值和弘扬传承四个方面的问题,但现有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同质性较强,学科范围较窄。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拓展深化:拓宽学科视野,尝试文化学介入;增强问题意识,积极回应文化发展重大课题;以文化人,增强伟大建党精神传播有效性;坚持辩证和系统思维,探讨精神谱系流变中的文化变迁;加强跨文化研究,在比较中发掘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优势。

    文化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精神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