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武升

双月刊

1671-2277

jkyxb@126.com

022-23367595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5号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刊物,也是中国第一家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论述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规律,以繁荣教育科学研究、探讨教育改革规律、研讨教育发展问题为办刊宗旨。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在国外也有一定数量的订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学科学课堂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应用研究——以苏教版五年级"热传递"单元为例

    柏毅庄纯珍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目标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理解,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过程性评价融入科学教学中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通过分析过程性评价的定义和目的,探讨促进学习的评价理论和反馈理论对过程性评价的启示,总结提炼过程性评价的要点,结合文献综述和《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提出了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五大环节。为了验证过程性评价的效果,以苏教版五年级"热传递"单元为例,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方案并加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水平,对学生学习有积极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教学设计,明确每个活动和问题的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过程性评价意识。

    过程性评价小学科学热传递

    个人成长需要对教师轮岗意愿的影响:集团整体发展的中介作用

    方建华刘思羽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团化办学是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推进教育资源流动,实现优质资源再生共享的新模式。教师交流轮岗是推进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举措,重点在于促成教师与集团及成员校的个人—组织关系的再调整,尊重教师轮岗意愿对轮岗交流政策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理论,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14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个人成长需要与集团整体发展对教师轮岗意愿的影响。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意愿略高于一般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正向显著影响自身轮岗意愿,集团整体发展在个人成长需要与轮岗意愿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为提高教师交流轮岗意愿,应规划教师轮岗方向,满足各阶段教师成长发展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教师的价值认同;信息技术赋能,打造集团教师发展平台。

    集团化办学轮岗意愿个人—组织匹配个人成长需要集团整体发展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的调适

    戴阿男张振改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系列问题需要激励政策发挥杠杆作用,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政策方案与乡村教师工作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和实证调查,并批判性地运用双因素理论,对比激励政策与乡村教师实际工作的因素序列发现:两者都呈现出阶梯式分布样态,但存在差异,因素序列的差异造成激励的错位。激励政策的调适思路遵循双向性:在短期内,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对政策进行创新性执行,从双重效应因素、关键因素、弱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以及低效因素五个序列入手,增强激励政策的契合性;从长远来看,通过政策引导乡村教师的工作需求走向教书育人本身带来的高层次满足,这更符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气质,也更利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乡村教师双因素理论因素序列政策调适

    过渡模式还是长远目标?——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发展路向的再审视

    张虹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教师差异化聘用格局日渐形成的大背景下,人事代理作为高校人事管理市场化改革的编外用工模式,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性。人事代理落地高校二十余年,无论基于理念认知还是实践推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误和混乱,对正在适用人事代理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及代理教师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事业单位用工并轨的趋势下,人事代理作为"长远目标"在高校实施的现存制度资源与理论依据将不复存在,制度自身的缺陷以及立法的不足使得人事代理尚不具备整体突破公立高校"单位人"身份围墙的条件,仅扮演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过渡性角色。明晰高校人事代理的发展路向,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转型,需要重新审视高校人事代理的制度目标与现实困境,有效平衡人事代理实施中"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偏移,走出传统事业单位体制性吸纳的误区,以教师分类治理推进全员聘用制改革,完善法律规范,保障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和谐治理。

    高校人事代理人事制度改革全员聘用

    省级政府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政策逻辑及其启示——基于省级政策文本的分析

    邵小佩胡珊珊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婴幼儿托育服务作为生育支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我国30个省级政府出台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文本,通过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构建政策理念、政策目标、能力建设型工具、环境支撑型工具、激励型工具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思想引领与需求导向是婴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的起点,政策工具是婴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的抓手,其中能力建设型工具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叠加环境支撑型工具和激励型工具,共同促进高质量托育服务体系目标的实现。据此,省级政府可通过秉持科学理念,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方向性;完善政策目标,增强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强化托育执行保障,促进政策的有效落地。

    婴幼儿托育服务省级政府政策工具

    论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三维要件"

    史威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目标"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在价值诉求上存在明显差异。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出台后,"三维目标"作为课程"目标",显然已失去了存续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将"三维目标"修正为"三维要件",以建构生成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有其深化课改的现实意义。其中,"知识与技能"指向"学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约控制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为两者之"中介",可据此"三维要件"聚焦"学习表现"以建构并落实教学目标。也就是说,通过把聚焦指向"学习表现"的"三维要件"作为分析、制定教学目标的思维工具,以"学习表现指标"作为教学目标续写的直接依据,透过个性化的教师思维,实现课程的有效转化与运作,从而于具体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三维要件""新课标"

    "核心素养"背景下论"三维目标"的三重价值

    张文霄张文宇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以来,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完成了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的更替。"三维目标"逐渐从教育话语中消失,成为历史。然而,通过审视"三维目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的价值,发现"三维目标"在"核心素养"时代仍有其价值。一是第八轮课程改革推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三维目标"是这一理念的直观写照。相较于"核心素养"突出育人的时代性,"三维目标"突出育人的全面性,因此仍具价值。二是"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回答了要培养的人的理想形态,但缺乏对课程目标可达成性的考量,而"三维目标"对人的心理成分的分解可对课程目标的可达成性提供启示。三是"核心素养"目标不能直接指导教学,"三维目标"则为教学提供了抓手。总之,"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在课程中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应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三维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大思政课"的实现机制及典型路径寻探——以"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为例

    武秀霞李勇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借助系统性的思想与方法将相关要素集聚起来、协同发力。在"大思政课"系统中,相关主体不仅要各自动起来,也要达成有机联系,形成"动态调整+系统优化"的整体协作效应。将系统思想、方法转化为具象性的实践路径是思政课建设打破孤立模式和封闭系统的关键。在此方面,天津市"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探索提供了以下启示:一是善用"我们",做好改革的接力与借力;二是强化融合,在整合、协作的基础上系统发力;三是聚焦盲点,深化融合机制建设。"大思政课"在未来一段时期需关注融合机制建设,聚焦"大思政课"运行中反馈的问题、难点和盲点,在"如何融""哪方面融""融得如何"上进行可操作的流程设计,引领多方主体进一步打造形成融合发展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大思政课"系统思维思政课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以教育社会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例

    张彦聪蔡伟峰王东
    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是指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理论体系转化为教育学课程的学科化知识体系。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之根本特性契合了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之基本需求,能够有效发挥思想引领与铸魂功能。从课程思政视角看,体系转化问题不仅是思想理论体系与学科化知识体系的结构整合,更是一种独特的"课程思政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这种课程思政知识结构实质上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与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之关系在教育学课程领域的投射。控制论模式是对体系转化之课程思政知识结构进行形式化描述的理论工具。课程思政知识结构的构造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构造"与"教学进程的构造"两个关键环节,构成了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落实到课程教学实践的"体系转化闭环"。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课程思政知识结构教育社会学

    来稿须知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编辑部
    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