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宿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宿州学院学报
宿州学院学报

桂和荣

月刊

1673-2006

szxyxb2004@163.com

0557-3680407

234000

安徽宿州汴河中路55号

宿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宿州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宿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ISSN 1673-2006,CN 34-1289/Z),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为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数据、华艺线上图书馆和教育阅读网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驱动下皖北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王倩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多样化发展平台.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乡村旅游的价值链、技术链得以延伸,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提供了动力源.皖北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智慧旅游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然而开发与保护面临文化旅游资源结构性失调、乡村文化记忆中断、数字技术利用状态滞后、数字化人才匮乏的问题.为此,应从资源整合、发挥文化驱动作用、建设"智慧化"乡村文旅、创新政府引导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数字经济驱动下,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和保护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以期推动皖北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皖北乡村旅游价值链技术链

    皖北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以临涣镇为例

    颜红影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掘临涣古镇的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并将其打造为皖北历史文化特色小镇,是实现临涣古镇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调研发现,临涣镇保护与发展存在缺乏系统规划、古建筑遗址保护不到位、地域特色不鲜明和公共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文本提出临涣镇的保护与发展须坚持系统性、地域性、原真性和协调性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临涣镇保护与发展的具体思路:系统性规划保护区范围、分类保护与修缮古镇建筑、重塑古镇特色风貌、优化古镇交通和公共环境.

    特色小镇临涣古镇皖北地域文化

    基于文献学的唐宋金元时期宿州官学(儒学)考论

    单冬冬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中后期地方官学的落实情况普遍不佳,时逢藩镇割据,政令难达且中央财政困难,且宿州行政区划数次变易,故宿州官学(儒学)可能没有新建.五代战乱不止,学校凋敝,宿州屡遭兵燹,官学(儒学)暂无所确徵.北宋时期,宿州官学(儒学)规模较大,可溯至宋仁宗庆历四年建立;学官(教授)初任可溯至宋哲宗元祐元年,多由进士出任.金国统治时期,宿州官学(儒学)规模大为缩小,学官水平也大为降低.元代宿州官学(儒学)长期存在但规模较小,初设于至元十一年,并多次增修.

    文献学唐宋金元宿州官学(儒学)

    高校课程思政与教师党支部建设双向融合研究

    傅为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文本阐述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辩证关系,分析了二者双向融合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专业课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作用发挥不明显、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形式化、部分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管理弱化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基于此,文本提出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支部建设双向高质量融合的实现路径:抓顶层设计,为课程思政与教师党支部建设双向融合提供保障;抓理论构建,为课程思政专业化提供理论基础;抓基层落实,以高质量教师党支部建设引领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师党支部双向融合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逻辑

    田雨孟董玉节
    20-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在数字化背景下,探讨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的理论、价值、实践逻辑,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遵循理论逻辑,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遵循、以数字技术与"大思政课"的契合性为基点;遵循价值逻辑,有利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有利于推动教育要素融合创新,有利于增强精准育人实效;围绕实践逻辑,要依托数字技术,打造"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构建"大师资",打造思政育人新样态,促进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思政课改革创新

    乡村产业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

    李想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安徽省发展实际,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和面板Tobit模型,对2012-2020 年间安徽省16 个地级市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产业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两者保持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存在地区异质性,大体上呈现出皖中>皖北>皖南的空间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及农村劳动力质量对全省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发挥积极促进作用,而工业化程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则与两者的耦合协调性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的驱动因素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安徽省乡村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分析影响因素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音乐艺术传播的意义与路径研究

    周全周思宇
    32-3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艺术不仅是艺术表达的形式,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音乐艺术传播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关联,阐释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音乐艺术传播的意义,即音乐艺术传播通过内容供给、空间载体和输出途径等方面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与此同时,在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音乐艺术呈现新的传播方向.基于此,提出音乐艺术传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以数字化为载体,创新乡村文化内容表达形式;以文创设计为桥梁,助力乡村文化创新传播与市场拓展;以文旅融合为基调,赋能乡村全面发展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音乐艺术传播文旅融合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

    武以敏王传明高凤伟胡晓梅...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和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背景下,探究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充分发挥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作用,有助于推进农业低碳发展.文本选取安徽省2013-2022 年各地级市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业碳排放水平进行测度,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安徽省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安徽省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水平,并且在农业领域中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果和区域异质性,由此提出了推进安徽省农业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农业低碳发展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杜宾模型

    减税激励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杨金鹏赵广玉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因其特有属性,减税政策对其绩效产生的激励效果可能尤为明显.文本使用2008-2019 年A股上市建筑企业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减税政策对建筑企业的激励效果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起到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减税对建筑企业绩效的激励效果显著;但建筑企业性质、规模以及所在地理位置会使得减税的激励效果存在差异;在减税对建筑企业绩效作用的过程中,内部控制表现出部分中介效应.鉴于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减税激励建筑企业绩效内部控制

    低碳视角下安徽省物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王慧杨亚柳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区域物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区域物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本文构建了物流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有序参量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并建立了两系统协调度模型.选取安徽省2010-2020 年物流业与生态环境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得出安徽省物流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有序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两系统复合协调度由极度失调发展至中级协调.本研究为区域物流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也为区域实现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低碳物流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