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判罚对足球比赛成绩影响的预测模型研究

    朴柳美贾洪淳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某省近3届运动会足球比赛的判罚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判罚对足球比赛成绩影响的关联效应.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并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构建出较为理想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在BP网络选用的隐含层节点数为6时,其训练集的预测相对均方差较小,预测未来比赛结果的准确率达到了 90%以上,且召回率和Fl分数等评价指标均表现良好.(2)判罚情况与足球比赛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足球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为判罚对足球比赛成绩影响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判罚对其他体育比赛成绩的分析和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BP神经网络判罚足球比赛成绩预测模型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下肢动态平衡能力与损伤风险的影响

    李斌陈岩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下肢动态平衡能力与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11名国家现代五项队现役运动员,通过下肢Y-balance测试评估为期10周、每周2次、每次90 min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他们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和下肢损伤风险的影响.结果:与实验前相比,为期10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现代五项运动员的下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显著提升了其下肢综合分数(P<0.01),显著降低了其左右侧差异性(P<0.05).结论:周期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作为提升现代五项运动员下肢动态平衡能力与降低下肢损伤风险的有效方式.

    功能性力量动态平衡能力损伤风险现代五项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崔荔宝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项体能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测试法、主成分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指标体系构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排序为运动素质(0.37)、身体形态(0.25)、身体机能(0.2)、心理机能(0.18),二级指标及其权重排序为身高(0.15)、心功能指数(0.13)、选择反应(0.13)、肺活量/体重(0.12)、助跑单脚跳摸高(0.11)、光反应(0.11)、踝围/跟腱长× 100(0.09)、指距-身高(0.08)、T测试(0.08).

    专项体能指标体系篮球运动员因子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下肢力量训练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澍周磊朱庆春
    51-5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等研究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1月1日—2024年4月24日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388篇下肢力量训练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我国下肢力量训练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为我国下肢力量训练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20多年间,我国下肢力量训练研究的文献发文量呈现双峰型波动起伏但总体上升趋势;研究机构中北京体育大学的文献发文量最多,而该研究领域的高产学者人数并不多,学者们的研究内容相对独立,且不同研究机构间的科研合作较少;下肢力量训练研究主要方向为竞技体育、专项训练、训练方法、运动康复的研究,下肢力量训练研究的方向早期较为单一,近年来逐渐拓展到多领域的研究.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学者、研究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以增加研究成果和拓展研究方向,下肢力量训练在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将成为未来持续的研究重点..

    下肢力量训练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趋势

    基于VOSviewer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的现实审视

    张子悦王浚桥张琳刘耀荣...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等研究方法,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进行现实审视.结果:(1)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的发展趋势基本可归纳为调整期(1986-2000年)、探索期(2001-2007年)和深化期(2008年至今);(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核心作者团队中以周战伟团队、刘波团队、刘国富团队和张健团队为代表;(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的高产机构分别为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体育部;(4)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热点问题由举国体制—体教结合—体教融合逐步变迁.结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存在各科研机构与学者之间的合作规模及力度不足、法规制度不健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建议:加强各机构间的创新意识和协同合作意识,坚定不移地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满足不同培养主体间的利益诉求.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融合文献计量VOSviewer

    基于CiteSpace的中外足球后备人才研究可视化分析

    杨帅李春燕刘明胜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足球后备人才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可视化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计量软件,对2014-2024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足球后备人才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在2014-2024年国内足球后备人才研究起步晚但发展快,重点研究内容集中在在培养体系和校园足球推广方面;国外关于足球后备人才研究则起步早、体系成熟,更注重运动员表现和伤病预防.(2)合作网络方面,国内网络合作较为分散,国外合作网络更为紧密.(3)高频关键词和聚类分方面,凸显了不同的研究主题.结论:国内外足球后备人才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明显;国内与国外研究在合作模式和研究重点上存在差异.建议:通过跨学科合作整合多领域知识,加强国际交流以共享研究成果;研究成果需贴近实际,提供实用策略和方法;开展前瞻性和持续性研究,以支持足球后备人才的长期培养.

    足球后备人才CiteSpace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研究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2018-2023年我国篮球裁判研究可视化分析

    万峻恺郑磊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篮球裁判作为比赛的执法者,对比赛的公平性和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在中国知网(CNKI)和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搜集了 2018-2023年有关篮球裁判研究的国内文献351篇、国外文献97篇.与国外文献做比较,对我国篮球裁判领域相关研究的文献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及突显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从发文量看,国内篮球裁判相关研究发文总量较多,但近年来呈递减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对篮球裁判领域的研究减少.(2)从发文作者看,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学者较为集中,但研究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各学者之间缺乏合作关系.(3)从发文机构来看,我国体育院校占据篮球裁判相关研究的核心地位,我国体育院校对篮球裁判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对我国篮球裁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国内研究热点集中在高校、培养、影响因素等,研究内容较为传统且实用性不足,缺乏一定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大多以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为主;我国近年来研究对象大多数是大学生,为培养大学生裁判员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CiteSpace篮球裁判员

    运动相关性脑震荡领域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刘瑶杨昊植可怡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运动相关性脑震荡领域的研究现状,深入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3-2023年纳入的运动相关性脑震荡研究的936篇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近10年运动相关性脑震荡领域的研究文献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美国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最多,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Kontos是发文最多的作者,第五届体育运动脑震荡国际会议共识声明是引用量最高的文献.(2)大学橄榄球运动员、高中橄榄球运动员是研究热点群体;头部、颈椎和肌肉骨骼的最易损伤部位,平衡训练和康复运动是其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国际会议共识声明为运动相关性脑震荡研究提供了基础指南.结论:当前,运动相关性脑震荡研究将会持续关注大学橄榄球运动员和高中橄榄球运动员群体,而该群体脑震荡损伤后的休息时间、恢复时间的管理、康复运动和训练正逐渐成为新的热点趋势.建议:未来研究可侧重于开发个性化康复方案和定制化运动处方.

    运动相关性脑震荡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新时代乡村体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巩庆波胡宗媛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乡村体育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注度、乡村体育文化沉积及活化状况,从乡村体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机制路径、治理策略、监管评价方面探讨新时代乡村体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问题.研究认为:(1)乡村体育空间分布呈现分散性、差异性、多样性、融合性等特征.(2)乡村体育在政策、社会、媒体、居民参与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升.(3)乡村体育在设施完善、组织建设、文化经济融合等方面成效显著.(4)挖掘文化内涵、拓展社会功能、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是乡村体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机制路径.(5)明确乡村体育治理的重要性、构建乡村体育治理的内容体系、解决乡村体育治理的难点是乡村体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治理策略.(6)明确监管主体,厘清权利关系;确立监管内容,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评价标准,优化发展模式等是乡村体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监管评价内容.

    新时代乡村体育乡村文化振兴

    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望智孙威陈莉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旅游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对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进行探析.研究发现: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体现在经济、环境、政治、文化和民生5个方面;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体现在:相关产业缺乏融合,发展同质化严重;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监管约束机制薄弱;乡村文化输出受限,城乡交流存在隔阂;乡村人民认知浅薄,相关知识领域狭窄.据此,提出实践路径:加强政府引导,探索发展模式;加强教育宣传,健全监管机制;传承乡村文化,增进文化交流;引进高端人才,开展职业培训等实践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体育旅游乡村振兴赋能作用机制现实困境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