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铜陵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铜陵学院学报
铜陵学院学报

马克和

双月刊

1672-0547

tlxyxb@sina.com

0562-2812400 5884095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北京中路

铜陵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li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研究进展:一个综合理论框架

    吴金南储文涛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作为一个前沿研究主题,近年来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但至今没有文献对数字化转型与不同类型创新之间的复杂效应进行系统整合.文章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实证文献基础上,开发了一个综合理论框架,以加深对数字化转型如何促进和抑制企业创新的深入理解.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加公司资源投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等机制促进企业创新,但过度的数字化转型也会通过加大信息治理需求以及产生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抑制企业创新.企业能否有效释放数字化转型创新潜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因素.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他类型创新的赋能效应,探究如何规避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过犹不及"效应,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研究层次由单个企业向创新生态系统拓展.

    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赋能效应"过犹不及"效应综合框架

    皖南出土青铜卣的艺术特征及其礼乐文化

    郝梅梅高燕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铜卣是商周时期重要青铜礼器之一,亦是西周时期周天子锡命、册封诸侯的"九赐"之物.皖南出土青铜卣纹饰迤逦多彩、繁密规整,造型庄严敦厚、秀丽典雅,呈现独特的艺术特征.作为西周礼乐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皖南出土青铜卣的"尊卣"配对列器组合,纹饰、形制以及铭文所承载文化内涵,皆体现了西周礼乐文化在皖南地区的映射以及皖南本地土著文化与西周礼乐文化的交融与吸收.

    青铜卣皖南礼乐文化

    铜陵先秦青铜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

    徐书启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音乐考古学视角对铜陵先秦青铜乐器的类型、断代与制作展开研究.铜陵先秦时期使用的青铜乐器主要分为甬钟、句鑃及乳钉纹钟三类,其中,青铜甬钟与句鑃又可分为A、B两型,B型甬钟又可分为Ba、Bb两个亚型.铜陵青铜乐器最早可断代至春秋早期,此时已产生了较为成熟的音乐活动.铜陵先秦青铜乐器具有音乐性能优良的合瓦形结构,纹饰朴素具有吴越风格,编列以单枚为主,调音技术较于中原地区发展滞后,这些发现对于丰富学界先秦青铜乐器的研究成果,拓展地方音乐文化的研究范畴,推进音乐考古学对地方音乐历史研究的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铜陵青铜乐器音乐考古学甬钟句鑃

    中国政产学三重螺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王成军王佳莲王晓旭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国际政产学三重螺旋理论作为一种重要战略工具和创新模型,自 1995 年诞生涌现以来至今已近30 年.为探析中国政产学三重螺旋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势,文章以 1998-2024 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 1 541 篇"三重螺旋"与"三螺旋"主题期刊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总体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核心作者的不断研究长久深入、核心期刊被积极录用等现象出现,三重螺旋理论在国内的研究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和重视;三重螺旋在中国经济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研究主题,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研究主题为创新模式和技术创新等,"新常态"时期研究主题为协同创新和创新创业等;2018 年至今,三重螺旋最新研究正向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多重螺旋的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主题演变.最后给出了三重螺旋理论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上尚待进一步优化或拓展的可能演进方向及其探讨空间.

    三重螺旋引用空间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以安徽省为例

    任森春刘小雪
    24-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1 年安徽省 16 个地级市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从覆盖力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对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农村和城镇间的收入差距;三个维度中,覆盖力度能够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使用深度并没起到缓解作用,数字化程度虽有缓解但效果不显著;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皖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皖南和皖中地区更为明显.建议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区域数字普惠金融计划;借力数字经济,发挥包容增长效应;推动民企发展,助力低收入群体就业,并强化金融知识普及,促进全体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

    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PVAR模型

    苏中抗日根据地审计工作及其当代启示

    曾宿桐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中抗日根据地审计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审计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苏中区审计工作艰难历程的回顾,梳理了其审计的方法和特点,发现苏中抗日根据地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方法,出色完成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工作任务.重视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采用内外勤结合的审计方式和实行群众审计,是苏中抗日根据地审计工作的主要特点.苏中抗日根据地在审计工作中能保持审计机关较高的独立性、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加强群众审计等做法,这对于改革和发展当下我国政府审计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苏中抗日根据地审计机构审计工作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降低了碳排放吗?——来自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经验数据

    贺晓宇陈明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 2006-2020 年长江经济带 106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城市电商化转型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电商化转型显著降低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碳排放水平,并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电商化转型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能源消耗以及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碳减排效应,该效应在不同地理区位和城市特征下存在差异.鉴于此,长江经济带城市应总结示范城市建设经验、加大电子商务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持以及采取因地制宜的城市电商化转型策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协调推进.

    城市电商化转型碳减排长江经济带双重差分法

    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路径

    方旭李光辉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省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红色旅游景区众多.文章以安徽省16 个市的红色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平均最近邻指数判断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利用核密度分析工具生成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的核密度图;采用不平衡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分布的均衡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的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着空间聚集分布、区域分布不平衡、集中在部分城市等特征,进而提出了开发红色研学线路、联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设立红色旅游资源名录等优化路径.

    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ArcGIS空间分布

    安徽省数字经济驱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门槛与空间溢出效应

    邬登辉蔡弘
    47-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使用安徽省 2010-2022 年 16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有助于缩小地区间人口发展差距;同时这种影响呈非线性,具有累积乘数效应;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政策示范地区人口发展质量,对邻近地区具有"示范效应"与"学习效应".建议增强数字经济政策导向,提高数字经济行业与地区渗透率,加强地区间数字经济建设交流.

    数字经济人口高质量发展门槛效应空间双重差分溢出效应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原则和实践路径

    马春影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和力量之源.文章通过剖析"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解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原则,并针对当前"四史"教育在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融入过程碎片化、融入内容较粗放、融入路径比较单一、融入环境亟待优化的实际问题,提出应挖掘"四史"素材,深挖地方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并利用现代技术,助力"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课程深度融合.

    "四史"教育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