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靶向DNA损伤修复通路的胰腺癌治疗策略

    张美英王倩苏小茉郭明洲...
    793-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其他肿瘤的预后明显得到改善.但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下,是极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亟待寻找新的治疗策略.DNA损伤修复通路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其功能缺陷将导致肿瘤的发生,但同时增加对基因毒性药物及放射治疗的敏感性.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肿瘤的耐药密切相关,而PARP抑制剂在BRCA1/2缺陷肿瘤中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针对DNA损伤修复缺陷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除PARP抑制剂外,针对ATR、CHK1、WEE1、DNA-PK等DNA损伤修复的抑制剂均已进入临床试验.在转移性胰腺导管癌中发现,15%~20%的患者存在DNA损伤修复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或种系突变,然而其中的部分突变并不影响基因的功能.DNA损伤修复基因在胰腺癌等肿瘤中频繁发生表观遗传异常改变,深入研究其对DNA修复调控网络的影响,有望获得新的"协同致死"治疗策略.

    胰腺癌表观遗传学DNA损伤修复协同致死

    MPC在肿瘤中的研究

    张帆宇汪红英
    796-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MPC)位于线粒体内膜中,它可以将糖酵解中产生的丙酮酸运送到线粒体基质参与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糖异生以及脂质、氨基酸等代谢过程进而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MPC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丙酮酸通量从而调控能量代谢.由于其在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PC可以作为代谢类疾病(包括癌症)的潜在靶点.最近研究发现,在多种癌症类型中,MPC表达的改变可以通过影响参与氧化磷酸化或糖酵解过程中的丙酮酸的比例诱导代谢重编程,进而影响肿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对治疗的抵抗性.因此,本文将概述MPC在肿瘤发生、转移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靶向MPC药物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体肿瘤代谢重编程

    ctDNA检测在胃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岳品利焦宇辰
    803-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来源于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可以综合地反映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相较于单个部位的肿瘤组织活检取样偏差,血浆ctDNA可以即时反映患者体内的整体分子改变情况.目前检测ctDNA突变有两种常见方法,一种是在无肿瘤组织的情况下用高频突变基因探针进行靶向捕获,分析ctDNA突变,另一种是对肿瘤组织测序后,选取多个突变位点,定制个体化检测试剂盒,追踪ctDNA突变以评估突变负荷,即肿瘤特异性突变检测.ctDNA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胃癌患者的ctDNA特征进行胃癌诊断,另一方面是通过检测ctDNA突变评估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灶,预测患者的复发和预后以及对患者进行分层,筛选出需要进行后续治疗的患者等.综上所述,本文将对ctDNA检测在胃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ctDNA胃癌疗效预测

    肝癌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微肽

    苏泽文郭明洲骆健俊
    808-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之前被认为不能编码蛋白质,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可以通过自身的小开放阅读框编码少于100个氨基酸的微肽(micro-peptide),已有研究报道这些微肽在癌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阐释lncRNA编码微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功能、机制和潜在的应用,本文主要围绕肝癌中lncRNA及其翻译产生的微肽作一概述.

    肝癌长链非编码RNA微肽

    维生素在肝癌治疗中的新作用

    李义晓蒋瑀涵张宏权
    81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是全球范围内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同时肝癌常因出现症状时已经发展到晚期而治疗困难.目前用于治疗肝癌的临床靶向药物如索拉菲尼、培美曲塞等,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肝癌效果,但这些药物往往具有高血压、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新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维生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补充剂,近年来对于其非传统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维生素对于肝癌的治疗目前尚无深入报道,本文就肝癌及维生素研究现状作一概述,提出维生素用于治疗肝癌的应用前景.

