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陈金琦

双月刊

1009-3877

022-28771066;28776018

300350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雅深路2号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Manager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职业学院的差异分析

    鄂甜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界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厘清应用技术本科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两种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差异化定位,对于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职业学院的成功经验,分析它们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应聚焦职业实践相关的能力培养,通过面向企业需求的专业设置、职业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双元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及企业参与的录取标准,形成一套与应用技术本科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大学德国职业学院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德国画像——双元制大学学业模式管窥

    王可欣谢莉花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是全球中学后教育革新的普遍趋势.本研究剖析了德国职教本科的典型代表——双元制大学学业模式,主要从范围界定、内涵解读、机制保障三个维度展开.在范围界定上,在德国教育体系中,判断高校是否属于职教本科,关键在于其是否设有职教本科属性的专业,或是否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了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此举避免了简单的学校分类,而是聚焦于专业的职教特性.在内涵解读层面,德国双元制大学学业模式的形成,受经济、就业和教育等多重动因驱动.为全面解析其运作机理,以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斯图加特分校的电气工程专业为案例,详细剖析了"培养主体、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五大核心要素.最后,在机制保障方面,德国双元制大学学业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其科学的专业建设机制和灵活的组织管理机制,这些机制确保了人才培养的持续正向效应,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职教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大学学业模式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反思与建议——基于2019~2022年数据的分析

    邓振华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包括规模和质量的双稳步,专业是规模和质量的载体,因此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成功与否.经过四年的实践,目前 32 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共设有 616 个专业点,课题组以此为研究对象,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从学校属性、学科门类、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产业吻合度等方面对专业设置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并结合实际国家、省级和校级三个层面对专业设置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设置

    基于党校视角探索高校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研究

    杨晓静洪鹏鹏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高校党校工作和教育教学规律与特点的总结分析,结合高校大学生培养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展问卷调研,发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仍存在问题.在梳理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六化共进"解决方案,即探索性构建囊括目标中心化、培养项目化、师资专业化、教学体系化、建设规范化和成果链条化的路径.

    高校党校党史教育大学生路径

    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机理与作用

    朱茜崔晓芳徐琴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型是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进行再分配,在互联网影响下,安徽砀山酥梨农业产业中不少传统企业成功转型成为电商企业,并进行了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电商可以将新的需求市场、新的竞争环境、新的供应网络、新的服务体系等要素加入到传统农业产业集群中,实现农业产业集群的产品升级、流程升级、功能升级.

    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和实践——以奇瑞汽车产业学院为例

    李琤洪诚景园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奇瑞汽车产业学院职教联盟内的各大职业院校的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其合作模式、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前期建设中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参与建设积极程度不高、产业学院内涵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而后提出健全产业学院管理体系、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健全产业学院内涵建设的优化策略,最后以校企共建的"奇瑞汽车产业学院"的实践案例,给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培育实践

    职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的价值选择

    周娟石锦秀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培养体系的目标设计上,须立足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融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在培养体系的路径选择上,要基于培养目标的价值选择,在"双师型人才"和"双师型结构"之间进行权衡;在培养体系的标准建设上,当回归职业本科院校凝聚办学特色之远景,构建一套以"卓越双师"评价标准为中心的教学运行评价体系;在培养体系的规章建制上,应考量标准落实的环境需要,在权利本位和权力本位之间做出抉择.

    价值理性双师型结构评价标准权利本位

    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及对策

    陆晓雪王倩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可分为初步探索、发展提升、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在宏观政策指导下,职业院校积极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职责,承担职业培训重要任务,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基于职业培训工作的现实困境,职业院校应积极完善职业培训管理制度、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打造优质品牌,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互促互进,助力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职业院校职业培训体系

    素质模型理论下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研究

    邢少乐郭达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素质模型理论,为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框架,从自我管理、人际关系和组织管理三大模块增进教师对职业指导的理解,丰富教师角色内涵;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引进专业师资力量;创新课程形式,充实职业指导内容,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培训.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素质模型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问题审思与优化路径

    赵书琪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也对其内容、方法、质量、效益等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能够激发思政课创新活力、促进思政课保持定力、积蓄思政课育人潜力、释放思政课实践推力.现阶段,高职"大思政课"建设在实践中仍存在育人模式有待廊清与构建、课程资源亟需激活与转化、师资队伍仍需加强与完善、协同机制尚应链接与筑牢的问题.未来,职业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从激活"大课堂",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聚力"大平台",整合实践基地思政资源,建强"大师资",培育立德树人"大先生",拓展"大格局",汇聚全景育人"大能量"四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价值意蕴问题审思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