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董刚

双月刊

1008-8415

techedu@263.net

022-60585056

300410

天津市北辰区洛河道2号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ournal of Tianjin Professional Colleg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组织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步把握时代脉搏,贴近高职教育实际,瞄准热点与难点问题,及时为高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指导,融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高计划"绩效评价动力机制、院校实践偏差与回归路径

    陈静石宇杰丛建民
    3-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绩效评价是推动"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的顶层驱动力、市场的外在驱动力和高职院校的内在驱动力构成其动力机制。目前,绩效评价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出现了实践偏差,包括偏重显性指标,偏离建设初衷;偏重当前成效,办学行为功利化;科层式项目管理,削弱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从加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性功能,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处理好点和面、近与远的关系,以及加强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回归路径。

    "双高计划"绩效评价实践偏差回归路径

    "双高计划"专业群核心竞争力评估体系研究——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武雪周龙洋李宇红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要保障专业群建设成果,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文章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阐述研究意义,结合"双高计划"专业群九大任务论述了评估体系的六个维度,用文字和图表、定性和定量、多形式评估的形式呈现了具体做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A、B、C、D档专业实行优胜劣汰,形成一套具有前瞻性的评估体系,助力"双高计划"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双高计划专业群评估体系

    职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动因、要义与路径

    郭朝霞赵慧娟
    15-1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是建设数字中国及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在厘清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基础上,从主体功能和现实张力的角度审视职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动因。构建了以赋能学生为核心目标,以数字化教学实践为关键桥梁,以通用数字素养为素养基础,以专业发展为能力提升的职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以此提出了提升职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实践路径,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以国家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教师为核心,旨在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职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动因模型构建实践路径

    五大体系视域下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以天津某高校为例

    崔媛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以天津某高校为例,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为指导思想,对当前高校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设举措,为同类高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下好"长远棋"指明具体路径,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干部队伍五大体系建设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王似保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职新商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高职新商科教育还存在着人才定位不准确、产教融合不充分、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实践教学开展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精准定位,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高规格商科人才;深度推进产教融合,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重构新商科专业及课程体系,教学中融入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先进科学技术;建设跨界师资队伍,带动新商科专业建设,帮助新质生产力劳动对象要素突破物质形态屏障;契合行业企业需求,切实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新质生产力需要的高技能创新型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

    新质生产力新商科人才培养高职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实践进路与测评框架构建

    周哲民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综合集成了企业、学校、政府、行业四大系统的育人要求,其本质是多元主体、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协同育人,其核心特征是"学习内容是工作,基于工作的学习",遵循职业类型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可构建"岗课"融通、"课证"融通和"课赛"融通三种典型模式。基于概念框架从评价要素、评价基准、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全过程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评价体系,为推进"岗课赛证"发展提供实践指南和指引路径。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实践进路测评框架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新思路

    刘蓓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推广的需求,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服务课堂教学形态创新的需求,服务国民终身技术学习的需求。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产教融合"教材建设团队,基于行业企业真实、先进的生产流程,构建涵盖工作环境要求模块、技术知识理论模块、职业品德素养模块、实践技能操作模块、技术创新拓展模块、质量评定提升模块和师生共建共享模块等教材内容体系,以适应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时代创新和产业人才梯队培养的需求。建立中、高、本衔接的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协同治理机制和一体化开发建设机制,统筹新形态教材建设与课程学习资源建设,建立立项、招标、编撰、审核、试用、推广、更新的教材建设实施流程,新形态职业教育教材的类型教育特征才能得以真正彰显。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新思路

    我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产权保护的策略分析

    冯朝军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进一步盘活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包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产权管理是我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过去的改革实践中,存在着资产评估缺乏标准、产权界定不够清晰、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市场交易不够通畅等诸多问题,影响了改革发展的进程。为在新时期有序推进改革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界定职业院校的产权归属,完善职业院校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职业院校的产权管理机制,培养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投资办学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产权保护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诊断、根源透视与策略导向

    宁启扬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构建是现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石,高素质、专业化、合作性、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产业学院实现育人愿景、驱动产业升级和塑造创新特色的关键所在。聚焦于产业学院师资队伍的当前实践生态,系统性分析基于多元合作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冲突、制度性缺陷下的师资管理机制失范、个体因素制约下的教师发展失衡等多维度问题表征。进而从多元主体差异合作、教学团队协作效能以及教师个体需求满足度三个核心维度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建立适切的产业学院师资队伍管理机制、重塑互信互惠的教学团队生态、发挥教师个体资源最大效能的策略导向,以期构建适配于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特色需求的师资团队治理架构,促进其师资建设的有效实施与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影响研究

    何艳辉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持续发展和深化,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自主创造性、普遍适用性以及人机协同性等特点,不断深化和拓展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方法,重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形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辅助教学、支持学习、学科评估、学业辅导以及教学场景等五个方面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教育资源不均衡、伦理问题以及教学不匹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对职业教育的优势和挑战,提出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生成式人工智能职业教育辅助教学个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