    肝细胞癌维生素代谢治疗策略

    RNA m7G甲基化修饰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

    周韶轩田鑫
    818-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N7-甲基鸟嘌呤(N7-methylguanosine,m7G)修饰是转录后调控中常见的碱基修饰形式之一,也是近年来表观遗传修饰研究的热点.m7G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7G修饰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概述了 RNA m7G修饰及其调控分子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RNA甲基化N7-甲基鸟苷转录后调控表观遗传学肿瘤

    Elafin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许家伦朱启淦黄江宾耿月华...
    823-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Elafin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外科的食管癌患者200例.监测患者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Elastase specific inhibitors,Elafin)表达水平,并行食管癌切除术.随访1年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不良预后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Elafin表达水平等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lafin表达水平等因素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预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200例患者中有12例病例脱落.剩余188例患者中有41例纳入不良预后组,147例纳入对照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1.81%(41/188).两组患者年龄、葡萄糖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预后组临床分期Ⅲ期、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所占的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不良预后组Elaf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5.898)、分化程度(OR=3.012)和淋巴结转移(OR=4.876)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lafin水平(OR=0.117)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ROC曲线显示,Elafin水平预测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诊断效能高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其中Elafin水平的最佳截点为0.49 ng/mL,此时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0.9%.列线图预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27(95%CI:0.873~0.951).结论 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和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Elafin表达水平则是保护性因素,早期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Elafin表达水平食管癌切除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

    京都胃炎分类评分系统识别我国胃癌高风险人群的应用价值

    李超王晓辉闫志辉罗哲...
    829-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京都胃炎分类评分系统对我国胃癌高风险人群提示的有效性,为我国胃癌筛查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胃镜检查的1 250例患者,其中胃癌患者145例(观察组),非胃癌患者1 105例(对照组).根据京都胃炎分类评分标准,白光胃镜下对患者背景胃黏膜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京都胃炎分类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9±2.20)分vs(1.06±1.46)分,P<0.01],且观察组在萎缩、肠上皮化生、弥漫性发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萎缩评分高(OR=5.944)和黏膜弥漫性发红评分高(OR=3.105)是胃癌患病的危险因素.此外,早期胃癌患者在萎缩、肠上皮化生、弥漫性发红、鸡皮样改变评分及总分上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京都胃炎分类评分系统有助于在白光胃镜下识别胃癌及早期胃癌高风险人群.

    胃癌内镜京都胃炎分类

    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吴白馨余晓云沈磊
    833-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肠镜检查且取活检的802例大肠扁平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进行恶性程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802例大肠扁平病变病例,主要类型为管状腺瘤(48.6%);≤5 mm的病变相对较多(43.9%),其中腺瘤及腺癌有152例(43.2%);有422例为腺瘤及腺癌,多发于男性(62.1%),好发于40岁以上(94.8%),但年龄及性别均与其恶性程度无关(P>0.05);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的恶性程度与病变直径、部位、类型及形态有相关性(P<0.05).结论 大肠扁平病变类型呈多样性,主要为管状腺瘤.病变大小、位置、类型及表面形态可能是大肠扁平腺瘤及腺癌恶性程度相关因素.

    大肠扁平病变扁平腺瘤组织病理学形态学

    大肠进展期腺瘤舌苔菌群微生态分析

    黄朔王林恒江贵丁玄...
    837-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肠进展期腺瘤患者舌苔菌群微生态的特点.方法 纳入2023年2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大肠进展期腺瘤患者共15例,体检中心健康人共30名,使用口腔咽拭子刮取舌苔,进行16S rRNA扩增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微生态分析.结果 大肠进展期腺瘤组与健康人群组在菌群的Alpha多样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进展期腺瘤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奇异菌属(Atopob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罗氏菌属(Roth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大肠进展期腺瘤组中巨球形菌属(Megasphaera)、Oribacterium、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组(P<0.05).结论 大肠进展期腺瘤患者的舌苔菌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其中主要表现在奇异菌属(Atopob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罗氏菌属(Rothia)的增加,巨球形菌属(Megasphaera)、Oribacterium、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丰度的减少.

    大肠进展期腺瘤舌苔菌群微生态