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北斗卫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万万
    41-4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领先技术,对交通运输、救灾减灾、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述了北斗卫星技术的现状和特点优势;详细阐述了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如实时监测、精准定位等,并强调了其对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研究数据标准、监测精度、成本等问题,分析了其在土木工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从精度提升、数据融合、安全预警等方面,提出了北斗卫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展望.

    北斗卫星技术土木工程实时监测精准定位

    某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大数据云平台设计研究

    全良臣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日益复杂化和乘客需求的不断增长,构建高效、智能的指挥中心大数据云平台成为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设计了一种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大数据云平台,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各类业务系统运营及维护的需要.实际应用表明:通过该大数据云平台对决策数据的统计与逻辑分析,能够真实全面地展现地铁运营情况,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大数据云平台为各类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精确、全面的技术支持,提升运营精细化管理,并能够提供行车组织、客流疏导、客流预测、设备运行模式控制、能耗监控、运营人员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等;通过大数据云平台,能够全面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维体系和健康管理水平,减少误修、过修现象,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展示了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强大应用潜力.

    城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大数据云平台云计算

    跨海大桥5万吨级防撞钢套箱兼作围堰的永临结合设计

    朵君泰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节省跨海大桥建造成本,节省工期,结合青龙门通航孔桥工程,针对其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度三塔钢箱梁斜拉桥,其主墩设置永久性大型防撞套箱,防撞标准为5 万吨级海轮,主墩承台施工时的围堰,采取"永临结合"设计原则,即利用防撞套箱(永久结构)作为围堰侧壁结构,增加底部系统、吊挂系统、内支撑、导向、抗沉装置等临时结构,组成总重量2 400t的双壁钢吊箱围堰;并阐述了该围堰的设计条件、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整个施工过程中,围堰的结构受力、抗浮和抗沉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可行.围堰现在已完成下放,正在进行承台浇筑施工,创下了目前世界最大宽度、最大壁厚、最大拼装尺寸、最大海上运输尺寸、最大海上整体吊装重量五项世界之最.本工程的成功应用,可为今后同类型基础施工提供借鉴.

    跨海大桥承台永临结合防撞套箱围堰

    立足空铁一体、深化站城融合的设计探索——以天河站为例

    殷炜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背景下,业界已分别对"站城融合""空铁联运"进行了诸多研究与探索.本文通过以航空+铁路的武汉天河高铁站为例,从铁路客站功能、空铁联运、站城融合等方面开展了研究,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推导方式,以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出适应于航空+铁路需求的铁路客站创新经验,以立足于空铁一体、深化站城融合的设计新策略,解答包括空铁一体化枢纽区域的站城融合、在铁路客站中植入航空功能的模式比较、应对枢纽分期建设的功能布局等问题.

    空铁一体空铁联运站城融合设计策略天河站

    长运距过隧道架梁工装转换方案设计研究

    丁德鹏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兰客专项目为依托,为解决长运距过隧道架梁的难题,通过对现场施工条件、工期、工装配置等方面深入研究分析,采用运架一体机过隧道架梁,解决因隧道进出口施工场地、道路狭窄、坡陡、弯急等情况下自有大型运架梁设备无法周转使用的问题,采用自有的2 台运梁车+运架一体机运梁的接力运梁方式,解决了箱梁运输运距远、功效低的问题,将自有的SXJ900 型架桥机改造成提梁机使用,解决了900 t提梁机装拆、作业无场地、进出场的成本高的问题,将运梁车、架桥机和运架一体机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成功解决长距离过隧道架梁的难题,为以后类似工程架梁施工提供借鉴.

    高速铁路架梁倒梁架桥机运架一体机

    高速铁路车站场间连接线接触网分相标识设置研究

    苏光德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新建的福厦高铁莆田车站高铁场与既有杭深场之间连接线处分相及断合标、地面磁感应装置等实际情况,结合国内高速铁路接触网电分相布置和断合标、地面磁感应装置安装形式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分析了莆田车站场间连接线分相断合标、地面磁感应装置按一般情况设置时与行车匹配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能满足行车需求和方便现场实施的合理调整方案,可为以后电气化铁路建设接触网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场间连接线分相设置行车需求调整安装

    接触网支柱螺栓组螺母水平位置检测设备方案设计

    郑玉糖
    69-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铁客运专线运行对接触网支柱的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现阶段施工中常因接触网支柱底母未调平,造成支柱斜率不满足要求而进行返工.本文提供了一种接触网支柱螺栓组螺母水平位置检测设备,以解决人工测量精度低、对施工结果影响大的问题.通过该检测设备,实现了多个螺母水平位置的同时检测及调平.仿真与试验证明,该结构的优化方案相比传统检测板有更好的测量精度,水平度测量误差率降低了73.91%.

    螺栓防松接触网螺栓组水平检测自动拧紧

    动车所运用检修CR200J动力集中动车组的适应性改造与实践

    付英东
    73-7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推进"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发展战略,动力集中动车组(CR200J)被国铁集团大力推广,以替换现行K/T字头普速列车.由于动力集中动车组在整备、检修及管理上与传统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存在显著差异,各铁路局需对其运用检修设备设施进行适应性改造.本文以郑州五里堡动集动车组应急改造工程为例,探讨了CR200J动车组的管理检修模式、运用维修技术标准、标准化关键设备配置以及动车所的适应性改造方案.研究成果可有力指导动力集中动车组机辆段(所)的设计、建设和运用维修,推进机辆融合从设备设施融合逐步向管理模式深层融合的转变,对顺应铁路设施提质降本增效、提升机辆运维水平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动力集中动车组动车运用所运用整备作业关键设备设施适应性改造

    一种新型低压开关柜的系统设计

    王孝辉樊雨婷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装饰安装工程施工用电,传统开关柜的设计在这潮湿和多尘的施工环境中容易发生控制异常,导致设备损坏和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低压开关柜系统,包含开关柜模块、开关控制模块、供电检测模块和异常控制模块.该系统能够检测和判断开关柜模块的工作状态,并在控制异常时及时断开供电回路,从而避免异常供电.新系统设计具备良好的容错性,能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性,减少设备损坏和人员受伤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开关柜模块供电检测异常控制改进优化

    云计算在高速铁路接触网智能建造中的应用

    周良飞
    80-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云计算服务器和计算终端,将传统的接触网腕臂计算、软横跨计算、吊弦计算集成到云计算平台,在实现接触网可视化计算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采用先进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方法,极大提高接触网计算的精确度.在完成与接触网智能建造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交互后,接触网云计算平台能够实现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的参数测量、计算、预配各环节间数据的自动汇集,极大提高了接触网数据的流转速度,提升接触网智能建造的效率.

    云计算高速铁路接触网智能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